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文明 | 深度:三星堆吸引你的,其实只有最后一百年

2022-06-22   Uni旅图

原标题:遇见文明 | 深度:三星堆吸引你的,其实只有最后一百年

这两天三星堆再次上新。又一次把三星堆的热度推向高点。

所以今天我们借此机会,深入的聊聊三星堆的青铜器发展的时间线,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三星堆的文物,了解你为之感叹的究竟是三星堆的哪一点。

首先我们要知道三星堆的青铜器虽然都堆在一起,但并非同一时间铸造。其时间跨度理论上达到了400年(距今3400-3000年)。换言之,这一个个祭祀坑中的青铜器,是一代代三星堆人逐渐积攒起来,最后被集中废毁。

今天让三星堆爆火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并不是三星堆出土的所有文物。

所以我们介绍的时候,要分为三个部分,

一、三星堆的面具形象从何而来

二、来到三星堆的青铜器们

三、三星堆自己的青铜器们

正文:

一、三星堆的面具形象从何而来

我们先来看看三星堆的青铜面具长啥样,再研究它为什么长这样。

那么在此以前的神面纹是啥样的呢?

比如这样

后石家河玉神面 佳士得拍品

这样

铜鼎 - 盘龙城遗址博物院

这样

杜岭方鼎 - 河南博物院

还有这样

铜罍 - 湖北省博物馆

商代青铜器的神面纹最早由南方地区输入,二里岗上层一期(距今3450年)左右开始出现在青铜器上。

在此后的100年间不断吸收南方的动物元素。比如尖牙,尖耳朵,双身共首的设计等。

部分神面纹随即变成了我们后来以为的兽面纹。因为它看上去确实更像动物了。但人家是神!是神!是神!

但是这个阶段——或者说商代早期一百多年的青铜器风格,在三星堆的文物中是缺失的

我们总爱说什么文物是独特的。所谓的独特,很大程度上就是对规则的破坏。

中原的东西一大特点就是克制和规矩。

而对信仰所用礼器的独特应用,则意味着仿制品的作器者可能和原装的制作者有着不同的信仰。

举个例子,你是印度佛教,我是中国佛教,我在把你引入的同时根据我自身的情况进行了本地化改造。几百年过去,我们也许有些看着相似的东西,但精神内涵可能已经大相径庭。

所以三星堆最早接触到中原青铜器,应该已经在商代中期(距今3400年)以后。再各自发展几百年,其内涵已经大不相同了。

二、来到三星堆的青铜器们(距今3400-3100年前)

至今我们没有在三星堆找到铸铜作坊,并不能证明三星堆先民有铸造青铜器的能力。但其中很多器型比如青铜尊,青铜罍,青铜簋等明显来自长江流域和中原地区。

2.1 白家庄期风格(距今3400年

我们来看两件仿制的青铜器

一件是龙虎纹尊,长这样

龙虎纹尊 - 三星堆遗址博物馆

说它是仿制品实在是因为它粗糙得有些过分。未必在三星堆制造,但肯定是仿制的。

它的原型长这样。

龙虎纹尊,出土于安徽阜南,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长江流域有着不亚于中原的青铜文明,大洋洲文化圈的江西湖南具有优质的铅矿和锡矿——这是铸造青铜器的必备原料。所以从有青铜器那天开始,就注定南北双方会有密切的交流。

这件龙虎纹尊是南方吸收了白家庄期(距今3400年前)元素以后自己制作的青铜器。

虎噬人,双身共首的老虎,浮雕的甁角龙,独特的扉棱和与众不同的神面纹,无不揭示着此尊的南方身份。

下面这件青铜尊,体型硕大,肩部有立鸟和夸张的兽首做装饰,还有突出的扉棱。这些都是典型的南方风格。

铜尊 - 三星堆遗址博物馆

仔细看它上面的神面纹,这种咧嘴笑的风格出现于商代中期,也是三星堆后来青铜面具的基础。

铜尊 - 三星堆遗址博物馆

为什么说它是仿制品?

因为它山寨的对象就在旁边放着。

铜尊 - 三星堆遗址博物馆

虽然这件铜尊也是三星堆出土,但大概率是中原的产品。十分内敛,规矩。

对比起来,仿制品神面纹做工粗糙,尤其是回字形雷纹的表现,远没有原件那么赏心悦目。但对比起前面那件龙虎纹尊,这件在工艺上无疑已经改进了许多。

前面龙虎纹尊的工艺还是以二里岗白家庄期(距今3400年)为基础,主要靠阴线表现纹饰,而这件铜尊则已经进入了殷墟时代(距今3350年)。纹饰更加细密和繁复,神面纹也更加成熟。

河北邯郸有一件同类器型。

三羊牺首铜尊 邯郸市博物馆

三羊牺首铜尊 邯郸市博物馆

把纹饰描出来,同样是一个咧着嘴笑的神面纹。这种纹饰很重要,因为它是三星堆青铜面具的原型。

2.2 殷墟早期风格 (距今3350-3300年)

