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另外2孝是什么?有一种现代人正在犯

2023-12-05   彤陌红尘

原标题:俗语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另外2孝是什么?有一种现代人正在犯

在古老的时光里,一位被尊称为“亚圣”的孟子坐在众多弟子面前,讲论着人生的道理。其中,弟子万章提出了一个问题:“诗经说,娶妻应该怎么做?

必须告知父母。可是按这样做,为什么不像舜那样呢?舜当时没有告知父母就娶妻结婚,这是为什么呢?

” 孟子回答说:“告知了就娶不成了。男女成家,是人伦中的大事。如果告知了,就违背了人伦的原则,会对父母造成伤害,所以舜没有告知。” 孟子强调,不孝有三,其中无后为最大的孝。他说:“告知了就娶不成了。男女成家,是人伦中的大事。

如果告知了,就违背了人伦的原则,会对父母造成伤害,所以舜没有告知。” 孟子解释说,舜的父亲是瞎子,母亲早亡,父亲又娶了后母,后母又生了个小弟弟叫象。他们因为担心舜将来与象共分家业,对舜心存怨恨。如果舜向父母禀告娶妻一事,那就是死路一条。

孟子总结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即使舜没有告知父母,但他娶妻生子,延续了祖先的血脉,这才是对父母最大的孝顺。 孟子继续阐述中国传统孝道文化中的“三大不孝”,其中之一是“家贫亲老,不为禄仕”。

这是指儿女在家境贫困、父母年迈时,却不去为家庭挣钱或谋取官职,而是沉溺于自己的享乐。 这种行为被认为是不孝,违背了孝道的根本。孟子以一个浙江青田县的故事为例,讲述了一个鳏夫养育儿女成人,但儿女对他不孝,最终在邻里的帮助下才得以生活。

这个故事强调了家庭和睦、孝道至上的观念。 另一不孝之一是“阿意曲从,陷亲不义”,即儿女顺从错误的行为,陷父母于不义之中。 孟子以楚国灵王为例,讲述了他图谋夺取天下的故事。

右尹子革在君王面前迎合其意,导致君王误入歧途,最终没有得逞。这说明儿女如果盲目顺从父母的错误,也是一种不孝。 最后,孟子强调“孝老爱亲,善莫大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被视为至高无上的美德。文章通过生动的故事和例子,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孟子关于孝道的思想,强调了家庭和睦、亲情至上的价值观。

在现代社会,尽管形势不同,但孟子的孝道思想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对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