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丈夫参军,新婚妻子苦等67年,后来才知丈夫22岁时就已牺牲

2023-11-15   刘明宝

原标题:15岁丈夫参军,新婚妻子苦等67年,后来才知丈夫22岁时就已牺牲

“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大概是最早的海誓山盟吧,也是人人向往的美好爱情。如今很多人在面包与爱情之间会选择面包,忽略了爱情带给人精神上的鼓励,却不知道这种精神粮食往往会成为困境中能够让自己坚持下去的支柱,尤其在战争年代。

没有人喜欢战争,因为战争带给个人家庭的是妻离子散,但为了能够解放天下百姓,他们只能舍“小家”而顾“大家”,留下妻子独守着当年的承诺。有一位老人,新婚三天15岁丈夫参军,结果妻子苦等67年,才知丈夫22岁已牺牲,这又是怎样的感人故事呢?

1911年江西省的某户贫苦人家出生了一位女婴,那时正是清朝末期,清政府的无能导致国内经济萧条,百姓更是民不聊生,大多数人家的日子都过得极为艰难,这样环境下出生的女婴能够长大已经实属不易,而她却又过早地离开了父母,九岁便卖到了李姓人家中成为了童养媳,可谓是命运坎坷。

在地主家她就是廉价的劳动力,每天除了侍候公婆之外,还要照顾小她三岁的小少爷兼“小丈夫”,陌生的环境、苛刻的公婆让她的日子过得如履薄冰,毕竟她还是十岁的孩子,每当她受不住环境的压力时便一个人偷偷地哭泣,她很想家,想她的父母,但她已经回不去了。

这时一个稚嫩的声音传来,“你是受伤了吗,为什么要在这里偷偷地哭?”她忍住眼泪看去,原来是她的“小丈夫”,急忙说自己没事,“小丈夫”又贴心地问她是不是饿了,转身回去给她拿了一个煮红薯,“小丈夫”给她的这种温暖让她感觉莫名的踏实,心里便认定了自己这位将来的“小丈夫”——李才莲。

有了李才莲的体贴与关心,她的日子过得不再那么艰难,随着时间的推移,二人青梅竹马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1929年她终于与正式与李才莲结为夫妻,而在结婚的当晚她才知道自己的丈夫李才莲原来是共产党的“高官”。

由于工作需要,15岁的李才莲在结婚的第三天便踏上了革命的征程,而妻子只能含泪相送,后来有过一次短暂的相见,但最终她一等就是67年,这位痴情的女子便是池煜华。

李才莲临行前告诉池煜华,照顾好家中事宜之外,有空的时候多读书识字,多帮红军做事,让她相信革命会取得胜利,等他凯旋归来的那一天。面对丈夫的嘱托,池煜华一直牢记在心中,丈夫的话成为了她努力生活下去的希望。

分别后不久,池煜华也积极投身于革命之中,并且担任了区苏维埃妇女部长,期间她曾让人给丈夫李才莲稍信,结果都是石沉大海,她每天忙于工作,同时对丈夫的思念之情也越来越深,只是她一直打听不到丈夫的消息,只能把这份思念埋于心底。

1933年,池煜华终于打听到李才莲的消息,这时的李才莲已经是少共江西省委书记,还担任少共苏区中央委员,当时他们正停留在宁都县七里坪一带。池煜华得知此信后,立刻与人结伴踏上了千里寻夫之路。

这条路他们走了五六天,为了躲避国民党的追击只能走小路,但再艰难的道路也阻挡不了她对丈夫的思念,跋山涉水她终于到了七里坪,她看到了朝思暮想的丈夫李才莲,这时离他们上一次的分别已经过去了四年,丈夫已经成熟,而她也追随丈夫的步伐而变得更加坚强。

同是革命人他们深深知道这次见面的来之不易,相处的日子格外的幸福温馨,在这里她还见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但面对革命的严峻局势根本不允许池煜华在这里停留太久,她心中再有不舍也没有选择,为了革命事业她忍痛与丈夫别离,未成想这一别就是永诀。

回到家中之后,池煜华继续在后方做支持前线的工作,不久她生下了他们唯一的爱情结晶,女儿的诞生寄托了池煜华对丈夫的思念,她悉心照料,却未成想一场大病夺去了女儿五岁的生命,而这时家中只剩下了池煜华自己,公婆早已去世,她继续找人帮忙打听丈夫的消息。

然而,让她没想到的是,解放后她终于得到了丈夫的消息,却是死讯。池煜华始终坚信丈夫还活着,因为临别前丈夫告诉她“不要轻信谣言”,毕竟战争年代很多消息都不可靠,于是池煜华靠着这点精神寄托,每天在家中苦苦等待丈夫的归来。

后来,池煜华还给毛主席写过信,拜托寻找丈夫的消息,毛主席收到她的信后专门派人寻找李才莲的下落,但始终没有消息,她甚至把当地政府部门每月发放给她的抚恤金当作是丈夫寄给他的生活费,政府给她建了新房,她却仍在老房子中等待,怕丈夫回来找不到她。

这一等就是67年,门槛已经被她坐出了凹陷,每天吃饭的时候她都会多留出一副碗筷,她的身影从挺拔变成了佝偻的老人,她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到门口张望已经成了习惯,她很想说不上哪天就会看到丈夫回来。

然而现实还是很残酷的,在1983年时民政部终于查实李才莲已在1935年2月牺牲,也就是丈夫在22岁时就已经离开了人世,池煜华手中拿到烈士证时仍然不相信这个事实,直到2005年4月她永远闭上了眼睛,去和丈夫在另一个世界相逢了。

“雨纷纷,旧故里草木深,我听闻你始终一个人,斑驳的城门盘踞着老树根,石板上回荡的是再等”,《烟华易冷》这首歌恰似池煜华苦等丈夫67年的写照,可以说池煜华是用一生的时间去守候丈夫的承诺,坚信他会回来。

结果是让人失望的,但更是感人的,爱情是让她坚持到最后的唯一精神支柱,她那份纯粹的感情与执着值得我们每个人敬仰与反思。

参考资料:《诗经·邶风·击鼓》《烟华易冷》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