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融化在熹微的晨光中,云之下是湛蓝的大海。往来穿梭的快艇,拖着长长的尾巴跳跃在浪尖上,轰鸣的马达伴着阵阵涛声,一同把沉睡的渔村唤醒。五颜六色的水上排屋,斑驳杂沓,残破拥挤,在流淌的时光中相互述说着生活的不堪。
斑驳杂沓的水上排屋,在流淌的时光中述说着生活的不堪。
码头的这边,旅行社的小伙子把一瓶瓶氧气和一箱箱食品饮水搬上游艇,为即将到来的出海忙碌着;码头的那边,露宿的一家老小刚刚醒来,揉搓着惺忪的睡眼,就着海腥味开始点火做饭。双面的仙本那,在日复一日匆忙而单调的节奏中,向外来的我们毫不掩饰地展示着她的真实。
露宿在废旧码头上的马来人一家老小。
码头上的露宿者。
仙本那,马来西亚沙巴州斗湖省的一个县。原本海边的一个小渔村,现在火的不得了,尤其是在中国人眼里,因为网上的一张张照片:大海的“艳照”、小木舟的“悬空照”,还有海底世界的大海龟、光屁股跳水的小孩……欲望和亢奋同时被点燃,自由行,摄影团,耐不住性子的国人成群结队,一拨又一拨,只为远方那片不可思议的大海。
跳岛是仙本那最好的旅游方式。
一群光屁股的巴瑶族儿童。
仙本那,马来语直译是“完美”,中译文倒过来念:那本仙,那里本是仙境。多么诱惑人的名字啊!完美的天空,仙境般的海洋,如梦境孤悬在大海的那一边,自带魔力,仿佛不属于凡间。前几天,我们也没能经得住她的诱惑,和朋友们去那里走了一趟。
乘坐快艇出海跳岛游。
珍珠岛码头。
和许多年轻人更钟情于刺激的深潜不同,我们都一把年纪了,体力有限,便选择了连续三天的跳岛游和更轻松的浮潜。第一天去叮巴叮巴岛、马达京岛和邦邦岛;第二天上马布岛和卡帕莱岛;第三天打卡珍珠岛、军舰岛和一个巴瑶人居住的不知名的小岛。
叮巴叮巴岛海滩。
军舰岛海滩。
仙本那镇很小,也有些乱,走在街上,很难感受到旅游网红地的气息,只有到了码头,看到一条条整装待发的快艇,你才会明白,来仙本那旅行,必须乘快艇驭风破浪,去数十公里外的离岛,才能看到如锦缎一般的海水,看到网上那些让人垂涎的景象。
每天出发的码头。
码头栈道。
必须承认,仙本那周边离岛的水域真是妙不可言,虽岛形各异,海水深浅不同,却都像伊甸园般的恬静。看一眼,仿佛所有的梦幻都被要明澈的海水重新漂洗;下海游一回,仿佛曾经的审美都要被斑斓的意象重新定义。
马布岛度假村一角。
马布岛度假村一角。
没有春夏秋冬的仙本那,全年温度恒定,几乎察觉不到太大的变化,没有台风也没有地震,即便落雨也是匆匆来去。晴空下的阳光永远火辣狠毒,稍不留意便会被剥去一层老皮。脱去了臃肿的夹衣秋裤,也褪去了莫名的烦恼和说不清的羁绊,半裸着身躯跳入海中,看小丑鱼在珊瑚间嬉戏,看海龟优雅地畅游在大海深处。
在军舰岛浮潜。
在军舰岛浮潜。
在与海结缘的那几天里,我们把自己投入到海的怀抱,与她厮磨,与她温存,将过往的辉煌和失意都融化在海的胸怀里。带着喜悦和惊叹,倾听大海的心跳,感受大海的神韵,用镜头将美景剪裁打印,收藏在自己记忆的深处。
海滩边的行走。
打卡仙本那海岛。
不论你是否喜欢摄影,去仙本那的国人,除了将镜头对准那片大海,同样好奇于那里的巴瑶人,一群被称之为“水上吉普赛”的无国籍水上民族。网上有很多关于巴瑶族的文字,我就不在啰嗦絮叨了,他们生于大海,长于大海,最后又归葬于大海,没有故乡和他乡的概念,看到的永远是水天一色。一辈又一辈,与大海永不分离,从日出到日落,无论潮起潮落,雨雾阴晴。
巴瑶人的水上住所。
一家五六个小孩在那里很普遍。
对摄影人而言,只要到了巴瑶人的领地,或许用不着构图,孩子们会直接跃入你的镜头。男孩子敏捷的像一条鱼,裸露着身子,也裸露着一脸灿烂的笑容。水中的嬉戏是他们最爱的游戏,从日出到日落,像小海豚一样在海水中扑腾跳跃。绿松石般的海水,欢悦的儿童,只有在仙本那也才看到。
巴瑶族儿童。
巴瑶族儿童。
