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营收88.73亿元,净利润也有不错增长!这个财报季,澳优不焦虑

2022-03-29     快消

原标题:2021年营收88.73亿元,净利润也有不错增长!这个财报季,澳优不焦虑

文丨快消君

近年来,我国出生人口红利逐渐消逝,婴幼儿奶粉竞争进入红海时代,产品逐渐过剩。进入2021年,我国出生率持续下跌,新国标出台,以及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等让奶粉市场竞争愈发激烈。虽然根据相关行业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婴儿配方奶粉行业整体零售端规模增长仍有2.2%,但过去凭借婴配粉市场红利就可以快速增长的时代或许很难再来。

存量竞争下的头部企业,需要借助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强大的品牌效应和快速应变的渠道服务力才能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而澳优在2021年的“逆势双增”,可以说是乳企“全方位发展”的范例之一。

国内营收、利润双增

海外潜力庞大

昨晚,澳优发布2021年业绩报告。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12个月,公司收入为人民币88.73亿元,同比增长11.1%;毛利为人民币44.71亿元,同比增长12.3%;撇除2021年若干非经常性项目亏损及额外存货拨备金额,净利润为人民币12.63亿元,同比增长16.6%;基本每股盈利为人民币60.57分,每股末期股息为0.28港元。

2021年澳优自有品牌配方奶粉业务实现销售额为人民币77.62亿元,同比增长12.1%。根据行业相关数据,澳优在中国大陆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线下销售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升至约6.9%,位列第5。中国大陆仍是澳优自家品牌配方奶粉产品的最大市场,占公司总收入的85.0%;而澳优营养品业务收入较上年大增超过20%。

具体而言,澳优的三大婴幼儿配方奶粉核心自家品牌:佳贝艾特(中国)、海普诺凯及能立多均获得双位数增长,跑赢整体行业表现。具体而言,澳优自有品牌配方牛奶粉录得销售额为人民币44.14亿元,同比增长15.5%;自有品牌配方羊奶粉录得销售额为人民币33.48亿元,同比增长7.8%,中国及海外市场分别实现销售额为人民币31.30亿元和人民币2.18亿元,分别占比约93.5%和6.5%。

澳优引用尼尔森发布的市场研究报告显示:自2018年起,佳贝艾特连续4年在中国进口婴幼儿羊奶粉中销售份额超六成;专注于超高端市场的海普诺凯生物(含海普诺凯1897系列、Neolac悠蓝等品牌)于2021年实现销售额为人民币31.82亿元,同比增长17.9%,其中海普诺凯1897荷致同比增长22.0%;经过重组整合后的能立多实现销售额人民币10.19亿元,同比增长23.3%,其中能立多G4录得同比增长49.8%。

快消君留意到,在报告中,澳优特别提及了疫情之下海外市场的发展现状。报告期内,受封城、物流挑战及出行限制继续影响佳贝艾特及私人品牌业务在外海的发展;不过,澳优下半年的业务表现环比仍收获反弹,其中美国市场表现尤为突出,而澳优南非、柬埔寨及墨西哥市场的收入贡献也较为理想。澳优认为,全球其他地区拥有庞大的业务潜力,而佳贝艾特凭借独特的市场地位及坚实的供应链,有更多机会大展拳脚。

供应链建设

对抗疫情冲击的“法宝”

近年来,各大乳企的业绩增长更普遍放缓。这背后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作为刚需产品,奶粉需求量并不会因疫情而得到明显抑制,但持续反复的新冠疫情对乳品企业的供应链、流通环节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更何况,国内企业在渠道和品牌建设上虽有先天优势,但在供应链体系和产品技术研发上却一直较为薄弱。

去年12月,澳优于荷兰的两间绿色工厂获批延续注册,同时澳洲的一间工厂益生菌产品注册通过,进一步夯实全球产业链基础。此外,澳优于荷兰的浓缩羊乳清生产设施已于年内竣工,预计新的婴幼儿配方基粉设施将于2023年落成。值得注意的是,澳优去年还完成推行了World Class Manufacturing(全球一流制造体系),强化了中国内外供应链的协同及效率提升,大幅缩减了海外产品的供应链周期。

在疫情不断冲击供应链的当下,乳企只有通过推行有效的供应链战略,产业链不断完善,其产品质量以及上游营运效益才得以持续提高。作为国际化布局较早的中国企业,澳优目前已在荷兰、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等地建设有9座工厂,旗下产品销售至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而自企业建立之初就高度重视全球供应链建设的澳优,显然在疫情带来冲击的当下就有了更大的底气。

不遗余力投入

基础科研、母乳研究均有建树

通过不断创新突破天花板,引领行业发展,是每一个行业头部企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事实上,除了继续深化布局产业链外,科研也是澳优未来持续领先行业的根基。2021年,澳优持续与全球一流高等学府合作,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在技术升级及产品开发中应用研究成果,并为此投入不菲。

据同花顺iFinD数据,2018-2020年,澳优乳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1.86%、1.96%、2.27%。公告显示,2021年,澳优累计投入研发费用为人民币1.93亿元,研发成本占营收比例约2.2%,研发占比继续位居行业前列。

公告显示,去年,澳优在长沙兴建的“澳优生命营养基础科研中心”投入使用,深入展开四十多项科研专案,申请专利45项,授权33项,发表学术论文30篇,并于荷兰发表12篇研究文章。此外,澳优研究所网站也已经与2021年正式启用,成为直接与全球医疗保健专业人员交流与沟通的平台。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5月,陈卫院士专家工作站落户澳优。该合作充分发挥了院士专家科研优势,不仅加快相关科技成果的转化,更促进了科技人才的培养,为推动营养食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事实上,除了基础科学研究外,作为一家国际化上市企业,在“母乳是婴幼儿营养的黄金标准”的理念下,澳优在母乳研究方面也有所建树。

