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发了一篇有关肝功能检查的文章,谈到了转氨酶正常不见得肝脏就正常,有很多朋友感到不理解,既然转氨酶能较为敏感的反应肝脏的炎症状态,为什么肝脏有问题转氨酶却没有改变呢?在这里,我们接着上次的文,再具体谈谈转氨酶相关的问题。
一般大家关心其肝脏是否有问题,往往都是指验血中有关肝功能中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这二项,因为这二者是肝内最多的酶,它们由肝细胞制造,当细胞有炎性刺激或坏死时释放到血液中。谷草转氨酶(英文简称AST或GOT),谷丙转氨酶(英文简称ALT或GPT),这是大家检查肝功能时主要检测的对象,也就是这两种指数上升即为肝正处于炎症状态。虽然各实验室之参考值不一,但大多数以40以下为正常。
但肝指数正常并不代表肝脏很健康。
我们临床上常看到病人有长期慢性肝炎病史,跟踪检查过程中因疾病炎性刺激的病程变化,以致肝转氨酶指数高高低低,但当走到发生肝硬化甚至肝癌时,肝脏有炎症的情况往往已很轻微、甚至停止了,这时肝指数可能正常,但其实病情是严重的,也有不少患者为慢性乙型肝炎携带者,多次验血肝脏转氨酶都正常,但肝活检却呈现肝硬化了。同时因肝脏具有多重生理功能,因此须有多项检查才能评价肝脏是否健康。
一般来说除了看转氨酶情况外,还要看胆红素等指标,也就是完整的肝功能检查,而且最好搭配腹部的彩超,这样才能较全面的了解肝脏情况。
患者转氨酶异常升高,不一定都有症状,尤其是没有黄疸的病人,但它可能代表着多种不同的肝病或其他器官的疾病,肝病方面如病毒性肝炎(甲乙丙)、自体免疫肝炎、脂肪性肝炎、喝酒造成肝炎、药物引起肝炎、肝硬化、肝癌等。
至于其他器官的疾病也可以引起转氨酶的异常,如心脏肌肉有很多谷草转氨酶,因此在心肌梗死、充血性心脏衰竭、横纹肌溶解症等也都会异常升高,因此须加上其他检查如腹部超声波、肝炎病毒标记及其他的肝功能项目(比如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总胆红素、白蛋白和球蛋白等)并加上问诊及病理检查等,才能找出真正的原因,如果不理会可能延误就医治疗的时机。
部分人遇到验血有转氨酶异常的情况,有时不先求医诊治,而喜欢请教周边朋友,或看媒体广告,当然也有其他人很热心以自己的经验推荐保肝健康食品。服用后有时正巧碰到转氨酶的指标下降,就以为有效,但其实肝脏出现炎症的转氨酶指数在疾病追踪期间常常高高低低,这可能跟人体自身免疫细胞跟病毒打战之强度有关。
或正好患者停止使用引起转氨酶异常的因素如药物、酒精等因素有关。同时市面上的保肝健康食品,往往多为氨基酸或维生素、营养品等,吃下健康食品对肝应该没有什么特别益处,且如果使用未经证实有效之保健食品,这些食品也要通过肝解毒代谢,反而增加肝的负担,或者因此未即时求医而延误病情。
因此如果发现肝指数异常,仍希望患者能够及时就医。
病毒量(HBV DNA)是代表病毒在体内复制的情形,是运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去检测血液中是否有病毒的存在及估算出病毒的数量,病毒量目前不只做为是否需要治疗的参考,且可预测未来是否可能患肝癌的风险高低,当患者乙肝病毒量超过2000IU/ml,未来患肝硬化及肝癌的机会倍增。
但这些都需要搭配肝指数值,才能做好判断。如很多年轻人,体内病毒虽然不断地复制,浓度很高达几亿,但身体的免疫细胞不会去攻击病毒,也就不破坏肝细胞(免疫容忍期),因此谷丙转氨酶正常,暂时不必太担心病毒量多少,也不建议立即治疗,吃药虽说可使病毒量减少,但没有什么益处且浪费金钱。
如肝指数异常升高,若半年内有2次谷丙转氨酶大于正常值上限(间隔3个月),乙肝病毒量超过20000 IU/ml,肝脏有一定程度的纤维化即可用药。
但如测不到病毒,也可能是病毒量很低测不到,甚至乙型肝炎表面抗体(Anti-HBs)已经出现,但是乙肝病毒仍藏在肝细胞核(cccDNA)内,仍需要定期跟踪,因只要有病毒存在,仍可以在适当的时机再重新大量复制。
长时间熬夜可能使人体的免疫力下降,对已存在的慢性病病情可能不利,但目前尚无直接证据显示对肝脏功能正常的人会造成肝指数异常,也就是说,对肝脏功能正常之人,熬夜不会直接导致肝细胞损伤。
如果有肝指数异常,应该找出引起肝指数异常的原因,给予治疗,或排除致病因素,才能使之恢复正常,尤其是感染肝炎病毒并不是早睡就能清除的,因此也不会早点睡就会自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