巴瑶族的孩子,脸上永远充满阳光,在被海水漂洗得晶莹如玉的沙滩上追逐翻腾,从水上的高脚屋一跃而下。姐姐带着妹妹,划着传统捕鱼小船向我们招手,还忙不迭地外淘着不断渗进的海水,简陋的小船就是陪伴她长大的玩具。海浪里,大孩子领着小孩子叠罗杂耍,只为向游客讨要零食。有人说,是游客的零食让孩子们不再淳朴,而我只想说,是富裕限制了我们对贫困的认知。
“见人疯”的巴瑶族儿童。
“见人疯”的巴瑶族儿童。
在网上发了一组巴瑶孩子的照片,朋友说:他们自由快乐,无忧无虑,不可谓不幸福。我说:自由倒是真的,幸福却谈不上。儿童不知愁滋味,童年的孩子只要能填饱肚子,无人管束,都是快乐的。孩子们挥霍着自己的童年,他们的未来一眼就可以看穿,无需读书奋斗,极致的追求就是眼前的那片大海。
巴瑶族小小孩几乎都不穿衣服。
无所事事的马来族一家人。
我们登陆了一个巴瑶人居住的小岛吃午饭,那里的巴瑶人不种稻米,没有菜蔬,餐餐鱼虾参贝。在我们看,那是珍馐美食,而缺油少佐料的海味,也许并没有想像中的鲜美。望着孩子们贪婪的眼神,忍不住少吃一口,多剩些米饭,把剩饭残汁集中起来给了孩子们,米饭对他们而言,应该是赛过任何海鲜的美味大餐。
在个巴瑶人居住的小岛吃午饭。
岛上的巴瑶族孩子(右边地上的塑料袋里是我们的剩饭)。
巴瑶人,住最简陋的木屋,过最贫困的生活,却拥有最美的珊瑚海,人们说他们是生活在天堂与地狱之间。没有台风的袭扰,没有惊涛骇浪的恐惧,细脚伶仃的木板屋支撑着他们对未来的企盼,狭窄的“lepa-lepa”木舟载满了他们全部的希望。追寻着鱼群,漂泊在历史的潮流中,不知来自何方,也不想去到哪里,只满足于填饱肚子,儿女成群。
水上兜售椰子的巴瑶族儿童。
水上兜售椰子的巴瑶族儿童。
诗人来到仙本那,感叹“一叶轻舟载着两个仙女般的女孩,任情的飘荡在光环绿离的海面上,犹如童话故事。”在我们的眼里,仙本那无愧于“诗和远方”,而在巴瑶人眼里,一切都稀松平常如阳光下自己的影子。他们的世界,原本就是苦咸的海水,碧绿的水草,还有眼前一望无际的宁静。清纯的后面是万般无奈,透过黝黑的肌肤,我似乎看到了他们心上的累累伤痕。也许,巴瑶人并不觉得艰辛,他们从不幻想虚无缥缈的“诗和远方”,不出远门,便没有那么多奢望,对外部世界越是不了解,内心反倒越平静。
游人的“诗和远方”。
巴瑶人的贫困和平静。
仙本那,海水真靓,孩子真穷。何止无国籍的巴瑶人,那里的马来穷人也同样家徒四壁,甚至连家都没有。那天傍晚,我在码头航拍的时候,亲眼看见一家老小,竟挤在一条宽不足一米的小船上过夜。 那一刻,我想到了国内的脱贫工程,其伟大意义,让我们在国外第三世界的旅行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
仙本那,海水真靓,孩子真穷。
仙本那,海水真靓,孩子真穷。
仙本那虽美,但也有局限性。那里可以潜水(深潜或浮潜),有丰富的摄影题材,打卡拍照更是首屈一指。和旅游设施完备的一些地方相比,那里虽然也有度假村,却过于简陋,并不太适合休闲度假和亲子游,如果只是想带孩子来看看眼界就另当别论了。如果你怕水晕船,无法适应海上颠簸的快艇,再好的风景也将与你无缘。
渔村的黄昏。
仙本那马来人的渔村。
从北京前往仙本那没有直航,需转机到斗湖,斗湖机场距仙本那70公里,可以包车前往(行前预约或现场租车都可以),费用还是很合理的。如果你不想花大价钱住离岛的度假村,镇上有各类宾馆和民俗可供选择,也可以自己购买海鲜烹调美味,记着带点调料品哦。
仙本那街景。
每天的晚餐都是自己动手。
顺便说一下,去仙本那的廉价航空真便宜,往返只需1900元/人(吉隆坡转机),但行李不免费,一件被限制在15公斤内的旅行箱,机场办理要600元,网上预先购买,上限可以升至20公斤,只需266元,便宜一半都不止。
在珍珠岛俯瞰大海。
嗨在仙本那。
贴士
我采集了关于马来西亚的旅游灵感,这里适合与所有人共同体验。
全年来玩最佳。
乐途旅游网与乐途灵感旅行家:如歌如嫂 发布:2019.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