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学术资源库中国知网,又摊上事了!
这次,是因为涉嫌“垄断”。
4月2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回复媒体记者留言时表示,(官方)已关注到各方面反映的中国知网涉嫌垄断问题,正在依法开展相关工作。
高校和学子们早就对知网宿怨颇深,如今知网遭殃,大家的愉悦心情简直难以言喻。
提到知网,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翟天临。
2019年初,演员翟天临拿到了北大光华管理学院的博士后录用通知书。
在随后的一次直播中,有网友询问翟天临的博士论文是否能在中国知网上搜到。结果翟博士发自肺腑地问了一句:
知网是什么东西?
翟天临竟然不知知网为何物!这让网友们对他的学历产生了强烈的质疑。
随着舆论不断发酵,最终,翟天临的博士学位被撤销,他的导师陈浥也被取消了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
被翟天临知网事件影响到的,绝不止是翟天临和他的导师那么简单,还有一众高校学生——在此事件后,高校加大了对学生论文的查重力度。
所谓查重,全称是论文查重,就是把写好的论文通过论文检测系统资源库比对,得出与各大论文库的相似比。简单说,就是检测抄袭率,甄别论文的原创度,判定是否抄袭。
而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学术风波中,赢家只有一个——
知网。
知网是全国最大的学术资源库,绝大多数国内高校采用的都是知网的查重系统,而知网的查重系统一般都是按篇收费的。
在榜姐读书的时候,学生们写论文都要提前用其他查重软件查询几次,觉得问题不大了再交给学院,由学院统一交给知网查重。
之所以要弄得这么麻烦,就是因为知网的查重费太贵,学院只免费给学生提供1到2次的查重机会,查重的次数多了,是要学生自费的。
知网也顺势抓住了商机。每年一到毕业季,知网的查重费用就会涨一波——本科论文的查重费用,一次将近300元;而硕士、博士论文的查重费用,每篇600元起。
知网的业务模式相当简单,一个是上边提到的论文查重,另一个就是论文下载。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知网的论文下载是按页收费的,一篇期刊论文的收费标准是0.5元/页,页数越多,价越高。
高校师生通过学校下载知网论文倒是不用花钱,可那不是因为知网有“良心”,而是因为高校财政为此兜了底,订购了中国知网数据库的下载权。
结果,拥有众多高校客源的知网没想着造福大众,反倒玩起了涨价的戏码。
公开信息显示,有30家高校在知网加起来的采购总价超过3200万,其中成交价在150万的高校就有6个,北师大的成交价将近200万。而教学医院等附属机构想要使用知网资源,需要单独采购,基本上没有多少讨价还价的空间。
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称,2000年以来,知网每年的报价涨幅都超过10%,从2010年到2016年的报价涨幅为132.86%,年平均涨幅为18.98%。
由于知网涨价的幅度实在太大,很多大学一度想要停用,却因知网的作用无可取代,最终只能妥协。今年4月,中科院因千万续订费停用知网,知网又一次被顶上了风口浪尖。
面对社会的质疑,知网只是云淡风轻地表示,中科院停用消息不属实。
知网的傲慢也引发了大众的不满,媒体不止一次向市场监管总局提问,知网是否涉嫌行业垄断。
4月2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回复长江日报记者留言时表示,已关注到各方面反映的中国知网涉嫌垄断问题,正在依法开展相关工作。
知网从高校、机构、个人身上赚得盆满钵满,却吝于向论文作者支付稿费。
榜姐看到知网给出的稿费标准,都笑掉大牙了。这事不能就我一人生气,必须发出来给大家感受一下——
若博士论文作者授权本刊为非专有使用权,本刊向每篇论文的博士生作者一次性支付价值400元人民币的“CNKI系列数据库通用检索阅读卡”和100元人民币的现金稿酬;
硕士论文作者为60元现金稿酬,300元阅读卡。
要知道,一篇博士论文字数都是以万计数的,尤其是文史哲论文,动辄十几万字,跟一本书差不多。结果知网用100块钱外加一张400块钱的阅读卡就买断了。而这篇论文在之后产生的收益,则全归知网所有。
值得一提的是,这张阅读卡还有使用期限,是会过期的!
就算是把作者稿费压到了白菜价,知网也依然不满足,甚至玩起了擅自收录作者论文不付费的花招。
2021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退休教授赵德馨状告知网擅自收录他100多篇论文,他不仅没有拿到一分钱稿费,而且他下载自己的论文,还需要向知网付费。
赵教授一怒之下将知网告上了法庭,累计获赔70多万元。
这件事引发了大众的关注,事后有媒体去采访赵教授,询问在他维权期间知网是否私下找他和解。
赵教授给出了一个非常无奈的回应:“没有,对方态度很强势,不愿意和解。”
在这种低买高卖的模式下,知网的毛利率非常惊人。2005年至今,他们的毛利达到了50%,最高的时候甚至能够达到70%以上,堪比茅台。
财报数据显示,知网2020年主营业务收入为11.68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1.93亿元,毛利率为53.93%。
2021年上半年,知网的主营业务收入约为4.96亿元,归母净利润约为1893万元,毛利率为51.3%。
玩着借鸡生蛋的把戏,知网成功肥了自己的腰包。
这多少与知网成立的初衷背道而驰了——1999年,清华大学物理系骨干教师王明亮看到学生因资料收集而苦恼,于是萌生出创办一个学术电子信息库的念头,知网应运而生。
知网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并由同方股份100%持股,自一成立就得到包括教育部、中宣部、科技部等多个部门的支持。随后,以清华大学为首的高校纷纷加入,将学术论文的资源拱手相让,奠定了知网的王者地位。
只是,在暴利面前,知网到底还是忘了初衷,原本为学生收集资料创立的中国知网,最后却想着法儿地掏空高校、学生、科研人的钱。
此番知网涉嫌垄断被关注,榜姐只希望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一些。
毕竟,天下人苦知网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