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回顾】发车1周年,聊聊同路人关心的事!

2023-09-14     雪球

原标题:【文字回顾】发车1周年,聊聊同路人关心的事!

作者:雪球路演

来源:雪球

》》点此进入直播回放《《《

#好市发声,

浪底淘金# 雪球基金直播节来啦!基金学习大礼包派送中:年度好书免费邮到家+雪球独家策略报告限量送,

点击直播间弹窗/直播回顾下方卡片,

添加小雪入群后,

基金学习大礼包立马拿到手!

#好市发声,

浪底淘金# 百位大咖齐聚2023雪球基金直播节

【直播主题】发车1周年,

聊聊同路人关心的事!

【直播嘉宾】史驰昊 @交银基金投顾 交银基金投顾业务部负责人

@基金复基金 雪球人气用户

【直播看点】

1.灵魂拷问”——多次发车0.5份,

为什么不是别人恐慌我贪婪?

2.“饺子配醋”——相同发车逻辑在不同投顾组合上的运用说明

3.推心置腹”——投顾发车如何帮投资者“止盈”?

4.“知基知彼”——投顾服务的真实投资体验到底如何?

以下为完整直播文字回顾:

基金复基金:先从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开始,

先问问昊总,

交银投顾当初为什么考虑发车计划,

近一年有没有实现你的初心?

史驰昊:好的,

最近投资者很关注,

大家看到现在网上各种“发车计划”很多。

回答问题之前我们先看近一年的市场表现,

特别是权益市场。

权益市场对于个人投资者难度越来越高,

每天要关注的方方面面信息太多了,

包括主流指数的变化,

行情主线也在不断轮动,

板块结构分化也在持续不断地变化,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

这一系列市场分析层面的问题其实都是共性的问题,

对于现在相对来说高难度的权益市场,

我觉得对于市场的认知和分析层面就有必要出一系列有框架性的量化解读、

分析供大家参考。

第一层面是市场层面的。

第二层面很多投资者还是在个人账户层面,

问题可能更多更零碎,

一方面很多投资者觉得手里有很多闲钱想要投出去每一笔投资投出去之后投多久,

按照周频还是月频,

投完之后怎么处理,

这个就积累下来很多问题。

无论是对于市场层面的还是个人账户层面的问题,

落到账户投资层面都离不开。

我们希望看看有没有一系列相对来说比较完整的、

成系列的投资计划体系或服务体系能够帮助大家解决上述的一系列问题。

其实这是我们设计双周投发车计划的初心,

也希望大家一起参与到权益投资中,

能有更好的投资体验。

基金复基金:围绕着交银投顾,

我看了每次发车0.5分的数据解读文章,

写的非常客观详细,

历史数据复盘都非常清晰,

既然提到了发车0.5份,

我正好想借机会问问昊总,

6、

7月份是阶段性低点,

4、

5月份是小高点,

一直跌,

跌到6、

7月份,

跌了之后我发现交银投顾还是只发车0.5份,

当时大家还蛮疑惑的,

包括我自己。

大家觉得市场跌了这么多,

可能调整差不多了,

应该已经到了别人恐慌我贪婪的时候。

那时候交银还有发车猜测活动,

很多人都猜可能会发1份或2份,

结果交银全明星双周投还是只发车0.5份,

当然从后视镜8月份来看也是回调了一大波,

后视镜看来0.5份肯定正确,

但在6、

7月份大跌来看只发车0.5份,

当时大家不太理解,

说好的别人恐慌我贪婪,

明明到了贪婪的时候,

包括大家能看到很多投顾发车一两份、

三四份的都有,

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坚持发车0.5份?

