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肥胖是人类健康的杀手,这话没错,首先肥胖跟“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都有关系,主要因素是饮食结构不合理、能量过剩、油脂摄入过多、盐分摄入过量等问题,再加上不规律的日常生活习惯,就会导致人体代谢受损,出现了肥胖,也就是说,肥胖跟三高很可能会同时出现,如果出现了肥胖和三高,不及时控制治疗的话,则可能导致多种慢性病,比如冠心病、肾病、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等,甚至可能出现心梗和中风,从而危及生命。
据研究表明,肥胖与13种癌症有关联性,这13种癌症包括食道癌、胆囊癌、肾癌、肝癌、胰腺癌、胃癌、甲状腺癌、子宫癌、卵巢癌、结直肠癌、绝经后乳腺癌、脑瘤和多发性骨髓瘤,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相关性呢?这是因为根据研究发现癌症的发病与人体的免疫系统有关,而肥胖的人群会经常出现免疫功能异常的问题,因为肥胖人群胆固醇高,因为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水平偏高,这两者导致免疫功能出现异常,对异常细胞、病毒、细菌的抵抗力出现下降,此外,肥胖会经常导致炎性刺激,诱发癌症的发生,而高胰岛素血症会刺激癌细胞的增殖。
前面说到了肥胖跟各种疾病的关系,但估计还是容易被大家忽视,这是因为并不是每个肥胖的人都会患这样那样的疾病,都有一定的几率性,但实际上有一种类型的肥胖更隐蔽,也更容易患病,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这种肥胖可能不仅会影响健康,更有短命的可能。
这种肥胖就是肌少型肥胖,据医疗机构统计,老年人中失能需要进行看护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肌肉减少,一个就是肥胖,所以当两者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肌少加肥胖,就更加危险了。而且,这种肥胖从外表来看可能感觉并不胖,更容易被人忽视。
其实人体的肌肉减少从30岁就开始了,平时经常会听到有人抱怨,中年人每年都会变胖,但实际上在变胖的同时,肌肉也在不断流失,30岁后,肌肉质量平均每10年减少6%左右,而且随着年龄增长这种流失速度会加快,尤其到60岁后,流失速度可能会达到顶峰。
不断变胖同时肌肉下降,那么就让人体的整体结构组成发生改变,更多的脂肪会在人体器官中囤积,也就是内脏脂肪升高,而且还会在肌肉内堆积,脂肪开始在肌肉中浸润,甚至会渗入到肌肉纤维之中,有可能会影响到人们的行动力。
所以说,衰老会让人变胖变弱,只要人们的年龄变大,那么都可能会得肌少型肥胖,有一项统计结果发现在日本70岁以上的人中,三分之一的老年人就是肌少型肥胖。当然,这并不是说非得到老年才会有,很多40岁左右的中年人也会出现肌少型肥胖的征兆。这些人普遍具有以下的一些特征:比如没有运动习惯,为了减肥饮食也比较少,和年轻时比较体重浮动较少,而且如果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体重÷身高平方米)往往在正常范围内,但实际上测量体脂会发现,体脂比较高,但肌肉量却在减少。
但比较麻烦的是,这种肥胖从外型上来看不胖,这也是肌少型肥胖常被忽视的原因之一。
此外,经常节食减肥的女性也是高危人群。为了瘦下来,只靠饮食控制但却不去运动,导致肌肉流失增加,从体重秤上看数字很健康,但其实是瘦了肌肉、多了脂肪。
那么,肌少型肥胖都有哪些危害呢?其实肌少型肥胖既有肌少症的问题,又有肥胖的影响,可以说对于人体的健康来说更加危险,更容易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自理问题,容易摔倒、骨折,甚至出现失能,长期卧床的情况。
危害一:容易出现失能
美国进行了一项有关老年健康调查,其中统计资料显示,在8年的调查统计里,肌少型肥胖人群出现失能的几率是肥胖和普通人的3倍,是单纯肌肉症人群的2倍。肌少症发病的原因是因为肌肉质量、肌力下降,影响了人体正常的功能,甚至行动力。所以,肌少症的人容易摔倒,而肌少型肥胖的人群面对这样的情况更加严重,本身就有摔倒的可能,而此时面对的是重量超过一般的情况,就如同小马拉大车,容易出现重心不稳,多余的体重给下肢关节带来更高的压力和风险,导致行动缓慢,上下楼费力,甚至丧失基本的行动能力。
此外,另外有一项研究发表在《美国老年医学会期刊》,发现相较于其他年龄段的女性,更年期后出现肌少型肥胖的女性,摔倒失能的风险也是最高的。
危害二:心血管疾病风险高
肌少型肥胖比一般的肥胖更容易出现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除了慢性炎症、激素水平异常以及机体氧化压力增大外,肌少型肥胖的人运动量会更少,而正确适量的运动是改善心血管问题的良方。因此,《营养、健康与老化期刊》发现,相较于只有肥胖或只有肌少的人群,有肌少型肥胖的人群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升高近30%。
