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斯普鲁斯海峡(Straitof Bosporus),又称伊斯坦布尔海峡,北连黑海(The Black Sea),南通马尔马拉海(Marmara Sea)和地中海(Mediterranean Sea),是一条狭窄水道。它不仅是沟通欧亚两洲的交通要道,同时也是黑海沿岸国家出外海的第一道关口,地理位置独特,自古以来一直为世人所瞩目。2016年,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第三座跨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通车,同时也成为斜拉-悬索协作体系用于超大跨度桥梁的重要实践。
三桥两隧 交通繁忙
土耳其海峡又称黑海海峡,从北向南由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达达尼尔海峡组成,是欧亚大陆的分界线。博斯普鲁斯海峡现有3座桥梁、两条隧道(如图1、表1)。博斯普鲁斯海峡长约37公里、宽约550~3000米、深约30~120米。伊斯坦布尔市位于海峡南半部,2010年人口约1300万,比十年前增长约50%。2015年,拥堵指数为58%,夜间高峰为109%,这意味着路途等待的时间是实际行驶时间的两倍。由于海峡水上交通繁忙,因此计划在西侧另开挖一条45公里长、400米宽、25米深的运河。
图1 博斯普鲁斯海峡上的通道
斜拉悬索桥跨越千米
博斯普鲁斯海峡3号桥采用斜拉悬索桥中的混合式(或称为部分并联式)结构,在斜拉结构和悬索结构之间设置了刚度过渡区(如图2)。
图2 斜拉悬索桥构造模式
在en.structurae.de统计的45座斜拉悬索桥中选取可统计的资料,另加乌江桥,画出斜拉悬索桥统计图(如图3)。其中20座在法国、4座在欧洲其他国家、3座在阿尔及利亚。可见,该桥型在欧洲和地中海沿岸共有27座,占统计数的60%。其中,结构刚度有突变的串联式很少使用;并联式由于过于繁杂,斜拉索和悬索的吊杆互相干扰,多用于早期中小跨径桥梁之中。
图3 2016年前斜拉悬索桥统计图
经过近七八十年的沉默期,串联式斜拉悬索桥在乌江复苏。马尔马拉海东端的新伊兹密特海湾桥(New Izmit Bay Bridge)也曾有一个主跨1665米的串联式斜拉悬索桥方案(如图4),主跨构造模式类似乌江桥,可以采用双索面。考虑到串联式的结构缺陷,该方案最终被放弃,取而代之的是常规悬索桥方案。该桥于2017年7月建成,主跨1550米。
图4 新伊兹密特海湾串联式斜拉悬索桥方案和最终采用的悬索桥方案
博斯普鲁斯海峡3号桥在主跨设置4个索面(如图6),并解决了刚度过渡区重复吊拉的工艺之后,终于使斜拉悬索桥跨越千米,进入特大桥行列(如图5)。
图5 博斯普鲁斯海峡3号桥总布置图
图6 博斯普鲁斯海峡3号桥主梁布置图
博斯普鲁斯3号桥
3号桥(The Yavuz SulTan Selim Bridge)采用BOT投资建设模式,总承包商伊卡(ICA)公司是土耳其圣塔(ICTAS)和意大利阿斯塔迪(ASTALDI)合资成立的。合同总金额28.78亿美元,桥8亿美元、高速公路20.72亿美元。2013年开工,2016年8月28日开通。该项目收入未能达到预期,于2018年7月30日,授权中国工商银行作为牵头监管机构,为大桥27亿美元的流动贷款再融资。
总体用钢量达7万吨
该桥的钢梁由57个节段组成,每个分段重850吨。钢材为S460m/ml和S355J0(韩)。面板厚14 毫米/12 毫米,肋板厚 8毫米/7毫米,土耳其造船厂制造。
斜拉索176根,最长斜拉索597米,75至15丝,斜拉索抗拉强度1960兆帕。阻尼器最大高度位于桥面以上7.2米处。悬索2根,每根长2420米,垂直吊杆34对。Freyssinet公司的制索工期从初始图纸到完成历时4年。
悬挂部分施工程序
悬索吊杆从12号节段开始,至斜拉索末端第22号节段,共10根,其余6根在无斜拉索部分(如图8)。
图8 悬斜拉索、吊杆、钢梁节段编码图
悬挂部分吊杆与斜拉索交叉,在施工阶段内力和位移变化复杂,需要交错装拆和调节。钢梁节段长度24米,悬索吊杆“H”从端部退后8.5米。但是在节段n=12、16、20、21、22上设有临时吊杆“TH”,位置如图7所示。“H”和“TH”需按设计控制指令交错装拆和调节,装拆和调节内容按顺序归纳于表5。
图7 节段n上的悬索吊杆位置图
边跨的混凝土梁和地锚梁
边跨是支撑在桥墩上的混凝土箱梁,桥墩上设有隔震支座。斜拉桥末端5根索是锚固在地锚梁上,更增加了全桥的刚度。悬索也是固定于地锚梁后的地锚上,地锚深度50米(如图9)。
图9 斜拉索地锚梁和悬索地锚
在混凝土箱梁下的桥墩上,设置双弧面柱形支座替代阻尼器。在主梁产生纵向位移时,支座上部有抬高的趋势,支座上的压力增大,可以有效阻止继续位移,既起到减振作用,又释放索力,减少塔的绕曲。但是,从桥塔处支座到地锚端处支座上弧面的半径R,从2米逐渐加大到∞,成为平面(下弧面半径也相应有小幅度减少,如图10)。纵向移动产生的抬高量,从桥塔到地锚梁逐渐减小,到地锚端处恒为零。混凝土箱梁桥面(轨道面)可以与地锚梁路面(轨道面)平顺衔接。
图10 双弧面柱形支座(单位:mm)
总体来看,四索面布置解决了悬索吊杆与斜拉索干扰、过渡段斜拉索与悬索吊杆施工程序、双弧面柱形支座替代阻尼器是该桥的几个特点。
本文刊载 /《桥隧产业资讯》杂志 2019年 10月刊 总第38期
作者 / 刘效尧
作者单位 / 安徽省公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