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正义三门峡
······
倒水
我处履行着检察院组织、宣传和教育培训的职责。组织会议多,活动多。如:中心组集中学习,理论辅导,专家讲座,座谈交流和思想教育等等。而组织好这些活动,除了写好领导讲话,主持词,布置好会场,安排好照相摄像外,端茶倒水给领导和同志们服好务,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可能有人觉得端茶倒水没有什么好难的,只要把热水倒进杯子里就可以了。殊不知,给领导和同志们服务倒好水也有很多讲究。
我清楚的记得,有的工作人员不会倒水:杯子倒的过满四下流,弄的领导手足无措;有的倒的过少,还没喝两口就没了;有的不按照次序倒,惹得领导不高兴;有的倒水不讲究位置,把热水壶从领导的头上、肩上飞过,影响领导开会的情绪……
我处8个同志,两男六女,也就是大家常说的“阴盛阳衰”。女同志多且比较年轻,这种端茶倒水的活自然落到她们身上。
起初,遇到组织活动,许多同志都不愿意干这个活。一来胆小不敢在领导面前晃来晃去;二来没有经过专门培训担心倒不好;再者端茶倒水比较麻烦:事先准备好茶、杯、烧好水,散会后还要收拾摊子,比别人付出更多劳动——很辛苦!
于是,我想了一个招——倒水的活轮流坐庄。几个月下来,看似不起眼倒水的活,很快分出个层次:好的,得体、大方、领导满意;一般的,勉勉强强、能说过去;差的,跌跌撞撞、不成体统。也有领导悄悄给我提醒,还是让小杨倒水吧!
处里看着七八个人,如果大家都不出差,不请假,还能应付过来。如果遇到休假、出差,或者到基层采访,人员明显捉襟见肘。特别是遇到组织活动,给领导端茶倒水就有点忙乱了。
八项规定前,端茶倒水比较麻烦:茶杯里要放茶叶。一般情况下,茶叶都是公用,然而大家有所不知,公用的茶多数是茶沫(好茶都被同志们悄悄的抓去喝了),即使冲了热水,喝起来也没有什么味道。八项规定后,端茶倒水省事多了。倒水的同志再也不用为找茶叶而劳心费神。公务灶上没有酒杯酒具,倒水的时候不再往杯子里放茶叶。一杯白开,清清淡淡,热情洋溢。
用人所长,人尽其才,这是一个领导者用人的基本要求和准则。谁最了解同志们的特长、秉性、爱好,部门负责人最有发言权。
小杨来处里工作已经六七年了,她干过宣传、内勤,现在主要协助上官做教育培训工作。现在,她添了个宝宝。由于交通不便,路途遥远,加之要照顾老人和孩子,每天忙碌的就像小蜜蜂一样。
一天,中心组集中学习。我不假思索的说:“小杨啊,今天你倒水吧!”,小杨看了我一眼,然后回话说:“处长,怎么又让我倒水,咱处的小姑娘多得很!”我没有正面回答,“小杨呀,还不是因为你长得漂亮,水也倒得好”。我的话音未落,她便腼腆的笑了笑,然后说“中”,接着转身离去。
从那后,小杨便活跃在台上台下。她告诉我端茶倒水其实也有很多技巧,比如:出发前要整理着装,面带微笑,保持到最后;要弄清每位领导喜欢喝什么水,热的?凉的?什么温度?倒水时不要把暖壶里的水装的太满;倒水的顺序是先大领导再是小一点的领导;遇到有外单位参加的人员,先给客方主要领导倒水这样显得尊重人家, 再给客方随同人员倒水这样更显得大气;她还总结了几句:落座五分钟倒水,茶七饭八酒十满, 二十分钟轮一回……给领导倒水要谨慎,给同志们倒水要热情等等。我看了看她,觉得这些年她端茶倒水受委屈了。可转念又一想,她长大了,成熟了,不再是刚来的时候一批就哭的小姑娘。我看她对端茶倒水颇有研究,心里又充满了几份敬意和信赖。
这些年单位的办公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办公分为两个区,也就是说东院和西院,相距也就几百米。在西院搞活动,烧水倒水比较方便。一旦到东院组织活动,得把烧水壶,茶壶,纸杯全部带上,像搬家一样,非常不方便。还是计财处陈处长有眼力,他告诉我,干脆给小杨再配一套烧水倒水的装备。于是,小杨跑到超市,拎回来两个保温茶壶,心里甭提有多高兴。
有人说,端茶倒水是门大学问,倒水中也体现出你对人情世故的了解。倒水也是工作,也是在冲锋陷阵。倒好了,你或许就能得到别人的好评,也许没过几年你也能坐在领导的位置上了。倒差了,那说不定就永世不得翻身。有时候,你别怨自己的时运如何,可能你的幸福与悲哀就在你倒水的那一瞬间。
小杨继续端茶倒水,热情周到的为领导和同志们服务。她像一只充满活力的蝴蝶在万花丛中飞来舞去,用自己的美丽和坚守装点着这个神奇而又充满希望的世界。
审 核:崔伟娅
作 者:王 飞
小 编:杨 琼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eRq8iW0BMH2_cNUgG6o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