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一个有态度的人

2019-10-03   良大师

作者:徐大维

首发:公众号良大师(ID:liang_da_shi)

先讲一个概念:艾伯林悖论

在得克萨斯一个炎热的夏天,一对夫妇,邀请妻子的父母来家里玩。 没多久,岳父提议去一个叫艾伯林的地方吃饭。 妻子马上说到:“好啊,这个主意挺好。”

丈夫有点不情愿。因为天气太热了,艾伯林又很远,他实在不想去......

可是,他有点担心说出来显得不合群,于是也跟着说: “我都可以,看你妈妈愿不愿意了。” 他岳母说:“既然你们可以,我当然也愿意了。”

于是,四人顶着烈日,到了那个餐厅,结果发现食物非常糟糕。

回家后,大家又累又气。 岳父假惺惺地说:“嗯嗯,挺不错的,对吧?”

这时,大家终于忍不住了。岳母说,其实哪都不想去,但是看到其他人兴致这么高,实在不想扫大家的兴。

丈夫就更有气了,说自己一开始就强烈抵触,但他看妻子和岳父那么想去,他才附和的。

妻子跳了起来,说自己这都是为了父亲考虑的,自己压根儿就不想去。 最后轮到岳父,他说:

我也不想去那个鬼地方,但是我看大家闷在家里好像挺烦的,所以随便提一嘴。谁知大家兴致都那么高,反而让他骑虎难下了......

你看,大家都以为自己是在为别人考虑。然而最后却是,每个人都不称心如意。

有时所谓的推己及人,只不过是自己替别人的一方假想。

只要你身处一个群体中,进行一些社交活动,难免会遇到艾伯林悖论。

比如,几个朋友一起吃饭,很多人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当别人有个建议时,他们虽然心里反对,但却习惯性地顺从。

他们不想显得太自我,担心会得到别人的反对。但也许,你的建议正好代表了多数人的意见。

由于你没有表态,不仅丧失了自己选择喜恶的权力,也可能让群体陷入一个不太理想的选择。

所以作为一个成熟的社交者,你要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甚至敢于提出反对意见。

我对儿子的教育就是如此。

我经常告诫他,和朋友一起时,如果大家玩一样的东西,不要管别人喜不喜欢,如果自己不喜欢,就要明确地说出来,而不是简单地顺应多数人的意见。

今天,和几个朋友带着孩子们一起去游乐园玩。

我们几个家长想当然地以为,孩子会喜欢海洋世界里的海豚表演,于是便开始排长队买票。

这时,儿子突然问我们这些大人:“你们很想看海豚表演吗?我可是不太想看哦。这些表演都是大同小异,在其他地方都已经看过很多次了,所以并没有什么特色。”

这时其他几个孩子也说,不想看海豚表演,更想去植物迷宫玩。

我就问他们,一开始为什么不说呢?他们说,以为我们这些大人想看,所以就默许了......

你看,孩子们也够天真的,大人来这儿玩不就是想让孩子开心吗?

幸好儿子及时坚持了自己的态度,才让我们几个家长没有陷入“我以为这是为你着想”的窘境中。

所以,与人交往,不能太过圣母心,让自己委曲求全,处处退让。牺牲了自己的喜好不说,也许对方并不领情。很多关系的悲剧,就是这样开始的。

更重要的是,当你成为一个有态度的人,将自己的意愿勇敢说出来时,你就不会被别人“习惯性”地忽略,也不会成为一个透明人。

你会因此在人群中拥有一种无形的势能。从而可以牵引并影响所在的外部网络。

好了,关于这个话题就说到这里吧。你什么想表达的,欢迎留言。良叔小随天天见,再坚持64天。

-END-

好大的冰棒 ——摄于2019年10月2日

本文作者简介:徐大维,畅销书《超级个体:打造你的多维竞争力》作者,公众号良大师主笔,原平安集团渠道总监,香港理工大学管理硕士,知名培训顾问,简书签约作者。欢迎关注公众号良大师(ID:liang_da_shi)。

点击了解更多,跟良叔学多维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