去年6月,澳优重磅发布了《2021澳优母乳研究白皮书》,从母乳的喂养现状、母乳蛋白质、母乳脂肪、母乳益生菌、母乳低聚糖、母乳中的活性成分等多个方面向公众展示了其母乳研究的实践及行业母乳研究成果。据了解,目前,澳优在全球已经开展了十大母乳研究项目,从不同人种、不同健康状况、不同功能物质等角度进一步研究母乳的营养成分,并对其结构进行分析,不断完善澳优的华人母乳数据库。

洞察先行、研发赋能

产品组合持续扩大

虽然奶粉消费量在下滑,但95后00后消费者的高端需求依然存在。企业需要通过产品结构变化创造新的增长,而更前沿科技的高科技创新产品成为乳企“破局”的关键。据了解,在扎实的科研技术的支撑下,澳优于2021年内通过顺利转化研究成果,成功推出了多款产品。

在新配方奶粉方面,澳优在传统品类保持大范围覆盖的基础上,继续推出针对细分市场和细分人群的差异化产品。

2021年内,澳优推出了“海普诺凯1897儿童成长奶粉”,以HMO为核心的创新复合型配方奶粉“海普诺凯1897未来版”,以及能立多“澳优优+”系列旗下的儿童成长配方奶粉及首款添加叶酸的孕产妇奶粉。此外,澳优还推出全新骆驼奶品类“NC骆驼奶调制乳粉”。而澳优全新推出的佳贝艾特”悠装Pro“系列高端配方羊奶粉,也与目前超高端系列的“悦白”形成产品组合拳,既有助于满足不同渠道消费者的多样化、细分的消费需求,又能形成1+1>2的合力。

此外,澳优还进一步加大了在澳洲以及国内益生菌品牌业务的布局,推出一系列孩童以及成人营养产品,并加速推进特殊医学用途食品的研发。

2021年8月,澳优旗下爱益森小橙盒正式上市,填补了婴幼儿中国益生菌市场空白。该产品独家采用去4月获批的鼠李糖乳杆菌MP108婴幼儿菌株,不仅可以帮助中国宝宝预防多种小儿炎症,同时也让中国宝宝摆脱了对进口益生菌依赖。此外,澳优于去年内还推出升级版养胃粉“NC苏芙卫粉加强版”,并上市由Nutrition Care与云南七丹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开发的保健食品“NC苏芙卫七丹牌三七白及胶囊”。

值得注意的是,进入2022年后,澳优依然保持了不错的推新速度。上周末,澳优旗下高端奶粉品牌海普诺凯1897首款特殊医学用途婴儿无乳糖配方食品“稚舒”重磅上市,契合新消费背景下的行业市场发展趋势,海普诺凯1897正式跨入特医食品的黄金赛道。同样是在3月,“佳贝艾特向扬儿童成长营养配方羊奶粉”正式上市。这是佳贝艾特继2019年推出睛滢儿童营养配方羊奶粉后,加码儿童奶粉市场的又一重磅产品。

可以说,过去三到四年,澳优实现从婴幼儿配方奶粉出发,逐步将业务范围延展至全生命周期的营养补充体系;而过去的两年间,澳优在营养健康领域稳扎稳打,更多新的布局正在开花结果。

二次注册和伊利体系下

“全新版本”澳优再启程

2015年,澳优乳业提出2016-2025“黄金十年”发展战略目标,宣布进军大健康领域的战略目标;而2022年,是澳优“黄金十年”计划第二阶段发展的收官之年。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上,伊利对澳优股权的收购备受业内外关注。

多年来,澳优乳业擅长差异化运作,且专精于母婴渠道;尤其是过去两年,澳优通过重新整顿渠道,扩大通过提升产品追踪体系等手段,在疫情下收获了更多经销商和母婴店的信任。相较之下,伊利擅长大开大合的全品类运作,渠道方面则是“广—细—沉—新”的发展策略,不仅将线下渠道拓展渗透至三四线及县乡镇,还积极拓展社交电商、O2O到家等新零售销售渠道模式。

因此,主流观点大多认为,双方合作后,澳优将得益于伊利营销、渠道方面的赋能,加速实现全人群、全场景、全球化覆盖消费者。

值得注意的是,近十年来,以颜卫彬为领导的澳优核心管理团队经营治理能力出色,兼备国际背景和专业性,带领公司顺利度过行业危机。未来,在稳定的独立运作体系中,澳优也将在企业愿景不变、使命不变、核心战略不变、核心管理层及团队不变的基础上,与伊利进入战略深度协同的新时代。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还是二次配方注册的关键节点。业内认为,新国标将进一步提升国内婴幼儿奶粉的质量水平,两年标准过渡期对于多数生产企业来说较为充分。新国标本身对行业洗牌效果有限,但由于是婴幼儿奶粉行业开展二次配方注册的依据,两项因素相叠加,预计未来可能至少有1/3的奶粉品牌被淘汰。

对此,澳优表示,在新国标出台之前,公司就已开展配套设施设备的采购完善工作,目前已陆续提交多款配方注册材料,并时刻关注新国标最新要求,调整配方注册相关工作方法及思路,举全公司之力以达到本轮新国标升级产品的高要求、严标准。

未来的奶粉市场,品牌高端化将是带动行业增长之主要驱动力,随着监管制度加强,市场集中度将加速提升,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内资品牌,在进一步提高品牌力及精耕下沉渠道的基础上,市场份额有望持续稳步提升。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e8e149fd7d647cc1fb5dfc3a28e5d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