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这对“夫妻档”创业相伴26载,解锁“全国最美家庭”的经营秘诀

2019-10-16     文明三水

每天,林华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去自己的鱼塘转转,向各区域的鱼塘管理了解鱼塘情况;莫玉婷处理客户、销售问题,利用网络等各种途径了解市场信息。

莫玉婷与丈夫林华携手创业打拼26载,从一穷二白到千亩知名鱼苗养殖大户;致富不忘回馈社会,帮助周边农户提高收益,解决困难妇女创业就业问题。目前,夫妻俩的大儿子林俊继承父母衣钵,在养殖技术上不断创新。今年,莫玉婷家庭被评为“全国最美家庭”。

同甘共苦,创业发展鱼苗养殖

莫玉婷与林华在一次偶遇下相识,不久后两人相恋。由于林华是水上人家,吃住都在渔船上,对此莫玉婷父母并不看好“穷小子”林华。

莫玉婷却看中了林华敢闯敢拼的性格,以及懂得开车技能。莫玉婷回忆,上世纪90年代初,司机行业特别吃香,丈夫有这么一门手艺,而且他也有生意头脑,以后日子肯定能过得好。1993年,两人结婚组建了家庭。

莫玉婷随着丈夫一起贩卖成品鱼为生,每天早上5点起床开车到肇庆买鱼,再转赴广州的各农贸市场、酒店卖鱼。1995年,莫玉婷与林华决定自主创业,向亲朋好友借钱,凑齐了一笔创业启动金,投包了几十亩鱼塘,开始养鱼之路。

莫玉婷与林华一家四口,共同经营和谐温馨的“全国最美家庭”。/受访者供图

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莫玉婷与林华虽对鱼的种类很熟悉,但对如何培育、养殖鱼是一窍不通。两人唯有向其他养鱼农户请教,自行翻阅相关的养殖书籍,通过不断借鉴、学习,慢慢地摸索出了一些门道。莫玉婷说,创业过程中总有摩擦与意见相左,但彼此相互聆听对方的想法。丈夫学习能力很强的,也是技术控,在养殖上以丈夫为主导,而推广销售以自己为主。

卖鱼商贩出身的林华时刻关注市场。1999年,夫妻俩瞄准销售市场,拓展产业链条,开办了水产孵化场、健渔冰水店,购置运输车辆,延伸发展集鱼苗供应、商品鱼养殖、水产收购、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如今,莫玉婷夫妻俩互相扶持,打拼26年,从一穷二白到千亩知名鱼苗养殖大户。回想起创业的艰辛,莫玉婷笑笑地说,创业路上两人同甘共苦、为理想而共同奋斗,是让人感到最温暖的回忆。

致富帮带,热心公益回报社会

“自己富了不算富,大家都富才算富。”这是莫玉婷夫妻俩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2011年,莫玉婷与丈夫成立了三水第一家以水产养殖、种苗孵化、水产品销售流通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三水华淼水产专业合作社,为社员提供水产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示范、水产种苗的孵化繁育、技术指导咨询、产品流通信息中介服务,让农户掌握科学养殖方法,提高农户养殖效益。

林华说,他在养鱼上碰壁,当时有经验的农民给他传授经验,他希望通过合作社帮助其他农户,而且在帮助他们的同时自己也受益良多,收益也有所上涨。

合作社带动周边养殖户500多户,养殖面积30000多亩,养殖笋壳鱼、桂花鱼、加州鲈鱼等优质鱼。“合作社+农户+市场+流通”的经营模式使农户养殖成本降低了5%-8%,平均带动农民每户增收1万元以上。养殖户梁永才说,农户在合作社低价买育苗,养殖水产品后卖给合作社。合作社兜底,降低了风险,农户放心养殖,受益比过去好了很多。

创业有成不忘回报社会。莫玉婷投身于妇女工作中,担任三水区农村女能手协会的副会长一职,在各大公益场合中总有她的身影,遇到村贫困妇女有就业、创业问题总是热心主动帮忙解决。2017年,莫玉婷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荣誉称号。莫玉婷说,力所能及帮助他人,每个人都有不如意时候,能帮则帮。

在朋友们眼中,莫玉婷和林华总会乐观迎接生活中挑战,大家有问题都愿意找他们来商量、解决。夫妻俩都热心公益,常常带头捐资并发动身边人献爱心。

数据来源:佛山日报

整理:文明三水微信编辑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Cp121W0BMH2_cNUgzEl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