史驰昊:这个问题有很多人问,

我们近三个月以内跟客户做了很多交流,

特别是关于0.5份的问题,

我们也做了复盘统计,

在发车一周年目前实际发车了26期,

在这26期中我们已经发布了9期“0.5份”的发车建议,

看起来占比还是比较高的。

复盘来看,

这一年里整个市场是下行振荡居多的状态,

从结果来看我们也非常庆幸,

0.5份能够帮助投资者规避甚至控制住了一定的投资风险。

为什么我们在5、

6月份时间节点密集连续地发出信号,

我们还是想跟大家展开交流。

0.5份的发车信号并不是看空这个市场,

我们的态度是非常坚决的,

去年9月份开始,

一年前的时间节点选择做这样一个发车计划,

从我们的初心来说刚才介绍过了,

我们明确看多国内的权益市场,

正是这个前提之下才会推这样一个权益双周投,

所以我们的态度和目标一直比较坚决,

就是持续看好整个国内的权益市场。

但因为整个发车计划是基于定期做资金规划的,

每双周其实都需要做一笔资金投放,

供投资者参考。

每次做精细化资金投资建议的管理上,

其实我更关注每期的投资细节,

所以0.5份并不代表当期或5、

6月份看空权益市场,

相反,

我们其实想帮助投资者把控投资节奏,

0.5份的建议是希望投资者当期尽量少投,

多出来的资金和弹药可以留待未来,

整个市场有更好环境的前提下,

留到未来更合适的时间点投出去,

希望这种精细化管理帮助大家提升权益投资的性价比,

让您尽量买在更合适、

更便宜的位置,

我们希望达成这样的表

5、

6月份时的竞猜活动很多客户提出了质疑,

提出是不是见底了,

但我们非常庆幸地看到确实还是处于振荡阶段,

目前还是磨底阶段,

并不是非常明确的底部。

当然,

我们还是要直接亮出态度,

去年9月份开启发车计划的时间节点我们已经非常明确地摆明了态度,

非常乐观、

非常明确地看好国内权益市场,

也希望我们有更多投资人能够参与到权益市场的投资中去,

分享整个经济基本面复苏的权益市场红利。

基金复基金:总结一下,

0.5份并不代表不看好权益市场,

只是阶段性、

中短期波动比较大,

为了降低大家的波动,

提升持有体验,

我发现上一次发车回到了罕见的两份,

这两份传达出了什么样的信号?

史驰昊:有部分同学对我们比较了解,

我看到屏幕前还有一些新的投资者非常关注发车,

借此机会我想先跟大家说一下整个发车信号的构成,

我们整个发车模式完全是白盒化的信号,

所谓发车新指标建立在两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是技术面,

我们会参考万得全A指数,

剔除掉主流大盘金融石化行业以后的指数,

当期收盘价和20日均线做对比。

收盘价低于均线的话相对会有均值修复的预期,

我们认为可以加大投资,

可以买入。

另外我们用更长期的中长期维度,

也就是估值面,

大家比较熟悉。

当然也会参考最近万得全A五年历史上滚动的估值分位数,

看当期估值处于最近五年的什么位置。

基于双重指标共同产出信号之后我们会取一个更大的值,

通过更大的值提出信号。

简单来讲可以复盘我们5到6月份的场景,

无论在均线层面还是估值层面给出的信号都相对偏谨慎,

0.5份,

因为当时我们看到估值并不便宜,

收盘价一直在20均线上下方纠缠。

反过来为什么近期我们又给出了两份,

因为我们看到在这个双指标体系里变化比较大的还是估值面指标,

经过最近连续两个月不断的振荡下跌之后,

估值体系已经在慢慢消化了。

反过来以万得全A剔除大市值以外的大部分公司的估值都不同程度地得到了一定消化,

目前都处于相对比较偏最近五年中值甚至是偏低的位置,

看到在这个位置里得出的信号,

相加大了发车信号的份数,

所以最近一期我们给出了2份的发车份数。

反过来审视最近一年发车每期的信号结论,

我们还是希望给大家实现小小的投资目标,

在权益市场低位时尽量多买,

反过来,

在权益位置相对高的阶段让客户尽量少买,

尽量控制波动和风险,

以此帮助大家更好地实现更舒适、

体验感更好的权益投资。

基金复基金:昊总又回顾了发车份数的判断依据,

跟头过交银投顾的知道两个非常核心和重要的指标是估值面和技术面,

有个问题我一直想问但没有机会,

这次终于有机会了,

我看到很多其它家投顾,

包括我自己想做市场高低点位的判断时,

还有一个指标是股债性价比,

这个指标这两年挺火的,

我看很多APP都在上股债性价比指标了,

第一个问题想问昊总,

为什么交银投顾的发车没有考虑这个指标呢?

第二个问题,

我发现很多家的投顾会把情绪面、

经济基本面等各个面定量打分,

比如说这周情绪面比较低,

10分,

基本面比较差,

10分,

加上股债性价比,

估值面,

技术面,

每个都打分,

综合打平均分,

一起给出发车份数,

起码我作为普通跟投者会觉得他们这种考虑了多个指标的投顾是不是看起来会更专业一点,

考虑的更全面一点,

起码给我们这种感觉。

不像交银投顾只有两个指标,

想问问昊总在这方面你做怎样的考虑?

