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场战胜伯恩茅斯后,阿森纳将9月份以来的不败纪录扩大为8场,5胜3负的结果也帮助他们冲到积分榜第3,比身前的曼城仅少1分,成绩相当理想。不过以阿森纳的过往战绩来看,“金九银十”算是一项传统,秋季本就是他们的黄金时间段,而在冬季,他们掉队的情况经常发生。所以,现在还不是阿森纳高兴的时候,必须得把暴露出来的问题想办法弥补,才能保持成绩稳定。
阿森纳是一支传控风格的球队,以控制的标准来看,阿森纳实际上还有很多不足。客场对阵曼联,球队控球率仅45%,传球成功率不足8成,射门次数勉强上双;面对伯恩茅斯,球队上半场控球率59%,射门次数以8-3遥遥领先,而到了下半场,控球率锐减为46%,射门次数变成4-7,数据基本反转。
即便是对阵阿斯顿维拉这种升班马,阿森纳的表现也是让人揪心。开场20分钟内,阿森纳控球率超过7成,可射门数只有1次,而不足3成的对手反倒有4脚打门、1个进球;维拉领先后全线退守,让阿森纳的进攻有所改善,但30分钟后,维拉对着阿森纳右路一阵猛攻,便把枪手的攻势给压了下去,上半场最后15分钟,右路的扎卡和佩佩加起来只碰了10次球,奈尔斯更是染红下场。
以上数据说明,阿森纳控制比赛的能力还差着火候,即便在对阵弱队时能占据控球优势,但人家想翻个身,阿森纳也拦不住。主打传控,却成了对手想控就控,想打哪儿就打哪儿,这是战术体系的缺陷所导致。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多次分析埃梅里对于4231的执念,巴斯克人总想用双后腰+三名攻击型中场的配置来实现自己控制比赛节奏的目的,却又总是送给对手太多的可趁之机。
这个缺陷很要命,因为英超球队在争夺排位时,对中下游球队的战绩十分关键,而对阵中下游球队的关键,是控制比赛节奏的能力。如果缺乏控制能力,遇上密集赛程的时候很容易犯错,这种教训在阿森纳身上不算新鲜。
12月1日到元旦之间的32天内,阿森纳有9场比赛要打,这个时间段以及赛程正是阿森纳最头疼的,一旦控制能力不足的问题无法解决,球队很可能还会栽跟头。而在这个“大考”之前,本月下旬,阿森纳要进行4场比赛,埃梅里想要带队实现突破,必须得利用接下来的间歇期,找出问题所在并想出应对的办法,先安全度过下旬的小密集赛程,才有底气迎接12月份的严峻挑战。
分析阿森纳的问题,最近的话题人物尼古拉-佩佩是很不错的切入点。很多人认为,佩佩加盟球队后获得了充足的上场时间,可直到现在却只打进了1个点球,克伦克好不容易花了一回钱,却花错了地方。佩佩加盟后表现一般不假,但按照曼彻斯特大学夏天的研究结果,法甲前锋加盟英超后,平均需要18场比赛才能发挥正常水准,所以,现在给佩佩下定论还为时尚早。
而且佩佩在进球数量上的窘境,也不全是他自己的原因所造成的。我们可以对比一下法国人和萨卡、马丁内利的触球位置。
上图中能看出两个问题,一是佩佩在右路的确没有制造太多的威胁,他的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边路以及肋部的外围,与左路的萨卡形成了鲜明对比;二是马丁内利上场后,在左路的威胁度也不小,可转移到右路的萨卡,威胁度还不如佩佩。两个人都没能在右路打开局面,这说明阿森纳的战术体系存在问题。
中场球员的触球位置分布也存在相似的问题,塞瓦略斯出任前腰,在左路活动时曾多次杀入禁区内,而在右路时,却和佩佩、萨卡一样,更多地只能在肋部外围以及边路活动。这种情况,是由于扎卡的位置造成的。比赛中,扎卡的活动区域集中在左路,得到组织核心的支援,左路的进攻自然更加顺畅,所以无论是萨卡还是马丁内利,都能在前场制造威胁,而距离扎卡较远的右路,进攻威胁性自然也就低了不少;而对阵维拉时,扎卡在右路活动,那场比赛里阿森纳的右路进攻质量就要高出不少。
扎卡回撤拉开进攻宽度
其实埃梅里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为了兼顾左右路的平衡,开场后他安排扎卡在组织进攻时,更多地回撤到后卫线拿球,组成一个临时的三中卫阵型,贡多齐和塞瓦略斯则压到前场,拉开进攻宽度,所以开场后阿森纳的进攻推进比较顺畅,没多久便取得领先。但由于战术体系中存在的问题,阿森纳没能将这个良好势头保持住,扎卡被迫回到左侧后腰位置,右路进攻也由此哑火。
没能保持住势头,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组织核心回撤这种四分卫战术,在应对逼抢时效果不错,也能拉开进攻宽度,但阿森纳的前场没有支点型中锋进行纵向牵制,无法从纵、横两个方向共同撕扯,一旦伯恩茅斯适应了进攻节奏,便会扑到前场压制扎卡;另一个原因,则是埃梅里战术体系的缺陷,将防守腹地暴露给了对手,从而失去了主动权。
上图中的这次防守可以看出,塞瓦略斯的向前压制,给了对手向腹地传递的空间,这就是埃梅里4231体系的弱点。本来双后腰的配置就难以覆盖两个肋部的防守,塞瓦略斯的位置再过于靠前,后腰所面对的压力变得更大。阿森纳全场12次犯规,比对手多出一倍,其中扎卡犯规3次,是次数最多的球员。
扎卡的犯规都出现在上半场,而下半场没有犯规记录,这并不是防守效果上升所致,而是瑞士人连犯规的机会都没有了。上图中的这次防守,十分清晰地展现出双后腰配置在防守宽度中的劣势。其实埃梅里想打4231也并不是不可以,但前提是得取消一个人的特权,这个人就是奥巴梅扬。
上图中,阿森纳的两个边锋已经回撤得很深,可在左路依然给对手留出了一些空当,主要原因就是前端只有塞瓦略斯一人在防守,难以阻止对手在中场的转移调度。如果奥巴梅扬能够参与防守,效果会好很多,不但对方的转移速度会减缓,两名边锋的位置也能更加靠前一些,防守体系的侵略性也会大大增加。可是在阿森纳的半场防守中,我们很少能看到奥巴梅杨的身影。
正是因为奥巴梅扬不参与半场防守特权的存在,让两个边锋必须回撤到防守三区附近防守,而奥巴梅杨虽然留在前场游弋,但与中后场的距离如此远,以他一人之力也很难打出有威胁的反击,整个防御体系严重缺乏弹性。所以,一旦放弃或者失去控球权,阿森纳便彻底失去主动权,埃梅里才难以用4231体系控制比赛。
在现代足球里,能获得不参与半场防守特权的球员已经非常少,因为进攻与防守本就是相辅相成的整体,一个位置上的防守缺失,带来的往往是整体的被动,反击、控制或者进攻目的自然无从谈起。随着各种战术理念的发展,场上11人中不会再有人享受到不参与半场防守的特权,埃梅里既然对4231有执念,那么最好还是从奥巴梅扬抓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