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4月16日讯(记者许洋)虽然随处可见门店,但衡量一家线下零售企业的经营成功标准不能只看表面,比如,平民火锅连锁呷哺呷哺开店速度猛增后,利润增长速度却差强人意。
近日,呷哺呷哺发布的2019年财报中显示,2019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0.84亿元,同比增长27.83%。但与此同时令人担忧的是,2019年呷哺呷哺净利润仅2.88亿元,同比减少37.71%,为上市6年以来首次净利润负增长,陷“增收不增利”困境。
呷哺呷哺1998年诞生于北京,2014年12月17日,呷哺呷哺登陆港交所上市,成为国内“火锅第一股”。
呷哺呷哺“增收不增利”一方面源于公司下行的翻座率。据披露,呷哺呷哺翻座率由2018年的2.8倍降至2019年的2.6倍,或折射出呷哺呷哺对到店顾客的吸引力正在下降;相比而言,海底捞虽然翻座率也由2018年的5.0倍下降至4.8倍,但依然明显高于呷哺呷哺。
另一方面,门店高速扩张所带来的人力成本、折旧与摊销也挤压了公司的利润空间。2017年-2019年,公司旗下的门店数分别为738家、886家、1022家,近两年门店扩张明显加速。门店扩张加快导致公司员工成本、折旧与摊销、所用原材料及耗材等支出增速加快,2019年分别同比增长25.6%、13.9%、36.9%。
2015年,呷哺呷哺也来到了武汉,在武汉宜家荟聚竹叶海购物中心开设武汉第一家店。2018年,呷哺呷哺在中国最大的店面再次落户武汉,该店面积超过一千平方米。目前,呷哺呷哺在武汉的店面超过了十家。
财报显示,受到新型冠状病毒影响,呷哺呷哺于1月起关闭中国大陆地区内所有门店,截止3月30日公告发布时,呷哺呷哺重新开启了866家此前关闭的餐厅。
业内人士表示,此次新冠疫情对餐饮行业影响显著,海底捞在日前闹出“提价道歉”风波,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餐饮行业面临的经营压力。在这样的前提下,呷哺呷哺或很难通过提价来补充自己的盈利空间,预计2020年将面临更大挑战。
记者试图联系呷哺呷哺进行采访了解,但截至发稿前,呷哺呷哺的官方电话始终无人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