史驰昊:明白,

很专业,

看得很多,

了解非常多的基金投顾体系。

本身交银基金投顾主理团队都是以量化团队为主,

阐述的都是量化的客观信号,

无论是经济的基本面,

股债性价比或情绪面,

都会有一些量化指标来刻划不同维度的状态。

刚才提到的所有指标,

我们自己的交银投顾里也有小小的工具,

叫做“多空六维图”,

囊括估值面、

技术面、

基本面、

流动性、

情绪面、

股债性价比这六个指标,

我们会简单划分为两类:

一类是双指标体系,

估值面和技术面,

可以直接阐述每期发车信号,

0.5份、

2份、

3份还是4份,

另外一个“4”就是另外四个层面的指标。

为什么我们没有把更多指标融入进来,

其实我们也是进行了长期数据验证和回测。

在各个权益投资的过程中,

一旦我们能够非常明确地看好权益市场投资,

使用估值面和技术面两个指标就能产生非常好的效果,

也非常直接有效,

所以我们直接采用了这两个指标体系来产生每一期的信号。

当然其实有个前提,

我们会选择一个时间点看好权益市场,

去年9月份我们看好权益市场的时间点里我们会综合判断刚才说的六个指标,

2+4,

做综合评判。

无论是基本面、

情绪面、

流动性还是性价比,

我们认为后面四个指标相对都偏长期,

甚至偏低频,

并不需要每双周非常高频地做决策变化。

相对来说,

一旦基本面的趋势或流动性趋势确定,

其实会有很长时间运行下去,

包括股债性价比和情绪面。

其实我们在去年9月份经过六个维度的综合评判之后,

我们战略性地看好权益市场,

也就是一开始跟大家分享的。

从去年9月份开始我们就明确看好权益市场。

在每一期的发车信号分享中,

除了双指标的分享之外,

我们每期也会对另外的指标跟踪解读,

当然,

每期2+4,

在4的层面不会频繁变化,

但综合性的判断方向我们会验证它是否有变化,

只是目前来看最近一年截止到今天,

我们看到六维图综合评判的结果还是偏乐观的。

所以最近我们还是在持续给大家推发车信号。

回到刚才说的,

并不是我们不看指标,

量化体系会顾及方方面面的维度,

但给到客户层面的选择和参考,

我们还是希望更加简单有效,

所以选择了双指标体系,

给大家一个发车信号。

基金复基金:谢谢昊总的答复,

我自己觉得很多东西不是越多越好,

多并不代表好,

简单有效,

大家都能看懂,

随时能查,

并且能够付诸于时间的可能最好,

当然也不是说别家不好,

毕竟股债性价比、

基本面等数据也很重要,

大家还是要找到自己更认可的投顾跟投。

昊总,

最近还看到一家基金投顾的发车介绍。

他们写“因人而异的个性化跟投”,

我理解他们会把持仓成本数据纳入考量,

想问一下昊总,

持仓成本因素有必要纳入发车份数的考虑吗?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

每个人进入时点不一样,

去年高位买的成本就很高,

有人是今年底部才接触发车计划,

底部进来时成本就很低,

每个人平时跟投又是同样的份数,

我想问一下,

不同的跟投者,

不同的持有人,

大家的持仓成本有必要纳入考虑吗?

史驰昊: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

我们觉得持仓成本确实非常必要,

特别是对于投顾而言,

投顾本身就是希望解决每一个客户投资账户、

管理账户的问题,

我们觉得对于持仓成本的纳入肯定是必要的。

我们觉得要做好这件事情本身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因为大家的投资偏好、

持仓习惯,

落实到最终的交易行为,

确实是千人千面的,

要做非常精细化的分类、

管理、

跟踪、

调整,

确实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交银投顾目前本身也在做规划和计划,

希望把更多客户这一层的持仓情况纳入进来,

我们已经在做数据验证了。

发车计划到目前只有一年,

因为我们本身对于市场观察的时间阶段已经足够了,

有非常长时间的实盘经验,

但本身对于投顾客户的数据反馈,

包括大家的投资行为,

数据整理和观察,

我们觉得还是刚刚开始,

我们希望从有效性来做这件事,

不是为做而做,

一味把更多要素纳入进来。

相反我们觉得在对客户这些数据做提炼、

观察,

得到有效结论之后,

我们才会把它纳入到策略中做升级,

希望找一个合适的时间点,

我们会把您刚才说的持仓成本要素纳入到策略中来。

基金复基金:非常期待,

毕竟像我这种去年高位进的成本还挺高的,

希望有更好的方法可以降低一下成本。

我还注意到交银旗下有多个投顾策略,

像全明星定投、

稳稳的幸福等等今年都陆续发车了,

这就让我产生一个新的问题,

拿权益类基金组合来说,

像赢定投和全明星,

我发现每次发车份数一样,

但它们的权益类资产占比还是有差距,

想问一下这两个策略的发车份数和理由,

难道没有一些差异吗?

