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 | 厚植廉洁奉公的文化基础
党建
廉洁奉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廉洁文化的价值内核。厚植廉洁奉公的文化基础,注重廉洁文化建设的土壤培育,提升廉洁文化建设的精神内涵,凝聚廉洁文化共识,从而强化廉洁文化力量,促进廉洁文化自觉,使廉洁奉公成为一种文化的力量,渗透到党员干部的头脑中,进而成为党员干部的习惯。这也是党的各级组织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重大任务。
原文 :《厚植廉洁奉公的文化基础》
作者 | 复旦大学纪检监察研究院研究员 胡华忠
图片 |网络
用革命文化淬炼公而忘私、甘于奉献的高尚品格
革命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筋骨,是文化自信的精神之钙,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进程中形成的,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体现中国人民伟大革命精神和红色革命底色,展现的是为人民服务的先进文化形态;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新民主义革命时期坚定信念、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的强大精神力量,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自力更生、发愤图强、战天斗地的强大精神支柱,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坚定方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的伟大精神源泉,在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唤醒初心使命、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强劲精神纽带。
全党要充分利用革命文化厚植廉洁奉公文化基础,推进廉洁文化建设。百年党史上的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着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现了我们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汇聚成我们党的红色血脉。围绕党史重大事件、重要活动、重要人物等,以深厚的历史底蕴、文化底蕴,利用多种形式,讲好党的故事、革命故事、英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提升对革命文化的认知,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力量,从中国共产党人廉洁为民的事迹中汲取营养,传承和弘扬以伟大的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不同历史时期涌现出的精神谱系,彰显时代特色,使之成为教育人、激励人、塑造人的大学校;注重总结党在百年历程中从严治党的规律,注重发掘党的反腐败、建设廉洁政治的历史和经验,提炼革命文化蕴含的廉洁思想理念,运用好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党和国家的红色基因库,开办红色廉洁文化专题展,充分挖掘文物背后的勤劳勇敢、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公而忘私、乐于奉献等精神内涵,在教化人、感染人的红色教育中传承党的廉洁基因;深入挖掘宣传革命先辈的廉洁事迹和崇高品格,坚持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把好导向,聚焦主题,用史实说话,着力打造高质量精品,充分利用各种体裁和载体、各种传播形式,增强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生动传播革命文化,学习和传承廉洁风范,激励党员、干部廉以律己、无私奉公。
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为政清廉、秉公用权的文化土壤
社会主义是一种思想、运动、制度,也是一种文化价值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是文化自信的时代之光,是社会主义本质规定性所蕴含先进价值取向的文化,既有真理性和规律性的客观属性,又代表着社会历史进步和人类未来发展的价值属性;是立足于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构筑的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是融合中国人民共同理想、共同体意识,承载着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美好愿景,彰显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文化治理优势;是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反映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文化形态,充分体现着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全党要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厚植廉洁奉公文化基础,推进廉洁文化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涵养作用,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增强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影响力、凝聚力、感召力和塑造力,将价值观有效融进人民群众和党员干部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场域,推进实践养成、示范引领,推动党员干部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形成廉荣贪耻、向上向善的社会氛围;总结提炼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成功经验,坚持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使命引领与问题导向、抓“关键少数”与管“绝大多数”、行使权力与担当责任、严格管理与关心信任、党内监督与群众监督相统一,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坚定不移反腐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自我革命的战略思想,丰富发展廉洁文化的思想内涵和时代价值,使之与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文化、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相融通,使之成为党员干部的思想共识和价值追求,实现以健康清洁的党内政治文化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增强全民族全党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把实践中较成熟、可践行的廉洁要求转化为制度规范、政策要求,与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相结合,发挥教化、指引和规范作用。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是我们中国人思想和精神的内核,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底色,是文化自信的气质之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世界上唯一未中断过的文化,其中反腐倡廉的内容更是源远流长。在先秦诸子百家中,儒、道、墨、法等各派几乎无不涉及廉洁政治这个重大问题。在整个中国传统廉洁文化发展中,德治是治国基本方式,强调的是为政以德,以德选吏治吏;以民为贵是政治价值落脚点,强调的是“民惟邦本”思想;知耻而后勇深入地影响着人们行为,强调的是礼义廉耻的道德伦理价值。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突显为官从政的“廉者,政之本也”“廉者,政之始也”“廉者,政之归宿”之思想,体现为官为人处事的自省自警、勤俭戒奢、养育养心、廉洁齐家、敬畏规矩之追求,包含着丰富的中华传统廉洁文化之精华。
全党要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厚植廉洁奉公文化基础,推进廉洁文化建设。要结合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汲取崇德尚廉、廉为政本、持廉守正等传统廉洁文化精华,把中华传统优秀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廉洁文化建设资源,增强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挖掘历史文献、文化经典、文物古迹中的廉洁思想,整理古圣先贤、清官廉吏的嘉言懿行,把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深入研究和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的价值理念,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向上向善的积极人文精神,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廉洁奉公的精神品格、信念境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运用多种形式和手段、运用多种载体和平台,激活静态和固化的传统文化资源,把跨越时空、具有当代价值的清正廉洁思想理念、价值标准有效地渗透到生产生活各个领域,转化为党员干部的精神追求和自觉行为;组织开展我国反腐倡廉历史研究,总结历史上朝代更替的历史过程,把握腐败导致人亡政息的历史规律,运用历史智慧,保持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和接受人民监督的精神风范,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解决好黄炎培的延安“窑洞之问”。
文章为社会科学报“思想工坊”融媒体原创出品,原载于《社会科学报》第1872期第3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报立场。
本期责编:王立尧
拓展阅读
文史 | 愿将洗净贪污胆:重庆石刻中的廉政文献
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 深刻把握“必须坚持系统观”核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