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 相 山 万 千 群 众
绘 就 民 生 幸 福 图 景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悠悠万事,民生为重。
十三五期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民生办的精心指导下,相山区民生办围绕“衣食住行、业教保医”等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民声”出发,打造民生工程“升级版”,不断提升老百姓的“获得感”,稳稳托起品质相山的“幸福感”,交出了一份温暖答卷。
五年来,相山区相继建成29081套棚户区改造住房,城乡居民住房困难问题得以有效缓解;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处,8000名农村群众告别了饮水难;全区“四好农村路”完工48.7公里,改善了40万城乡群众的交通状况;农村改厕10726户,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建成农产品食品快检室20个,扩挖塘坝13处,新打机井132眼,整治河沟8条……透过数字我们看到,一个个民生工程让相山更加宜居,提升着幸福指数,百姓生活也变得更踏实。
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千家万户的小事就是区委、区政府
牵挂的大事。
为让百姓更安居,相山区将老旧小区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发展工程扎实推进。按照“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的工作标准,建立健全老旧小区长效管理机制,真正让居民满意。经过持续的努力,49个老旧小区全部旧貌换新颜,正如居民刘秀兰所说:“把咱的破房子变成了好房子,把脏乱差的环境变得干净整洁靓丽,让老百姓真真正正得实惠,大伙儿念党恩、知党情。”
老旧小区改造惠民生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民生的源头活水。对农民而言,“有尊严地生活”,基础就是要有充足的就业岗位、宽松的创业环境,确保劳有所得。针对百姓“饭碗”问题,相山区委、区委政府时刻挂在心上:由政府“埋单”进行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退役军人培训和企业新录用人员岗前技能培训等工程,共培训50岁以下农民4.7万人,培养了一批观念新、懂科技、技能强、善经营的生产能手和致富带头人,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增加了农民收入。于此同时,生活补助类工程保障有力,五年来累计发放五保供养、城乡低保、孤儿基本生活补助、生活无着人员救助、残疾人生活和护理补贴、困难职工帮扶等各项补助类资金10815.6万元,每年都提前通过“一卡通”发放到供养对象手中,相山民生的春风温暖着越来越多的人。
新型农民培训进农场
教育是关乎国家发展、民族兴衰的“百年大计”,也是寄托群众对美好生活期盼的民生工程。五年来,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所,给孩子们营造了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对26所中小学校进行校舍维修改造,支持抗震加固、改扩建校舍及其附属设施;全区18019.3万元义务教育经费全部拨付到位,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经济困难学生得到资助,贫困寄宿生得到生活补助,16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受益。从农村到城镇,从本地人到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更均衡教育的梦想正在实现。
教育民生惠民心
医改惠民,让百姓有更多获得感,医疗卫生类工程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面推行即时结报制度,参合农民只要看病,不出医院就能报销医药费,初步实现了“住院有保障、门诊有补偿、看病花钱少”的医疗服务新格局;城乡医疗救助水平显著提高,五年来共开展大病和门诊救助16080人/次,发放救助资金5023.4万元;健康脱贫综合医疗保障有序开展,五年累计救助13000人,支出救助资金195.6万元;家庭医生签约累计约75万人;免费婚前健康检查44640人;产前筛查 10975人;并为400名符合条件的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等残疾儿童和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训练救助,为25名残疾儿童适配假肢矫形器,为20名残疾儿童适配辅助器具。
家庭医生入户履约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五年来,相山区民生工程累计投入89.93亿元(其中区级投入3.62亿元),各项工程资金到位率均为100%,数字代表的不仅是变化,是区委、区政府的为民情怀,更是老百姓日子越过越红火的体现。
却顾所来径,豪情满胸怀。翻开相山民生事业的成绩单,发展速度快、破解难题多、惠民效果好是最大的亮点。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在经济新常态下,相山区民生办将继续保障好、改善好、发展好民生,不断提升充实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朗读者
葛蔚蔚,淮北市传媒中心主持人,国家一级播音员,淮北市演讲与朗诵协会会长,朗诵作品端庄、大气。
监制/王宣
编辑/ 姚弘 合成/ 姚静
微信编辑/ 柳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