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哪些官职最有油水?两江总督一年能赚30万两银子

2021-04-28   勇哥读史

原标题:清朝哪些官职最有油水?两江总督一年能赚30万两银子

俗话说:“升官发财。”对于清朝的大部分官员来说,升官和发财之间是可以划等号的。升官是为了发财,发财后可以升官。

既然如此,清朝官场就出现了“肥缺”的说法。所谓“肥缺”,就是俸禄之外的灰色收入比较高的官职。那么,在清朝,哪些官职最有油水?

曾经担任过江苏按察使,有做过曾国藩幕僚的浙江人金安清写过一部反映社会众生百态的笔记《水窗春呓》。在《水窗春呓》里,金安清认为在一二品大员中,总督、巡抚等封疆大吏的油水明显高于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等京官。而在八大总督里,两江总督的油水最为丰厚,一年能够轻松入账30万两银子。

30万两银子是什么概念呢?

在正常情况下,清朝一品内阁大学士年俸为180两银子,七品知县年俸为45两银子。两江总督一年挣到的30万两银子,可以给1666个一品内阁大学士发1年工资,给6666个七品知县发放1年工资。

两江总督为什么有如此丰厚的油水?这与它管辖的地区有关。两江总督管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属于繁华富庶之地。到了晚清时期,江苏管辖的上海又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城市,自然能为两江总督带来源源不断的财源。

曾国藩是一个清廉的官员,不愿意收取灰色收入。就算如此,按照历史学者张宏杰先生的测算,曾国藩当了10年两江总督、2年直隶总督,总收入不下180万两银子。这其中,绝大部分是在两江总督任内获得的。

我们可以想象,其他贪婪的官员到了两江总督任上,会捞多少银子?

金安清认为,除了两江总督,最有油水的是两广总督和四川总督。

两广总督为什么有油水?因为广东是鱼米之乡,广州长期是“一口通商”之地,商业活跃,经济发达,两广总督获取灰色收入的门道很多,不差钱。

四川总督为什么有油水?因为四川是著名的天府之国,土地肥沃丰饶,又盛产食盐、茶叶等国家专卖资源,四川总督想不赚钱都难。这不,《雍正王朝》中,康熙皇帝的大阿哥胤禔都知道,四川盐茶道每年能弄10万两银子,遑论四川总督?

相对而言,京官获得灰色收入的渠道不多,数量有限,远远比不上在地方上呼风唤雨的地方官员,所以才有“在京的和尚,出京的官”的说法。当然,京官们也不傻,也会想着法子赚钱。比如,六部都会根据本部门的权责制定部费。

官员要补实缺,必须给吏部缴纳部费;按察使为防止刑部驳回案件,必须给刑部缴纳部费;布政使报销费用时,必须给户部缴纳部费……如果不缴部费,会带来很大的麻烦。

1788年,名将福康安在取得廓尔喀之役胜利后,班师回朝,一时风光无限。可是,福康安在户部报销军费时,遭到一个书吏的刁难,给户部拨了200万两银子,作为军需报销部费,这才完成了报销流程。

六部收到部费后,会根据级别的不同,给尚书、侍郎、郎中、主事等官员发放数额不等的饭银等补贴,大家雨露均沾,有肉一起吃,有汤一起喝。

在六部中,吏部、户部、刑部、礼部权力最大,收到的部费最多。其中,又以户部的部费最为丰厚。1879年,户部左侍郎王文韶领了2.4万两银子饭银,户部尚书的饭银一定不止这个数额。

除了总督、巡抚、尚书、侍郎等一二品大员之外,中层级别的官职有没有油水?

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记载,在京城官场上有专门为五品、六品官员准备的“十大优差”。“十大优差”指三库、三口、二钱局、二关差。具体来说,三库是户部银库、缎库、颜料库;三口是张家口、杀虎口、山海关;二钱局是户部宝泉局、工部宝源局;二关差是坐粮厅监督、崇文门税关奏派总办委员。

在这些官职里,不是银库管理人员、税关管理人员,就是负责铸造钱币(户部宝泉局、工部宝源局),想捞点油水岂不是易如反掌?

如果是六品以下的官员,最好到地方上担任知府、知县,也能获得丰厚的油水,比在京城当京官强多了。清朝末年,有一个叫琦璘的京官,因为羡慕地方官员的收入,变卖了妻子的嫁妆去打点吏部,终于如愿以偿地外放为云南澄江府知府。

其实,清朝时当地方官最理想的是江苏、浙江、广东等地,如浙江的“金平湖,银嘉善”,江苏的上海、南汇、嘉定、宝山等地。云南属于贫瘠之地,一般官员都不愿去。琦璘被外放到云南做官,估计还是因为送给吏部的部费少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