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十几年以来,由于一些地方建设项目占用耕地严重,导致我国的耕地面积快速减少。比如在1996年时,耕地面积为19.51亿亩,到了2006年时,全国耕地面积为18.27亿亩。
因此,我国曾多次强调:要严格捍卫“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但是在2018年,农业部公布的《2018年种植业工作要点》中提到农业部将会同国土部门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5.5亿亩,做好上图入库、建档立册。
因此,很多人对这无缘无故减少的2.5亿耕地的去向很是感兴趣。
那这2.5亿亩地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其实,这2.5亿亩的耕地就应该是永久基本农田外的农用地,比如一些品质并不高的耕地。
这些耕地虽然曾经占用了基本农田指标,但实际产出和贡献并不理想,这些土地容易导致农民由于种地收益不高、支出高收入低甚至亏本从而导致放弃耕种,所以国家干脆把这些土地排除在永久基本农田之外了。
那这些被排除在永久基本农田外的耕地,都用来干什么了呢?
1、用来搞农业建设
如今,为了实现2020年的全面小康,很多地区为了让贫困户能够脱贫,都在搞产业扶贫,比如大棚、养殖场、种植园等等,建设这些设施都是需要使用土地的,但是永久基本农田是不允许的,所以就只能使用非永久基本农田了。
2、被农民荒废
如今的农村,说句不好听的话,基本上都只剩下老人和小孩了,他们根本就没有能力耕种所有的土地,特别是那些在山上的旱地,这些土地并没有包括在永久基本农田之内,所以很多农民朋友都选择放弃耕种了,变成了山林或者荒地。
3、被转换成建设用地,比如说建房子了。不过想要把农用地转换成建设用地也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因为过去的审批权是在国务院手里的。
最新消息:土地审批放权了
3月12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授权和委托用地审批权的决定》中提出:将国务院可授权的永久基本农田外的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审批事项,授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
同时,选定了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广东、重庆这8个试点城市开始试行,试点期限1年,具体实施方案由试点省份人民政府制订并报自然资源部备案。
这个政策会带来什么影响?
1、土地使用权审批时限将会缩短。
比如你们当地想要建设机场,征地的区域是一片永久基本农田外的农用地,在过去是需要到国务院去申请把农用地转换为建设用地的,手续很是麻烦,时间也得等很久。
如果审批权下放之后,那就只需要到省里甚至市里申请就行了,肯定比较方便了。
2、农村宅基地可能会更容易申请了。
这几年农村宅基地是非常难申请的,不仅仅是因为国家开始管控了,更重要的是很多农村的宅基地资源都已经使用完了,但是去申请农用地转换建设用地又很麻烦,并且很大可能性不被通过。
如果审批权下放之后,那去市里申请农用地转换建设用地,肯定是有更高的成功率了。
作者: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