是不是赢定投发车就要少一点,

或是和全明星有一定的差异?想问昊总是怎么看的?

史驰昊:这也是非常好的问题,

我们希望跟更多投资者交流,

不仅是全明星的持有人,

很多投资者都很关注这个情况,

首先我们想分享的是为什么我们要对这么多投顾策略发车,

其实我们观察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资金投放频率并不是固定的,

并不是有一笔非常大的资金随时能投,

单笔资金的投资属性目前在慢慢弱化,

相反有更多投资者给我们提出需求,

会有定期的零散资金,

每个月或每双周都有这样一笔固定现金流可以投出来,

但不知道选择什么样的产品、

策略或解决方案。

汇总下这么多需求之后我们觉得是不是这么多策略都可以纳入到这个发车计划中来,

其实我们还是从客户的需求触发考虑问题。

第二,

不同的投顾策略本身权益占比不一样,

比如全明星90%、

95%以上都是纯权益,

比如赢定投只有60%左右,

稳稳的幸福可能更少,

但我们观察到由于不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不一样,

刚才提到这么多定期闲散资金可以投出来的用户,

本身因为有不同的风险偏好。

他对于自己波动率可以控制的回撤也不一样,

根据不同的投资偏好我们首先推出了不同的投资策略,

如果本身他的风险偏好不高,

那他就不应该投权益的全明星策略,

首先是策略上做了匹配。

最后,

虽说不同的策略都持有权益仓位,

但我们的双指标体系锚定瞄准权益投资,

只要有权益仓位,

其实都非常适合做双指标的跟投。

之所以这样做我们也是进行了一系列的数据验证和回测。

回测下来的效果无论是针对现在我们主推的全明星,

还是后面陆续开启的发车计划,

稳稳的幸福或赢定投,

慢慢的我们都是根据实际数据验证,

看到效果之后才给客户推荐发车计划。

当然我们还要强调一点,

不同投资者首先要理清自己的风险偏好,

认清您的预期回报,

您可以承受的波动范围、

可以承受的最大回撤,

在您接受投顾系列匹配的要求之后才可以开启发车策略。

回答刚才的问题,

我们可以把不同的策略理解为不同馅儿的饺子,

韭菜味的,

猪肉馅儿的,

发车计划是给大家提供配料,

就像醋,

给大家加点料,

让大家在品尝美味主食的同时有一定的味觉体验,

我们希望通过“饺子配醋”的方式给大家实现更好的投资体验。

基金复基金:饺子配醋,

第一次听到这样比喻跟投的,

非常形象,

您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

刚才聊了全明星和赢定投的发车,

好处在于它们都有明确的量化指标,

刚刚您介绍了估值面和技术面,

但我发现稳稳的幸福也开始发车了,

我发现它的发车份数解读里没有明确的量化指标,

我想问一下,

稳稳的幸福每个月发车份数的依据是什么?

