捷克军工曾经辉煌时,能造枪、造炮、造坦克,如今为何没存在感?

2023-12-12     吴忠强

原标题:捷克军工曾经辉煌时,能造枪、造炮、造坦克,如今为何没存在感?

提及捷克斯洛伐克,历史爱好者很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其昔日辉煌的军事工业。在20世纪之前,捷克斯洛伐克地区深受奥匈帝国统治,其中捷克(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由奥地利管控,而斯洛伐克则归匈牙利支配。由于拥有丰富的煤铁资源和奥匈皇室的大力推动,捷克在19世纪崛起,成为工业区的典范。1918年,一战结束,奥匈帝国解体,而捷克斯洛伐克则在帝国的废墟上建立,继承了当地先进的工业体系。

二战爆发前,捷克的军火工业已相当繁荣。在此期间,中国的抗日军民手中所用的“捷克造”武器,如ZB-26机枪,就是捷克军事工业的杰作之一。捷克布尔诺兵工厂在1927年至1939年期间向中国出口了超过3万挺ZB-26机枪,成为中国兵工制造的基础。这段历史成为捷克斯洛伐克军事工业辉煌时期的象征。

然而,1945年二战结束后,捷克军事工业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式微。相反,得益于苏联的默许,捷克斯洛伐克的军工在1950年代迅速发展。但在苏美冷战时代,捷克的军工产品却在全球冲突和战争中广泛存在,成为世界主要军火出口国之一。到了1984~1988年,捷克的武器出口总值达27亿美元,在16个主要军火出口国中位列第7。当时,捷克斯洛伐克甚至被形容为“地地道道的军火贩子”。

然而,随着80年代末期的东欧剧变,捷克的军事工业逐渐丧失了昔日的辉煌。在90年代,捷克的工业体系逐渐没落,而军火生产更是急剧减弱。2000年,捷克的武器出口额锐减至1亿美元,再也难以维持其曾经的代表性地位。斯洛伐克的情况更为糟糕,东欧剧变后,斯洛伐克国防工业部门有着超过38000人的失业人口。

对于捷克军工没落的原因,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存在“偏科”问题。在20

30年代,捷克的武器出口量曾占世界总量的30

40%,但其其他工业生产相对滞后,与美、苏、德、英、法、日等国相比显得不足。这种“偏科”现象对军工产业造成了一定的制约。

其次,地域间发展不平衡也是一大因素。1918年捷克斯洛伐克合并时,捷克是相对发达的工业地区,而斯洛伐克则相对落后。这导致捷克与斯洛伐克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影响了整体水平。即便在苏联的要求下,通过对捷克地区资产的抽取来对斯洛伐克进行补贴,这种措施也会损伤捷克人的生产积极性。

第三,技术更新滞后。捷克的军工是由奥匈帝国建设而成,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然而,80年代起,随着世界科技的飞速发展,主导的第三次产业革命涌现。在这一时期,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以及捷克未及时进行技术变革,导致其在科技上逐渐败北。

最后,失去了苏联的支持也是造成没落的原因之一。冷战时代,捷克是华约集团的武器生产国,得到了苏联的资源倾斜和华约、经互会其他国家的配合。然而,随着苏联解体,华沙条约集团解散,这种支持就不复存在。捷克遭遇了剧变的阵痛,失去了苏联的支持,导致国内经济面临困难。

综合来看,捷克军事工业的没落历经八十多年。产业间发展不平衡、地域间发展不平衡、技术逐渐滞后以及苏东剧变后所带来的历史环境变迁,都是导致这一没落的重要原因。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ea96df2366fb597cd9bcb8fb3b6cff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