随着工艺的进一步改进,更先进的器型和纹饰开始出现。

虽然这件铜罍上仍然是咧嘴笑的神面纹风格,还没有变成浮雕突出于表面。但周边的雷纹做得更加细腻,而神面纹上的饰纹则做得简单。这样繁简相间的衬托之下,神面纹有一种类似反光的效果,被很清晰地从画面中分离出来,对比上一件,能够很直观得感受到两者的区别。

铜罍 - 三星堆遗址博物馆

铜罍 - 三星堆遗址博物馆

2021年出土的圆口方尊,从纹饰来看也是这一时期的产物。但是年代稍晚,鼻梁部分呈浮雕状突出,嘴没有了,器型更加规整精致。

但这种精美只是短暂的存在。大概也从此时开始,咧嘴笑的神面纹暂时消失了。三星堆的风格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圆口方尊 图片来自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圆口方尊 图片来自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2.3 殷墟晚期风格(距今3250-3100年)

下面这件青铜罍应该是从长江流域来到三星堆的外来品。

纹饰受到殷墟最新浮雕风格的影响突出于器表,尺寸越做越大,颈部装饰性的兽首变得越来越夸张,整体比例也逐渐失调。

这些特点的青铜器普遍存在于整个长江流域。

铜罍 三星堆遗址博物馆

铜尊 湖南省博物馆

羊首兽面纹罍 荆州博物馆

三星堆也出土了一件低端仿品,纹饰十分粗糙,保留了早期器型。是否为三星堆本地制作存疑。

铜尊 - 三星堆遗址博物馆

三星堆2021年还出土了和新干大洋洲十分相似的大型铜尊。如此相似的东西仿造的可能性并不高,很可能就是同一地方所做。

图片来自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兽面纹铜罍 江西省博物馆 图片来自《商代江南》

经过一系列对比可以看出,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器不是同一时期的产物,经历了复杂的风格变化。任何风格的转变都不可能单纯只是工匠的推陈出新,背后都可能隐藏着十分复杂的历史背景。

比如文化入侵,武装政变,改朝换代等等。这些青铜器可能正因为这些原因辗转来到三星堆。

三、三星堆系青铜器(距今3100-3000年)

青铜大立人,青铜面相,各种各样的神兽等等,精美的做工,夸张的造型,惊人的体量,较为统一的风格和铸造水准,揭示了三星堆在晚期爆发式的制作出了一系列超强的本地风格青铜器。

6月15日公布的最新碳十四测年,范围再一次被缩小。

考古队对近200个样品进行了碳14测年。除五号坑和六号坑年代稍晚之外,3号坑、4号坑、7号坑、8号坑的埋藏年代一致。彻底修正了过往三星堆的时间早于商文明但出土器物又与时代特征不符的错误。

测年数据集中在公元前1131年——公元前1012年

祭祀坑的大致范围从之前的182年缩短到120年,取中间数值,大概就是前1070年左右。距离周灭商的前1046年十分接近。所以三星堆这些充满想象力的自由风格青铜器很可能是进入西周纪年以后才制作的,从祭祀坑的测年时间可知,存在时间并不长。

龟背形网格状器 图片来自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交流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事,但三星堆似乎是个例外。

三星堆有着来自各种区域的输入:来自石峁的玉璋,良渚的玉琮,遍布各地的有领玉璧,西北或者草原民族的金权杖,来自殷墟和长江流域的各种风格青铜器等。

你有没有在其他地区的博物馆见过三星堆风格的文物?

没有吧?这地方那个似乎从不对外输出。为什么?

司马迁在《史记·周本纪》中记载:

“武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武王左杖黄钺,右秉白旄,以麾。曰:“远矣西土之人!”武王曰:“嗟!我有国冢君,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及庸、 、羌、髳、微、纑、彭、濮人,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

蜀在其中排名第二,看来彼时古蜀和周原方面的关系不错,实力也很强。

如果《史记》所言非虚,蜀国跟随周武王参加灭商的战争。在此之后,作为赏赐古蜀国得到了一批铸造青铜器的匠人,或者定制了一批符合自己风格的青铜器。但此后没多久,就因为不明原因被砸碎埋藏了。

毕竟历朝历代统一以后杀功臣的事,一点也不稀奇。

接替三星堆的十二桥文化金沙遗址再没出土过如此多且精美的青铜器。

金面罩铜头像 图片来自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3.1 三星堆青铜器的特点:

