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武则天曾当过一段时间的尼姑,但最终还俗,终成一代女帝王。近代也有一位了不起的尼姑,为了嫁给大21岁的男人还俗,最终生下一个儿子,成为风云人物,家喻户晓,这个尼姑就是王采玉。
王采玉是浙江奉化人,出生于1863年。父亲是王有则,年轻时靠着开垦荒地,家资颇丰。可是到了中年,王有则没有了当初的拼劲,整日无所事事,最终导致家道中落。
那时候王采玉刚19岁,父亲这样也就罢了,她的大弟王贤巨嗜赌成性,欠了一屁股外债,只会张手要钱。而小弟贤裕则是神经有问题,也需要人照顾。这样一来,一大家子的生计,都要靠王采玉了。
王采玉心灵手巧,精于女红,平时就靠缝缝补补挣一点钱,来填补家里的无底洞,日子自然过得十分艰难。
好不容易结婚了,王采玉的丈夫却有暴力倾向,经常对她又打又骂。结婚第二年,王采玉生下一个男孩,可是没过多久就夭折了。祸不单行,当年秋天瘟疫流行,丈夫不幸中招,医治无效去世。
命运就是如此捉弄人,正处于丧夫失子的痛苦中,王采玉又得到了父亲去世的消息。而且婆家认为她是克夫的丧门星,干脆将其赶回了娘家。
接二连三的打击,让王采玉难以承受,人生怎么这么苦呢。于是王采玉产生了出家当尼姑的想法,想要寻求解脱。
正所谓无巧不成书,王采玉家附近的金竹庵一个老尼姑圆寂。母亲是忠实的佛教徒,于是带着王采玉上门帮忙料理丧事。
早就有遁入空门想法的王采玉,认为这是佛祖的安排,于是在金竹庵提出要剃度出家。当金竹庵的管事师太得知其遭遇后,也是连声叹息,便答应了王采玉的请求。
虽然母亲信佛,但舍不得让女儿当尼姑。母亲认为王采玉年纪轻轻的,人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出家不合适。
可是王采玉已经对人生心灰意冷,坚持要出家。母亲最后做出让步,准许其在金竹庵修行,但不能剃发。
王采玉自此带发修行,每日粗茶淡饭,成了尼姑中的一员。当时王采玉的堂兄王贤东,在溪口蒋家玉泰盐铺当伙计,是一名老员工了,和东家蒋肇聪关系非常好。
蒋肇聪生于1842年,凭借着经商有道,成为溪口镇十甲富户之一,也是当地有名的牌面人物。然而不幸的是,中年丧妻,他为此每日郁郁寡欢,经常摇头叹气。
老伙计王贤东看在眼里,实在难受,于是决定帮东家再找个老婆。最终王贤东觉得堂妹王采玉很合适,虽然两人相差21岁,但蒋家条件好,还能帮扶下娘家人。
当初王采玉母亲让她带发出家,就是等着有一天还俗嫁人。王采玉出家,都是被生活所迫,遁入空门只是逃避现实罢了。在母亲和王贤东的劝说下,王采玉也改变了想法,同意了这门亲事。
1886年,23岁的王采玉嫁给了盐铺老板蒋肇聪,并在次年生下一个男孩,他就是蒋介石。王采玉好不容易过了几年好日子,又给蒋家生了一男一女,灾难却又接踵而至。
王采玉32岁时,丈夫蒋肇聪病逝,36岁时,蒋介石的弟弟和妹妹也夭折了,王采玉将全部希望寄托在蒋介石身上了。
可惜的是,王采玉没能等到儿子大放异彩的那一天,在1922年就因病去世了,享年59岁。此后蒋介石领导了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等,成为近代风云人物,家喻户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