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好故事】小窗口里的大温情——三门峡市检察院第九检察部接待群众二三事

2020-04-08     正义三门峡

来源:正义三门峡

······

在这里,申诉人委屈的心事被认真地倾听,信访人满腔的怒火被平和地安抚,在用心传递司法温情的同时,这里的干警也同样被群众温暖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门峡市检察院窗口部门--第九检察部那些与温暖有关的故事。

//

一次长至深夜的接访

//

夜已深,万家灯火只余零星两盏。走出老先生家,三门峡市检察院第九检察部干警张智垚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来市院虽已两年,但像今天这样将信访人送回家他还是第一次。老先生家住五楼,楼房没有电梯,只能走楼梯,在将坐着轮椅的老先生一口气抬到五楼家中后,虽是年轻小伙,张智垚还是累的满头大汗,而一旁已近退休年龄的副主任王新升更是气喘吁吁。走在四处静谧的马路上,他们的思绪不由再次回到了事情的开头。

下午临近下班,市检察院门口来了一位坐着轮椅信访多年的老先生。老先生情绪激动地要求检察院重新处理其申请的民事生效裁判监督案件。没有回避,没有推诿,王新升和张智垚第一时间将老先生请进了办公室。一句您好,一杯热水、一碗热饭,王新升的热情亲和、张智垚的礼貌贴心,很快使老先生的情绪平和下来,从家里情况、身体情况的唠家常到法院判决作出理由、检察机关决定作出理由,他们始终像朋友一样耐心倾听、详细解释。“虽然我还是有想不通的地方,但我知道你们挺尽心的”。经过数小时的释法说理,老先生脸上终于有了笑容,而此时时间已经不知不觉了来到了晚上10点。考虑到老先生回家不便,王新升和张智垚便决定将老先生送回家中,于是故事便有了开头的一幕。

“释法说理工作不容易吧,怎么样,觉得苦不苦?”回去的路上,王新升不禁向张智垚问道。“有时候还真的觉得挺苦,不过挺值。”想起临走前老先生真挚的道谢,望着远处的城市灯火,张智垚坚定地答道。

//

一通五十分钟的热线电话

//

一起来到市检察院第九检察部虽才几个月,但接听的12309热线电话数加起来已200有余,在这200多通热线电话中,有一通令吴金焕和杜睿印象特别深刻。

那是2020年2月的一天,正值疫情防控期间,按照部门安排,吴金焕与杜睿一起负责12309检察服务热线值班。为了既能保护来电人隐私、又能更好地解决来电人诉求,她们约定关上值班室门,开启电话外音,合力接听电话、解决问题。值班中,她们接到一位男士电话,因对法院判其对一笔700多元的借款予以还款的判决不服,男士便拨打12309检察服务热线申请检察机关监督。由于其未申请再审,而民事诉讼监督申请必须先经法院再审才能受理,她们遂依法告知其权利救济途径。原本以为通话到此就结束了,没想到电话那边一句充满绝望的“同志,我心里苦啊”揪住了她们的心。从来电人自己的生活工作情况到其与朋友之间的友谊,再到这笔700元借款的始末,最后到与朋友决裂,来电人一遍又一遍地诉说着自己的不易和苦衷。除了感同身受地表示理解、在法律问题上为其释法析理以外,在长达50分钟的倾诉里,吴金焕和杜睿没有打断来电人一次。因为她们知道,人有时候需要的仅仅是一个倾诉的对象。

“不好意思啊两位同志,没想到我一说就说了50分钟了,耽误你们工作了吧,我其实真的不是为了这700块钱,我就是觉得憋屈,跟你们说说,我真的感觉好受多了。你们的服务真是太好了,你们都叫啥名字啊,我要给你们写感谢信。”

直到最终她们也没告知来电人自己的名字,因为,对于她们而言,一句发自肺腑的感谢已经足够了。

//

一封写错的感谢信

//

在第九检察部主任张斌的书柜里,有一样东西一直被他仔细地保存着--没错,这就是一封写错的感谢信。

2020年的一天,当控申干警接到司法救助申请人车某专程送来的感谢信时微微怔了一下---感谢对象的称呼错写成了“法官”。

发现称呼写错了,车某一下子显得手足无措起来。“只知道咱们单位是检察院,却不知道咱们是检察官,我们一直以为咱们检察院的人也叫法官哩。不行,我得重新写。”

“没关系,没关系,字虽错,情却真。”第九检察部主任张斌连忙笑着对车某说道,“我们只是做了该做的,您却放在了心上,这是真心诚意写的信,老百姓的实心话,我们一定会好好珍藏。”

虽最终还是没有拗过车某,她又将感谢信重新写了一遍,但那封写错的感谢信则被张斌仔细地保存了起来。因为,在这封所谓的写错的感谢信里,他真正读出了老百姓的肯定,感受到了群众带来的温暖。

“每当看着这封信,我们都能体会到群众对我们的真挚情感,也更加明白自己肩上担负的责任。它时时鞭策着我们要以更深的为民情怀、更高的工作质量来回报社会、回报群众。”张斌感慨地对部门干警说道。

策 划:王 飞

审 核:崔伟娅

作 者:王焕玲

小 编:李艺璇

正义三门峡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GdC4WnEBiuFnsJQVCU_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