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回乡的高铁、万米高空的飞机,还是在日常的公交车、国庆热闹的餐馆,面对突发险情时,他们都义无反顾实施紧急救援……近期,三水好人好事接连出现,在这些事件当中,三水医护人员都是救人的主角,他们以实际行动展示着三水医护人员训练有素和救死扶伤的大医情怀。
这样温暖的故事接连上演、触动人心,给三水增添了不少温润的底色。媒体报道后,政府部门为医护人员纷纷点赞,数以万计的网友、市民盛赞三水医护人员真“犀利”!他们的行为,感动着每一个人;他们的善举,传递着满满正能量。
三水医生救人故事高频涌现
接连几天,医护人员好人好事被媒体争相报道,单国庆前后就有4起见诸各媒体。从他们身上,让人感受到城市三水的大爱精神不断升温,形成辐射效应。
继今年上半年,三水区疾防所副所长梁庆佳等3名医护人员,在高铁上救治突发惊厥患儿;金本民信医院康复科医生黄永杰在公交车上毅然挺身抢救昏迷男子等善举传遍全三水后。近期,三水又陆续涌现多起医护人员热心救人的好人好事。
9月12日上午,三水区大塘镇卫生院的医生徐灯金正搭乘航班准备回乡探亲。突然,乘务员在广播里紧急呼叫“谁是医生?机上有乘客需要帮助。”机组人员焦急的呼叫声,惊醒了正闭目休息的徐灯金。
徐灯金赶到现场后,只见一名晕倒在地,脸色苍白,牙关紧闭,身体不断地抽搐,嘴角还有血迹流出。在表明医生身份后,徐灯金迅速对男子进行抢救。他帮助男子平卧,一边抬起男子的下巴用毛巾顶住男子的嘴,一边为男子掐人中。经过十多分钟的救治,男子已逐渐恢复意识。
徐灯金获颁点赞证书。/佛山日报记者郑泽聪摄。
无独有偶,10月4日,当人们都在欢度小长假时,三水一家餐馆上演了一场生死时速的救援“接力赛”。一位68岁的老伯喉卡异物当场窒息,三水区疾病防治所所长马海生、三水区人民医院超声科主任袁岚、三水区人民医院主管护师李翠芳,接力实施救援,挽救了老伯的生命。
先是持续100多次、长达近8分钟的海姆立克急救法,再是2分钟的心肺复苏。在10分钟的时间里,3名医护人员与生命赛跑,将老伯从“鬼门关”救回。当时的他们早已全身湿透,累瘫在现场。
马海生、袁岚与李翠芳三位医护人员为喉卡异物的陈伯接力实施心肺复苏。/受访者供图
同样发生在国庆假期,感动三水人的,还有全程跪地拖住胎儿双脚的区人民医院助产士钟思华。
10月2日凌晨,急诊科将一位 “脐带脱垂”的产妇紧急送入产科。见此情形,钟思华即刻弯腰俯身跪地,用手托起胎儿的双脚防止脐带受压导致胎儿缺氧,也是从这一刻开始,她一直小心翼翼的保持着这种托举姿势。
事后,该名产妇说:“当时钟护士一直跪在产房床那幺小的一个角落,托举着我的孩子,心里真是很感动。” 这件事传出去以后,人们都称赞:这最美一跪,体现了医者对生命的至高敬佑,不愧为“白衣天使”!