史驰昊:是的,

今年以来稳稳的幸福也开启了发车,

刚才提到了各个策略的发车背景。

稳稳的幸福策略发车并不是没有量化标准,

其实也是有的,

当然这个标准相对更低频一些,

所以我们并不希望每期都去骚扰客户,

本身这个信号的变化幅度不会太大,

频率也不会太高,

但我们还是有标准的。

说回到稳稳的幸福发车,

这和我们底层稳稳的幸福策略的定位有非常大的关系,

因为这款策略是基于固收+的体系,

本身它的定位就是要控制风险,

再慢慢积累收益,

是通过这样的定位实现固收+投资策略的目标。

对于大部分投资者,

这款策略中底层大部分都配置在了固收类资产中,

从长期观察来看,

这类资产相对都偏长期稳定,

能够有相对区间的持续回报,

有这样的底层数据支持。

第二我们看到推发车策略的同时,

大部分时间点都会发一份发车金额,

我们开启发车策略到目前,

稳稳的幸福都是发1份的份数,

从我们推出稳稳的幸福发车到现在,

债市无论是目前的趋势还是波动幅度相对可控,

所以我们非常稳定地持续给出1份的信号。

通过量化的跟踪,

我们会更多跟踪对于债市的波动率和回撤指标,

可以提前跟大家沟通,

如果未来债市有比较大的波动,

有非常大的回撤,

其实我们会观测它的波动幅度和回撤幅度,

相应的对发车份数做调整。

在回撤幅度接近到我观察的历史波动率幅度非常大的偏离之外,

我们就会去调整,

或者增加发车份数,

以此让稳稳幸福的持有人实现低位多买,

这个低位更多是针对债市而言,

相对固收类资产,

能够以更低筹码买入固收类资产。

也谢谢昊总给我们解读了交银的三款投顾组合。

投顾解决了买什么、

买多少、

什么时候买的难题,

但已经跟投的朋友还是非常在意卖出的问题,

想问问昊总,

交银投顾在针对卖出时有没有什么样的提示,

具体怎么做?

史驰昊:这个问题可以说是灵魂拷问了。

卖出确实非常关键,

投资本身应该是闭环,

除了有买入,

每期跟投,

有一些连续跟踪信号之外,

本身确实应该有卖出动作,

这样形成一个闭环。

交银投顾很关注客户层面对于账户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所以肯定会有对于账户最终实现收益方面的考量,

但我们希望参与权益市场投资过程中并不是给客户在卖的这个时间点一定达到多少收益,

权益市场收益的幅度也好、

概率也好。

在市场波动非常大的前提下,

风险和回报不成正比的概率分布下,

我们能够提前给客户风险提示,

这是我们希望实现的。

到时候我们会有跟客户沟通的机制,

也会跟我们的持有人保持沟通,

一旦发生刚才提到的权益市场波动起来,

潜在风险非常大的前提下,

我们也会跟投资者沟通。

当然我们这套体系并不是拍脑袋决策出来的,

本身我们交银投顾的主理团队完全是按照量化指标对市场做考量,

就像刚才提到估值或其它层面的考量,

会以量化的形式和逻辑,

产生量化的结果,

一旦有这样的情况出现之后我们会跟投资者沟通是否要做风险控制。

基金复基金:简单来讲,

有这么一个机制大家就放心了。

今天并不是我跟昊总第一次连麦直播,

之前在每双周二的直播发车时我都有看中午你跟另一个小伙伴的直播,

当时我印象非常深刻,

你总会提到一句话,

“不要做主观臆断的趋势性判断,

不要追热点,

而是要做好配置”。

在今年这个经济复苏偏弱的行情下,

越来越多投资者开始关注经济周期了,

大家都想知道什么时候进入到大家期待的繁华时期,

开始学习美林时钟,

美林时钟有四个象限,

里面有大类资产的商品配置,

会配黄金、

石油等商品类基金。

想问昊总,

交银投顾有打算纳入商品类基金吗?甚至美股、

越南指数基金涨的也不错,

交银投顾有考虑纳入海外市场的基金吗?

