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态崩了,领导年纪比我还小”,网友吐槽揭露残酷的职场真相

2020-08-26   港港有趣事

原标题:心态崩了,领导年纪比我还小”,网友吐槽揭露残酷的职场真相

物以稀为贵,在职场,这一点同样如此。

建立你的职场竞争力,拥有不可复制的属性,这才是唯一的“职场成功学”。

01

网上冲浪时,小e看到一位网友吐槽:“领导都比我(年纪)小,心态快崩了。”

据这位网友描述,她属于闷头做事的“老黄牛型”,很不擅长去表现自己,于是在升职时,老板绕开了她,反而去提拔比她年龄小、资历浅、能力差的员工。

最后她无奈表示:“心里只能干着急,年龄焦虑一年比一年严重。”

场景过于真实。

我们职场生活中,经常面临年龄与自己雷同、或更年轻的领导,尤其在互联网行业,还时常有人叫屈,自己兢兢业业多年老员工,结果难升职或下属薪水超过自己。

为什么在如今职场里,资历、职位这些因素越来越模糊化了?

02

这些倒挂现象的根源,只在于一点:职场靠熬资历的方法,早就不好使了。

从发帖人的自述来看,她不擅长表现自己,是默默做事的勤奋员工类型。但试问如果是销售岗位、需要维系客户,那么恰恰与人沟通才是关键竞争力。

职场分很多种能力,业务能力仅是其一,一些难以具象化的东西,例如情商、抗压力、交往能力等也很重要。

也许你自认挑不出错,但无功无过却是职场大忌,因为它的近义词就是“平庸”。

作为领导层,时间精力有限,谁有大把时间来挨着研究下属的性格?但凡能力不悬殊,谁都更乐意选择出彩的人,而非不出错的人。

03

曾看到这样一个问题:“如果员工几乎每天迟到,但能力非常强,工作也很少出纰漏,有积极性做事主动,思维也很开阔,这样该开除吗?”

小e列举几个热门回答,画风出奇一致:

“如果真的很有能力,我会愿意给他弹性工作时间。”

“一线公司抓绩效,二线公司抓纪律。”

“工作积极主动还没出纰漏,为什么要开除啊,上班去工作又不是去打卡。”

对于这种人,人们似乎报以极大的“宽容”。

道理很简单,中规中矩上班不迟到的人很多,旁逸斜出却能力超群的人,概率却很小。站在公司立场来说,首要目的是盈利,谁能带去利润,谁就是难以复制的、拥有竞争力的。

有的人熬资历,熬了几十年修成正果。但更多人,只熬得两手空空。

“年龄最大还没升职”“下属薪水比我还高”……种种倒挂现象,都为我们敲响警钟:

与其总是感慨自己“怀才不遇”“明珠暗投”,不妨认真自省,你真的有想象中那么优秀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