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胜利 外交学院国际安全研究中心主任
近日,在东盟峰会期间,美国的海外私人投资公司宣布启动“蓝点网络”计划。这是由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牵头,涉及政府、社会团体和企业等多部门的计划,旨在通过打造新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对冲“一带一路”倡议。
自特朗普政府执政以来,美国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的战略定位日益明确,导致两国战略竞争加剧。亚太地区是中美两国利益交织最为复杂的地区,也是两国竞争最为激烈的地区。通过“印太战略”的实施,美国谋求通过加强盟国与伙伴之间的合作,进而实现增强对华施压。
目前看来,仅仅开展安全合作并非印太战略的目标,不断加强经济合作也是印太战略的题中之义。通过经济合作的拓展与深化,可以集合美日澳印之间的技术、资金、市场、人力等优势。“蓝点网络”计划可以视为美国推动“印太战略”内涵充实的尝试。
“蓝点网络”计划将根据“普遍接受的原则和标准,对提名的基础设施项目进行评估和认证,以促进印度太平洋地区和世界各地市场驱动的、透明的、财政可持续的基础设施发展”。由此可见,该计划又要通过确立新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来获取竞争优势,无疑是TPP战略之后美国再玩规则游戏的老把戏,矛头直指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
自“一带一路”倡议实施6年以来,中国和亚太地区绝大多数国家在基础设施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中国的资金与技术为亚太地区许多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便利。基于“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中国与亚太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实现了互利共赢,体现了中国的地区贡献。
不过美国却把这些当作威胁,认为中国旨在借助“一带一路”来拓展地区影响,构建势力范围,以此获取亚太地区的主导权。这也导致美国从一开始就对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持怀疑和反对态度。“债务陷阱”“马歇尔计划”就是对中国“一带一路”乱扣帽子的显著体现。从最初劝阻其他国家参与“一带一路”,到如今推出“蓝点网络”计划,美国可谓不遗余力,但其如意算盘恐怕要落空。
一是亚太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空间巨大,中美之间并不形成零和竞争。
目前即便是“一带一路”的大力推进,短期内也难以完全填补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的资金、技术等空缺。如目前在东南亚地区的基础设施领域,基本上是中美日三足鼎立局面。不过三国的投资金额与东南亚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还是有很大的差距。因此,美国如果只是基于对冲中国“一带一路”的视角来实施“蓝点网络”计划,恐怕卖点不够。
就在美国推出该计划不久前,在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与会的东盟国家领导人表示愿意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同中方拓展互联互通等领域合作,共同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会议发表了关于“一带一路”倡议同《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等3份成果文件。这实际上就体现了东南亚国家对于“一带一路”的热情不减。未来即便东南亚国家参与“蓝点网络”计划,也不会舍弃“一带一路”的蛋糕。
二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口惠而实不至”的负面形象有待“真金白银”改善。
美国虽然在亚太安全领域依然有着很强的影响力,但在经济领域的影响力有所下滑。这既与美国提供地区经济公共产品的能力和意愿下降有关,也有美国更为关注自身利益、美国企业自身偏好等因素有关。
近年来,美国对亚太地区国家提供的经济发展机遇较少,甚至连其盟国菲律宾都多次抱怨美国在经济方面的吝啬。有了“口惠而实不至”的形象以及此前美国在TPP战略上的“始乱终弃”,美国再抛出所谓“蓝点网络”计划,将很难吸引别国的坚定追随。
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出席“印太商业论坛”
三是美国打造的“印太战略”对东南亚的忽视令其国际战略动员下降。
基于“美国优先”的战略导向,美国在对外政策中的自私自利更加明显。印太战略原本是美国为了弥补自身实力相对下降,在加强国际战略动员能力上的举措,不过其对东南亚的忽视明显。
自特朗普政府执政以来,对东南亚的重视不如前任政府。在东盟峰会、东亚峰会上,特朗普总统的出勤率远不如奥巴马。印太战略与东盟所主张的地区合作的中心地位相悖,经济制裁更是损害了部分东南亚国家的利益。凡此种种,都使得东南亚国家对于美国推行的“印太战略”心存芥蒂,对于“蓝点网络”计划自然是将信将疑。
总之,美国试图通过“蓝点网络”计划来吸引亚太国家在经济上的追随,进而对冲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恐怕难以实现。美国不应该只“画饼充饥”或虚开支票,亚太国家在基础设施领域需要实实在在的帮助,而非沦为大国竞争的棋子。(责任编辑: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