史驰昊:首先非常感谢范范同学对我们直播的长期关注,

看得非常细节,

直播中的一些话题都聊到了。

回到提问,

我们主理人团队对于资产配置是非常重视的,

各类资产都在我们的观察范围内,

我们也会做很多数据跟踪。

刚才提到的这些资产,

无论是海外的权益类资产,

或者是一些消费类资产,

其实我们都有长期数据跟踪、

验算、

回测。

但就像刚才反复提及的。

主理人团队一直秉承数据有效性的原则,

做了长时间跟踪之后我们发现对多类资产,

包括商品类、

贵金属、

海外权益资产纳入进来之后,

整个策略组合效果的风险收益回报并没有显著提升,

反过来整个组合的波动加剧了,

某种程度上有一些得不偿失。

从我们观察到的有效性来说,

并不是把越多资产纳入进来越好。

当然这是国内的资产配置,

并不是海外同样有效,

仅仅只是国内方面的验证。

我们根据实际观察、

跟踪的结果来看,

没有把刚才说的这些资产纳入进来。

但我想提醒投资者的是,

我们会持续跟踪这么多资产,

包括海外的权益资产最近走的也很好,

我们也做了一些测算,

还有贵金属。

未来不排除我们将更多数据纳入进来,

有更好的结果之后,

我们会把刚才提及的资产纳入进来。

当然会有一个前提,

整个组合层面的收益性价比要有提升,

这个前提成立的话,

我们肯定会把资产纳入进来。

基金复基金:如果这时候交银投顾说要追黄金、

追美股了,

我们反而会不放心,

但我听到的重点是我们一直在跟踪,

有测算,

不是完全没有考虑。

这是我第一个放心的点。

第二,

我获得了一个新知识,

黄金在大家的潜意识中,

是很稳的避险资产,

刚刚昊总提到做了长期黄金业绩测算,

波动很大,

长期收益反而可能还没有那么好。

这个数据对我来说也是一个新的知识点。

总得来说,

非常感谢昊总解答了我这么久以来的问题,

也感受到了交银投顾的知行合一。

我的问题基本问完了,

大家有问题也可以问,

下次有机会再请昊总回答。

史驰昊:好的,

非常感谢范范同学对我们的长期支持和关注,

刚才提到的很多问题确实非常有价值,

也代表了很多投资者对我们的关注。

作为投顾主理机构,

我们非常希望了解更多投资者所思所想,

想了解每位投资者就投顾而言有哪些问题。

范范同学也是我们的持有人,

我们有很多问题想跟范范同学交流。

第一个问题想听听范范同学的投资体验,

差不多一年时间里,

您对交银基金投顾的感受是怎样的?