危害三:糖尿病风险升高
同样,肌少型肥胖的人群出现胰岛素抵抗的风险更大,因为肌肉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从而避免血糖异常,而肥胖会增加胰岛素抵抗的可能,肌少型的肥胖恰恰是将这种风险进一步扩大。长期处于胰岛素抵抗下,会加大胰腺的负担,进一步发展为2型糖尿病。
你有肌少型肥胖吗?虽然肌少型肥胖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但如果出现以下四项征兆,应该提高警惕:
1、走路比别人慢
2、曾经有过无法在交通信号灯改变前过马路的经历
3、曾无法打开矿泉水瓶
4、无法单脚穿袜子
出现肌少型肥胖,并不能通过减肥来改善,而且一定要注意的是,单纯的减肥可能让健康变得更糟,因为大多数人减肥往往通过饮食控制的方式来进行,随着体重下降的话,可能肌肉也会更快的流失,这样就会让肌少症的问题更加明显。
所以,目前针对于老年人的减重方案中,要谨慎对待,不能过多的设定大量降低身体热量的方案,而且要做到营养均衡,应该充分补充蛋白质,并且进行重量训练,增加肌力。也有老年的健身机构认为,如果身体质量指数(BMI)如果低于20的话,建议训练方式放在增肌上,而不是减脂。
从运动来看,增肌一方面是要定期进行力量训练,但这样并不够,还应该增加平时的活动量,比如如果楼层不高可以考虑走上下楼梯,避免电梯;饭后出门散步或者遛狗;平时尽量减少躺着坐着,多站着走动,甚至如果可以连看电视的时候也可以站着运动一下。
最有效的日常运动就是多走路,增加每天的走路步数,走路时也不要缓慢,能够快速大步走最好,尽量能做到同龄人中走路最快的程度;日常的训练还可以增加握力,通过握力器训练,或者直接每天握手,手掌张开最大,然后紧握,每天做3-5组,每次10个;还可以尝试靠墙踮脚尖,每次10个,每天做3组等等。在日常闲暇的时间把肌力锻炼了,这样才能赶上流失的比例。
在饮食上,主食量可以减少,因为主食量减少而降低的热量可以通过优质蛋白质,如豆、鱼、蛋、肉类等来补充,蔬菜和水果也不能少,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一些营养补充剂来增加。即使是过于肥胖的人,需要大幅度减脂的话,也不能减少蛋白质,而是控制碳水化合物和油脂,保证肌肉的营养。
饮食顺序要进行改变:饮食从纤维质高的食物开始,蔬菜、海产品、部分低糖水果最先摄入,防止血糖急速上升,再吃蛋白质,最后吃碳水化合物、主食。这种饮食顺序还能避免血糖升高,并且有助于控制饮食量。此外,睡前尽量避免吃宵夜,因为睡前摄入的食物,由于睡觉运动少,热量会大量堆积,容易让人发胖,最好一晚能让肠胃空腹超过8个小时,这样清空肠胃才能有助于减掉多余脂肪。
饮食、运动、老化、肌少、肥胖,这些因素彼此都有关联,所以多动、锻炼肌肉、摄入优质蛋白质,避免单纯减肥以及老化带来健康风险。
日本的百岁老人比其他国家都多,除了基因遗传的因素外,饮食和生活方式也有助对抗各种慢性病,同时能避免肌少型肥胖带来的健康风险,因此可以通过跟其学习6个健康秘诀,从而获得更长寿、更健康的人生。
1、摄入海藻等海产品
日本人的饮食中充满了营养的植物,其中海产品中的海藻更是比较多,海藻含较多的矿物质、抗氧化剂、蛋白质、纤维素、omega-3脂肪酸等等,没事自己在家煲一碗海藻汤,或者做蔬菜沙拉时可以加入一些,都有助于改善。
2、多吃鱼肉、贝类海鲜
日本饮食健康的关键之一是各种鱼肉、贝类海鲜。据统计,日本中年男子患心脏病的比例是全球最低,主要原因就是大量食用鱼肉等海鲜产品。根据研究发现,每周吃两次鱼肉、贝类海鲜,可以有助于心脏健康,也能保证大脑和情绪免受不良影响。
3、饮用绿茶
绿茶中富含儿茶素等多酚抗氧化剂,能够减少身体炎性刺激,降脂,避免某些代谢性疾病,饮用绿茶在我国也是很多健康长寿人群的养生方法之一。
4、不要吃太饱
日本俗语说腹八分目,其实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吃8分饱就够了,这样每餐后不会感到饥饿,而且也不会出现暴饮暴食的情况,限制热量过多摄入,避免三高等代谢问题。
5、多外出运动
外出运动是一种天然的养生疗法,当然这并不是说比如让人去荒郊野外运动,而是可以考虑在公园等植被茂盛的地方去做有氧运动,更多的去放松心态感受大自然,这样会让心灵和身体放松,还能通过运动出出汗,能够降低血压、减少压力,增加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力,让人更加平静、也更加健康。
6、维持良好的社交活动
维持良好的社会互动能让人维持更好的身体与情绪状态,多跟亲人、朋友、邻居交流,能避免老年人的孤单寂寞,如果不方便外出,还可以通过网络认识兴趣爱好相似的朋友,这样能够避免心理创伤,增进心灵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