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春培
坐在书房里,四季的阳光长长短短地照进来,花儿一样静静地绽放在书房的角角落落,也照亮了我手中的书、文中的字。
书房于我是宁静的、素朴的、舒适的。这里装饰简洁,布局简单,坐在这里,我能听见另一个自己的低语,常常在这种冥冥的倾听中放牧心绪。
曾经,我被设定的“理想”牵引着、被心底的欲望推搡着朝前走,名誉的声响鼓舞着我的信念,利益的鞭影催促着我疲惫的脚步,总觉得曙光就在前头。在嘈杂的人群中,我常忘了自己是谁,忘了内心的风景,忘了快乐的模样。光阴在身后渐渐积淀,我慢慢将心收拢,才惊觉璀璨的理想唾手可得,远方的风景近在咫尺。
家的附近有一位嗜书如命的老者,常人眼中的他生活窘迫、十分平凡。一年春节前,家里只有200元生活费,老伴让他去办点年货回来,他却只扛回一袋面,余下的钱都买了心心念念的好书。书籍于他,就是春节的饕餮盛宴,是他精神的脊梁、意志的拐杖,能帮他过滤世俗的白眼,抵抗尘世物议。
记得有一位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自称蚁如云,她半生残疾,终日坐在窗前,举首凝望外面的世界,低头品读手中的诗书,寂寞时与清风为友,孤独时同明月相伴。潇潇细雨润泽了她的思想,缕缕阳光抚慰了她的心田,她不觉得日子过得辛苦。在她离世之前,她将自己平生所读之书悉数散尽,送与有缘之人。她的故事化作一股暖流涌遍了我的全身。这位女子虽然身残,但却因为书籍,获得了内心的富足与安宁,她的一生看似单调,实则十分丰盈。
有位哲人说“世间万物皆是书,天地之间皆书房”。是啊,我的神思经常会飞向远方,飞向记忆里生我养我的那片土地。那里有亭亭的玉米在秋季成熟,怀里抱着一棒金黄;高粱摇曳着低垂的红穗子,将质朴与感恩投在坡地上。丰收的粮食在我的近处,也在我的远处,它们繁茂着、起伏着。我站在阳光、雨水以及云朵气息氤氲的土地上,感受着父母对我的守望。
我的书房里有近千册藏书,虽然我并没有把它们悉数读完,但置身其中时,心里会觉得十分熨帖、踏实。
余秋雨说,“书房,是精神的巢穴,生命的禅床。”我愿做文字间的一棵小草,春荣秋枯,尽心随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