基金复基金:我在去年9月份发现,

当交银全明星决定开始发车的第一天,

我就已经准备买第一笔了,

我还特地看了一下,

是去年9月9日买的第一笔,

9月6日也是我自己跟投交银全明星一周年的纪念日。

老实说,

这一年的大盘起起伏伏,

涨涨跌跌,

确实不好受,

但跟投交银全明星这一年来总结一个词还是挺盛心的。

大家知道,

去年到今年整个市场行情都不是特别好,

我也理解想要做出有亮点,

并且能够持续赚到钱的策略可能是非常难的,

这时候我觉得投顾服务能够及时站在投资者的角度提供有价值的陪伴,

或者说心理按摩,

这一点我觉得交银投顾做得很好。

特别是6、

7月份,

已经在市场底部区间时还是只发车0.5份,

当时连续发车0.5份,

当大家都疑惑这个决定时交银投顾第一时间发表了文章,

《历次发车0.5份效果如何》,

解答了大家心里的疑惑。

包括上一期,

罕见发车2份的时候大家也在疑惑,

竟然发2份,

不是1份,

这时候也在第一时间发了一篇文章《历史上发车2份》,

市场都怎么怎么样,

展示了非常详尽的数据。

给我的感觉是很省心,

能够感觉到交银投顾团队在用心做好发车这件事。

在我看来,

发车份数建议的价值和终极目标,

起码以我自己的账户来看,

目标是实现了的,

我自己的持仓收益高于交银投顾,

我看了一下我自己的持仓收益率高于产品本身,

这一点还是比较欣慰的。

虽然大家看到我每周都在晒交银全明星的跟车记录,

确实,

我是去年高位进的,

那时候子弹还没有打光,

去年大家都懂,

都在等今年,

结果去年底大家都很热情地买买买,

没想到今年还是这个样子。

去年高位我买的比较多,

到现在浮亏3个点,

我自己持仓的收益率高于全明星策略本身,

觉得还是挺不错的了。

从目前我跟投脚印基金投顾这么多次的发车来看,

我能够感觉到交银投顾是在正确的方向上坚持,

只是目前道路有点坎坷,

但相信都是暂时的。

史驰昊:非常感谢范范同学坦诚的回复,

也非常感谢您这么长期的支持,

也是我们交银全明星首批种子用户,

非常感谢。

刚才范范同学提到了很多,

对于我来说感触有两点,

一是刚才反复提到的省心概念,

这对我们来说非常欣慰,

作为投顾机构来说,

我们和跟投者和同路人都是互相信任。

第二我也很疑惑,

范范同学说她的账户收益高于我们策略的收益,

这是我的疑惑点,

先说第一点吧,

您刚才说到省心,

我们非常欣慰,

想看看您觉得省心主要体现在哪些点,

我们想多听一下,

帮助我们进一步提高。

基金复基金:先说我自己的账户高,

就是因为发车计划,

做到了底部多买,

高位少买,

底部多买的信号在,

再加上自己跟投,

都说底部多买了就多买一点,

进一步降低了持仓成本,

在跟车的跟投下就能做到一点点收益好于产品本身。

说到省心,

我想了一下,

主要有两方面。

在跟投交银全明星的策略中比较省心,

今年投顾都有顶不住压力的时候,

一季度追爆涨的信创、

TMT,

但我发现交银全明星没有跟随,

后果是二三季度热门板块开始回调,

站在二三季度的时间点再次回头来看交银全明星没有追逐热点的决策,

我觉得这是挺重要的。

第一个让我放心的感触就是我觉得交银投顾是有投资体系、

有自己投资框架的投顾,

这是让我觉得省心的一个点。

不会因为顶不住业绩压力重新换到AI,

结果两边打脸,

这样的策略我不是特别愿意跟投,

不追热点是我觉得省心的第一个原因。

二是刚刚昊总提到的0.5份,

这也是让我觉得很省心的一点,

正确的事情做的人往往比较少,

很多都会发车1份、

2份、

3份,

也理解,

毕竟这一年来一直在跌,

虽然不是一直跌,

但大家感觉好像是一直在跌,

当投顾发车两三份的时候,

其实也是能理解的,

但交银投顾没有选择这么做,

还是非常高频次地选择0.5份。

帮我们在中短期波动中有所缓解,

特别是今年8月份跌得比较惨,

回头来看之前的0.5份,

真的觉得很好,

帮大家缓解了8月份这波回撤。

两点吧,

一是坚持不追热点的投资体系;二是坚持发车模型(0.5份),

这两点让我觉得非常省心,

也感受到了交银投顾的专业度。

基金复基金:非常感谢范范同学对我们交银投顾投顾的肯定。

听您这么说,

我们也非常欣慰,

我们这么长时间的坚持并没有白费。

关于刚才我提到的疑惑还想追问一句,

我看到范范同学非常专业,

一直在和很多投资人、

跟投人分享专业分析,

在社区交流,

我的疑惑是您除了日常跟投全明星双周投以及其它策略之外,

会不会融入您自己的主观想法和判断?刚才提到您自己对市场的一些想法,

是不是会融入进去?

基金复基金:老实说还没有,

因为最开始我想要跟投全明星,

就是站在想要测评的角度,

看看你们的效果到底怎么样,

所以没有融入太多的个人想法,

以后有机会我会想尝试一下。

我有一位粉丝朋友,

我看他现在也在直播间,

还挺活跃的,

他也是交银全明星的持有人,

他经常给我晒他的持仓账户,

他经常是盈利状态,

一是可能他进入的点位比较低,

不像我去年高位进的。

二是我发现他确实比较专业,

每天会看盘、

分析,

没有跟着双周频次买,

而是自己看市场点位择时操作,

买了交银全明星。

我看他近期三笔加仓正好都加仓到阶段性比较低的位置。

可能是运气好,

也可能确实是由于实力,

总之他的成本比我更低,

一旦近期市场反弹,

持仓效果就比我好,

起码最近还是红色的,

但我相信大部分普通投资者没有他的时间和专业度,

所以就我自己的观念而言,

专业的事情还是要交给专业的人来做,

我还是更愿意跟着专业的交银投顾发车建议来操作。

我看到一些投资者自己会开黑车,

通常是自己判断点位,

比如觉得今天暴跌,

大盘跌了两三个点,

自己加一笔,

当然,

我操作比较少,

更多还是想跟着交银投顾的专业发车建议来,

但后面有条件,

我会自己尝试做一些市场的判断,

“发黑车”,

最后来给大家反馈。

史驰昊:了解了解,

您刚才提到的粉丝朋友,

相信是非常成熟、

高阶的投资人,

范范同学很专业,

现在我们每双周给大家的发车建议确实也是供大家参考,

同时我们想提倡一个投资理念,

大家还是要有纪律地做投资,

如果有那位粉丝朋友一样非常成熟的体系,

那肯定是没问题,

但对于一些投资新手或新手基民来说,

我们还是希望大家秉承纪律投资,

不要冲动投资,

情绪投资做账户的长期规划。

观察下来,

大部分投资者如果被情绪左右,

做盲目投资,

长期效果往往并不太理想。

我们看到之前在很多社区平台交流中发现您非常关注很多投资产品,

特别是您刚才提到了,

对其它投顾也有很多关注,

我们也很想了解,

您从投资者的角度去观察、

选择、

研究投顾策略、

组合,

主要观察哪些维度?