助产士钟思华在手术室全程跪地托住胎儿双脚。/受访者供图
三水医护人员热心施助、见义勇为的正能量在这座城市蔓延开来,一时间三水涌现出大批具有大爱之心的“三水好人”,他们以大医精诚、甘于奉献的职业道德,扎实的医学知识和技术为这座城市增添温暖。
他们说“站出来是本能”
徐灯金、马海生、袁岚、李翠芳、钟思华,在一个个挺身而出、热心救人的名字中,不难发现他们都有同一个身份——“三水医护人员”。在紧急关头敢于挺身而出,敢于“站出来”是他们的职业本能。
“救人是医生的使命所在。这是一种本能,一种医生救死扶伤的本能。”在采访中,这是徐灯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在他看来,遇到这些事,每一个医生都会挺身而出。
“我们是医护人员,遇到病人,不论在哪里,全力以赴给予及时救助是我们的职责。”面对外界对其爱心善举的嘉奖、点赞,马海生等人回应说,他们只是尽了医护人员该尽的责任。
马海生、袁岚与李翠芳三位医护人员获点赞证书。/佛山日报记者吴昱萱摄。
虽然,很多急救险情并非发生在医院内部,脱下白大褂的他们,始终没有忘记从医初心。因为医德告诉他们,不管是什么人,无论在哪里,只要是病人就要面对。
一次次热心救人的善举虽是偶然,也是必然。得知袁岚的事迹后,她的同事纷纷称赞,“她是一位特别热心肠的好医生,生活中也是乐善好施,乐于助人,经常会对别人嘘寒问暖,体贴帮助她身边每一个同事和朋友,包括病人。对于袁医生的善举,我们每一个医务工作者,都需要以她为楷模,肩负起自己的使命,热诚助人,救死扶伤。”
对于徐灯金的同事来说,“他在飞机上救人,我们一点都不意外。”在日常工作中,徐灯金对患者都是热心肠;生活上,徐灯金性格也阳光开朗,同事有什么困难都愿意出手相助,让人感觉十分安稳。
善的力量增添城市温度
“做医生就是做好事。”这也是每一位三水医生的共识。“我的微薄之力只是希望展现医生的正能量。”马海生说。
正如区人民医院副院长蔡敏提到过,“医患是战友,面对的同一个敌人是病魔”。挺身救人的他们不单是医务技术的掌握者,更是做人的楷模。他们为医护这个职业树立了新的形象标杆。
当老伯的儿子陈伟荣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弯腰提拉了十多次后,便气喘吁吁,满头大汗,无法坚持。眼看着马海生为救自己的家人连坐了100多下,不曾停歇。陈伟荣感慨道,“就算当时父亲没有救过来,我依然万分感激他们。”
马海生称,抢救时,患者和家属表现出充分信任和支持;抢救后,家属表示出的理解甚至在悲痛中依旧感谢他们的努力与付出,都鼓励和鞭策每一位医护人员更勇往直前。
一个个医护人员的善举,提升了三水的城市温度,他们给这座城市带来了连锁反应,在身边善举的引领下,三水区广大市民备受感动纷纷点赞,善的力量不断在城市里扩散。为人知或不为人知的三水医护人员的善举也许每天都在上演。市民刘敏说:“因为他们这样温暖的举动,才让三水有了不一样的温暖。”
荣誉和掌声过后,医护人员们又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我们没有周末和假期。”这是记者在医院采访时最常听到的话。一位医生说:“假期和工作日的工作内容差不多,没有什么特殊安排的情况下,就是门诊、手术、科研教学这些,倒是前不久,医院办的庆祝医师节大会,这对我们医院来说是一种荣幸,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鼓舞。”
对于医护人员们来说,荣誉和掌声的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被成功拯救,是对他们提出的更高要求和挑战,是责任更是鞭策。
(文/佛山日报记者吴昱萱)
近期医护人员好人好事一览
9月12日
三水区大塘镇卫生院医生徐灯金在飞机上紧急救治一名癫痫症发作患者,令其恢复意识。
9月29日
广东财经大学三水校区老师心跳骤停,学生与校医第一时间抢救,轮流为老师进行心肺复苏,为其争取救治时间。
10月2日
区人民医院助产士钟思华全程跪地拖住胎儿双脚、护住脐带顺利为一名脐带垂脱孕妇接生,母子平安。
10月4日
68岁老伯喉卡异物当场窒息,三水区疾病防治所所长马海生等3名医护人员开展生死时速的救援“接力赛”,挽救老人生命。
10月6日
区人民医院手足整形外科医生在患者伤后黄金6小时内,为其被机器绞断的右臂接活,手术全程长达10小时。
(佛山日报记者吴昱萱整理)
数据来源:佛山日报
整理:文明三水微信编辑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eYoZy20BMH2_cNUg8Qj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