三星堆青铜器的特别之处,是把青铜器纹饰从平面转变为立体,青铜器作为贵族沟通祖先神灵的媒介,它上面的纹饰不只是单纯的装饰属性。

早期青铜器上只有一个神面纹,代表了具象的祖先神被摆在高处供奉,后期纹饰变得越来越复杂,如果我们只以看一幅画的角度来看青铜器的纹饰,便无法理解其精髓。

在青铜器一层层的纹饰上,人在哪,神在哪,鸟在哪都有讲究。

今天我们看到的是平面,但古人心中的宇宙肯定是多维立体的。由于时代的限制,在信仰最重要的时期工匠们只能做出最多浮雕纹饰,但三星堆这些青铜器很可能已经进入西周纪年,彼时的青铜铸造技术大大进步,因此三星堆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制作出复杂的效果。

中原商代青铜器基本只表现神,长江流域青铜器以动物为主,三星堆系则博采众长,人物,动物以及神兽一个都不能少,并且经常有尺寸超乎寻常的青铜器。不仅如此,还有很多组合器,给古蜀人的想象力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高超的铸造能力使得想象力又能坚实落地。

我们来看看三星堆中的各种人物形象。虽然能看出来自不同地区的特征,但回去看看最早传入三星堆的神面纹的形象,就知道这些人像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哪。

2021年出土的铜扭头跪坐人像,空手夺白刃的造型一度成为网红文物。

另外还发现了一些组合器,比如人顶尊,或者人可能背着罍,人骑虎等形象。

6月15日成功提取的“刘畊宏男孩”着群的着裙立发人像。

顶尊人像,1986年出土过一个,一直展出中,但此件高度只有15公分。

2021年出土了一件同类型的顶尊人像高度达到了1.15米。体量十分惊人。

图片来自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除此之外,还有更加独特的造型,就在昨天(6月16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布了鸟足曲身顶尊神像,这是一件拼合的青铜器,顶尊的上半身2022年出土于8号祭祀坑,缺失的另一半于1986年在二号祭祀坑出土。

图片来自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过往在博物馆一直以如下姿势陈列,但经过和8号坑出土的顶尊人像拼接以后,考古人员发现原来摆放的方向完全反了。

实际上它是一个人头顶铜尊,用双手把自己支撑在一个铜罍的顶部,身体向后弯曲的形状,十分像今天的杂技。目前我们无法知道它的具体含义是什么,但四川从古至今俳优俑,杂耍画像砖,变脸等文物或者习俗,其文化基因是否继承自古蜀国也是未可知。

四川的汉代杂耍画像砖拓片 四川博物院

下面这件1986年出土的青铜祭坛的研究性复原件。背景可见馆方使用马王堆的T形帛作为延伸。

T形帛的内容从下到上是冥界,人间和仙界的场景,这种类似连环画的表现方式在20世纪电影工业出现之前一直是中国人表现动态场景和立体空间的方式。

但三星堆起码在3000年前已经找到了进一步让宇宙观立体化的方法。祭坛底部以带翼神兽托底,向上一层层的持玉璋人像,顶部有神鸟,把他和下方湖南省博物馆的皿方罍一起对比,能感受到他们之间的共性。

你看着这些纹饰,把每一层想象成腾云驾雾的龙和神在仙界漂浮。

皿方罍 湖南省博物馆

6月16日提取的青铜祭坛,四人抬着类似轿子的物体,也有人说这就是四川最早的抬滑竿。

在祭坛中间部分有一个Q版的人背着青铜罍的造型。目前只有视频截图。

图片来自网络

至于最近总是被反复提及的那些神兽,龙之类的东西,就更不稀奇了。1986年已经出土过很多,只是过去30多年被提及的总次数可能都比不上最近几天。

神兽并不稀奇,祭坛底座就是神兽,还有和三星堆人像结合的也早就出土过。

图片来自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三星堆遗址博物馆

龙的形象就更不用说了,从中原的龙变形而来。86年出土的青铜大立人的衣服上有多处龙的纹饰,其余平面和立体的铜器也出土了不少。

图片来自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大立人背面,三星堆遗址博物馆

三星堆遗址博物馆

三星堆遗址博物馆

最后不吐不快的是,三星堆这两年出土的器物其中很多在1986年就出土过同类器型,过去从未引起多大的注意。现在却被反复热炒。

考古,遗址被公众熟知和重视本是好事,但宣传应该与科普同时进行。

三星堆三十多年来总是被冠以神秘,似乎神秘是解释一切的灵丹妙药。如果搞不清楚就可以称之为神秘,反正你不懂我不懂大家就都不用解释。似乎考古学界只有三星堆有未解之谜。

官方造神最不可取。三星堆再独特,它也没能跳脱出中华文明的框架,它所有的青铜器从器型到纹饰,也符合中国青铜时代的基本特征。官方要做的除了宣传,还应该有正确的引导,把更多学术的观点带给公众,而不是拱火,然后任由谣言满天飞。

通过科学的手段向古人学习已经被湮没在历史长河中的东西,不正是考古学的意义所在吗?

文图(除特别标注外):那个老撕机

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许可请勿擅用或转载

我是@Uni旅图,欢迎关注。摄影或旅行,总有一个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