基金复基金:我看很多基因投顾,

包括基金,

今天可以给大家简单分享一下我主要是测评哪些方面,

投顾非常简单的两个方面是投和顾,

这两个都要看,

我们作为投资者首先是关注业绩。

其次才是看“顾”,

在某些特别的时候看一下辅助,

我们觉得投才是最关键的,

顾是作为辅助。

而投这边,

我也会主要看两方面,

一是看业绩,

二是看投资体系。

看业绩,

这里还要区分是看全明星这种中高风险的偏股型的投顾组合,

还是像稳稳的幸福这种偏债型的、

稳健型的投顾组合。

不同的风险等级,

投的权重不一样。

拿中高风险的、

偏股型的投顾组合来说,

一般我是看三个指标,

一是中长期的涨幅,

二是业绩的稳定性,

三是最大回撤。

但我发现目前市面上投顾组合的成立时间大多很短。

很多年前组合的时间比较长,

但转成投顾之后,

现在能够追溯到的历史业绩时间就很短了,

可能很多都是去年才开始的,

看中长期业绩的话,

现在是比较吃亏的,

很多投顾中长期的业绩都还是负数,

所以这时候就要看一些相对业绩,

比如有没有跑赢沪深300,

有没有跑赢比较基准,

或者看他在同类型的投顾中一些排名,

主要是看业绩指标。

为什么看业绩稳定性?主要是看投顾组合分别在牛市、

熊市、

振荡市这三种市场行情下有没有表现都靠前,

我印象中有一些投顾牛市可能冲得很高,

很多人都进来买,

结果到熊市、

振荡市就亏得非常惨,

甚至跌的比沪深300还多。

这个投资体验就太不好了,

大家选投顾还是希望比单只股票、

基金稳一点,

体验好一点,

希望在多种市场行情下稳定性高一点,

这是我会重点看的第二个指标。

第三个指标是看最大回撤,

还是刚刚说的,

买投顾组合就是为了分散风险,

为了持有体验更好,

最起码的一个标准是最大回撤,

不能比沪深300的最大回撤还要大。

看业绩、

看稳定性、

看最大回撤,

这是我在简单测评一个投顾组合时主要看的三个指标。

稳健型组合其实也一样,

只是会更优先地看它的最大回撤,

看它的风险控制,

其次再看它的业绩。

接下来是投资体系。

基金公司发布的投顾组合还好,

大都有比较详细的投资体系介绍,

但我发现一些大V的投顾组合可能没有特别详细的投资体系介绍,

但我觉得投资体系介绍越清晰的,

像交银指数星球,

介绍非常清晰易懂,

哪些是核心仓位,

会选哪些;微型仓位会选哪些,

投资风格、

投资体系、

框架介绍很清晰,

作为普通投资者大家才能做到心里有数,

即便在短期可能业绩稍微欠佳,

没有追热点,

起码我们心里是有数的,

而不是很担心,

不知道接下来会怎么做。

这个主要是看“投”的一端,

看业绩,

看有没有投资体系。

在“顾”这方面,

我自己还是有一个观点,

我认为投顾服务并不是越多越好,

不是复杂报告的堆砌,

我会买很多家的投顾组合看,

很多时候会有各种小红点,

点进去有很多很多文章,

我的感觉是不是越多越好,

而是在大家最关注的点,

想要知道某些原因的时候有没有第一时间及时站出来解读。

比如在行情剧烈波动的时候,

或者是有大的相关政策发布的时候,

投顾有没有第一时间进行解读分析,

或者当组合本身进行了调仓的时候,

组合本身业绩波动比较大,

大家比较慌的时候,

有没有第一时间站出来做原因剖析,

这种及时性还是蛮重要的。

最后就是看投顾费,

大家也很关心,

特别是这两年市场部太好,

大家更关心投顾费的高低了,

今年推出交银指数星球这种投顾费更低的指数型基金投顾组合我觉得还是蛮合适的。

史驰昊:好的,

非常感谢范范同学详尽的回复和分析。

听下来范范同学跟我们的理念确实非常一致,

在投的方面关注投资体系,

关注长期业绩,

关注业绩的稳定性,

关注风险,

关注波动率,

关注最大回撤,

这跟我们的理念非常一致。

今天跟范范同学聊得非常开心,

但直播可能要暂告一段落了,

非常高兴邀请到我们的投资者、

跟投者范范同学参与这场直播未来,

希望范范同学给交银投顾提更多建议,

更多分享您的投资理念、

投资方法。

非常开心,

预祝范范同学和所有交银投顾的持有人9月份有更好的投资回报和体验。

投资顺利。

基金复基金:好的,

非常感谢这次交银投顾的邀请和昊总非常热心的解答,

祝大家在接下来下半年的时光都能取得更好的业绩。

谢谢大家。

史驰昊:好的,

谢谢大家,

今天的直播就先告一段落,

如果大家有更多问题,

欢迎在社区跟我们以各种形式交流。

感谢大家,

也谢谢范范同学,

再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db521590083b3cac8aca918b8810a05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