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之遥万里桥
文/周长行
笔者仍在记录着我们39天旅游中的那些个小遇见、小感觉、小灵感、小故事、小滋味、小朦胧等等,天天天,三个多月过去了,已写7万多字,还在写。
好像收不住。比如,今天凌晨醒来,突然感到,或叫发现,也可叫做悟出:此次旅游从郑州到昆明到宜良到石屏到元阳到建水到大理到丽江到香格里拉到四川眉山到成都,三个省十几个地区,所“到”之处,怎么会有那么多老战友出面迎接或陪伴着我们,而且大都是“313”团的老战友呢?
这些战友好像不约而同“潜伏”在某个地方,就等着我们到达哩。有景点的地方,必有战友。
怪怪的,到底是咋回事儿呢?笔者一时难想明白。
不是一两个,而是一大群战友啊。例如在郑州就有孙国群、孟海军、李国政、孙勇、崔建军等战友;例如在昆明就有尚根发、徐宏、杨再华、王永清、张长达、董云生等战友;例如到成都就有毛文强、黄金全、王纪宪、赵渝生、王春元等战友;例如到眉山就有王明全、王庭金、沈春明、王新贵等24个战友;到宜良时最厉害,竟然一下子就有200多个“313”的老兵热烈欢迎我们,巧合的是赶上了他们一年一度的“联谊会”,我们还观看了他们的精彩演出哩。
没想到在遥远的红河州石屏县的异龙湖畔,居然还有313团老一连(笔者曾经在这个连队当过3年指导员)的白宝亮和道机连的李有明,他们都是傣族汉子,地地道道的当地人,却也是地地道道的“313”团人。当他们停下手头工作陪着我们旅游时,我们真感到如梦如幻。他们是战友,也似家人。“313”像永不熄灭的一团火,越燃越旺越热烈。
和战友们在一起,一点异地他乡的陌生感都没有,半点不方便的别扭感都没有。异龙湖不是异乡,白宝亮一个电话打过去,“潜伏”各处的七八个战友便风风火火都赶来了。
从河南到云南到四川万里游程上,只有例如,没有例外。我真的感到“313团”好厉害,三个省,那么多地方,怎么到哪里都有老部队的战友呢?西安的吴迪战友曾做过一个粗略的统计,从抗美援越组建时期算起,半个多世纪以来,我们“313团”历代官兵计有3万人左右。
然而,我纳闷的是,我去郑州前只告诉了孙国群;去云南之前只告诉了尚根发和徐宏;去石屏前只告诉了白宝亮;去四川眉山前只告诉了王明全和王庭金;去成都前只告诉了毛文强,怎么会呼啦啦涌现出三四百人来呢?
慢慢地,我也就琢磨出道道来了:
第一,大概与我个人好发表东西有关。微信号、公众号和朋友圈几乎就是我个人的写字板、记事簿、“新闻发布的平台”。想写就写,想说就说,随心所欲,说不上还有什么个人隐私能在肚子里憋着。旅游这事,早被我捅了出去。兵马未动,消息先行。很多战友或许在圈里群里早就知道这档子事了。
第二,如今有战友的地方就有战友协会,堪称老兵族群。大都具备相当的规模,也都有群和圈。当过兵的人干啥事都格外地执着、认真、“一流”,其协会也办得兵味十足。从抱团取暖到抱团取经到轰轰烈烈到“扩疆拓土”,各地的战友协会都有网上联系,织成了自己的活动网络圈。很多老兵早已成为应声而动的网虫。其中,有“313”微信群,“二炮”微信群,“火箭军”微信群,不同营连,不同年度兵也都有各自的网络群。然而,这些群全在一个大网里兜着哩,过去叫“二炮”,现在叫“火箭军”了。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呼百应,尽管我只告诉了个别战友,可他们哪能“私吞”?于是就网上“通知”“分享”,就奔走相告,兴师动众,就张罗得沸沸扬扬,热气腾腾。
有了这圈,这群,这手机,这网,还有啥消息能被堵住?被瞒住?还有啥事办不成?一网知天下,一网让一切皆有可能。
第三,也与都老了有关。我熟悉的战友,或熟悉我的战友,大都是奔七奔八之人了。人老了怕寂寞,怕有事不喊他,喜热闹,爱扎堆。还是孔老夫子的那句话,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比如那个周长行来了,写“313”的那个“专业户”来了,自己的人,自己的事,自然是都想来看看,来聊聊,来合个影,或录上一段小视频,来喝上几杯小酒子,大家凑在一起,咋咋呼呼,嘻打哈笑,岂不痛快哉!像过节一样。这大概也是我一路走来,玩得颇有人脉的一个原因吧。
总之,哪里有战友,哪里就有一座仿佛专门为我们架设好了的桥梁,任你自由来去。真乃万里之遥,万里桥也!
我感觉在此,感动在此,发自肺腑的感谢也在于此!
注:写于9月3日。图一:孙国群书法于郑州为我们的万里游祈福,李国征拍摄;图二:与昆明宜良战友合影留念,尚根发拍摄;图三:与成都战友合影留念,王纪宪拍摄。
【作者简介】周长行(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高级记者、诗人。著有长篇纪实文学《鹍鹏腾飞的地方》《大山的呼唤》《大京九解说词》《赵忠祥写真》《乔羽恋歌》《不醉不说乔羽的大河之恋》《大国词人乔羽传》《伟大的我们》《大浪淘金》;中篇报告文学《岩石岁月》《悠悠玉兰情》《巷道雪洞》。诗集《句子的队伍》。作品曾获《解放军文艺》大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