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回顾】在A股投资,要不要做择时?

2023-09-21     雪球

原标题:【文字回顾】在A股投资,要不要做择时?

【文字回顾】在A股投资,要不要做择时?

》》》点此观看直播回放《《《

#好市发声,浪底淘金# 雪球基金直播节来啦!基金学习大礼包派送中:年度好书免费邮到家+雪球独家策略报告限量送,点击直播间弹窗/直播回顾下方卡片,添加小雪入群后,基金学习大礼包立马拿到手!

#好市发声,浪底淘金# 百位大咖齐聚2023雪球基金直播节

【直播主题】在A股投资,要不要做择时?

【直播嘉宾】@零城逆影 雪球2022年度十大影响力用户

【直播看点】

在A股投资,要不要做择时?

普通人要不要配置海外市场?

投资要不要关注宏观?

以下为完整文字回顾:

嘉宾:第三个策略是用美股去做A股的择时,这个是我整个择时策略里面最重要的部分。我们刚刚看到的这些指标,都是相当于马后炮回头来看,这样的话你觉得好像这些点都挺准的,其实真到了那个时候你就很可能卖早了。比如在2020年7月份的时候就降了仓位,后面就会一直很难受,长时间踏空也会给你带来很大的压力,可能生活也会不幸福。最关键的是可能动作也会变形,比如出现一些追高之类的操作,结果择时没有赚到钱,还亏了更多的钱。

(01:42)

这个策略我想到一个最关键的办法,就是不用现金仓位做择时,而是用美股去做调整。美股的特点相信大家都了解,美股是一个牛长熊短的特点,长期收益比较好,波动也比较小。1982年之前的20年,美股跟A股是一样的,它也是一个剧烈波动的走势,这个图是1962到1982年,看他们的一轮牛熊也就是这么三四年,从高点下来幅度往往也有30%,这二十年的年化收益率也就是2.72,也不高,没有比现在的A股好多少。

(02:34)

但是现在美国的发展已经比较稳定,周期性没有那么强,不单纯是靠美国经济,而是靠全球的收益,所以它的波动性也比较小。虽然也有熊市,但是时间都比较短。而且另一个很重要的点,美股是一个高度机构化的股市,整个定价的有效性就会比较强。

(03:05)

说得极端一点,从稳定性来看,我们可以把美股当成一个固收类的资产。从定价有效性来说,我们可以把美股当成是一个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定价比较合理的资产。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点,美股和A股的相关性是比较低的。过去十几年A股和美股的相关性就是零点二几,这样就保证了A股下跌的时候,持有美股不会被带崩。这样的话这个策略其他的都差不多,还是根据对A股的一些判断,来决定你的仓位。策略不同的是原先在高点减下来的是现金,现在把仓位换成美股,当需要加仓A股的时候,就把美股卖掉换成A股。

(04:18)

这个策略的好处是,即使清仓了A股,还是保证了权益仓位,也不会有踏空的感觉。因为美股长期表现也是不错的,哪怕卖掉了A股以后,它还是继续上涨,即使做错了,也不会有太多的损失。这种情况下你的心态也会更好一点,相对来说做对的概率也会更大一点。

为了验证这个可行性,我就稍微做了一个简单的策略来回测一下。在70%分位数把A股卖掉买美股,在沪深300跌回50%的分位数的时候买回A股。这个是我大概做的一个回测,从2005年测试到2022年的年底。这个红色就是我做的回测的策略,总体来说这个策略还是可以的,比单独持有A股或者单独持有美股都要好得多。

(05:40)

我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策略,如果把沪深300换成偏股基金指数,或者把标普500换成纳斯达克指数,或者把调仓估值分位数调成80%的时候再卖掉A股,在20%或者30%的时候买入A股,可能效果还会更好一点。

(06:15)

或者你还可以考虑一些阶梯性的配置,比如涨到70%的时候留20%,涨到80%的时候再留一点,最后涨到90%的时候再清仓。跌到5%的时候,在下跌的过程当中慢慢地加,这样就是一个阶梯性的配置。

或者你也可以考虑不完全用美股,还可以再配一点其他的市场,比如日本、印度、越南,这些也都和A股存在一定的不相关性,这样可能更保险一点,具体怎么设计策略我就不展开讲了,因为这个是因人而异。

这里需要强调的一点,这个策略是我去年的时候想到的,但是去年以来A股的估值一直比较低,所以我还没有进行实际的操作,还是一个思路,还要持续探索。能想到的风险就是如果清仓了A股,买入美股,结果A股还在继续上涨,美股持续下跌,这种情况是最难受的。这是不是意味着要去做美股的择时?我觉得这就没必要了,回到前面最开始看的这张图,美国基金经理他们都做不好,我们在美股做择时的难度就更大了。

(07:44)

总的来说,任何策略都有一个表现不好的时候,所以当它失效了就要坦然接受。

以上就是我对整个择时的思考。除了择时还有一个结构性调整的办法,比如今年AI的估值偏高,医药的估值偏低,那你就可以减仓AI,加仓医药,或者今年价值风格涨得比较多,成长风格跌得比较多,你可以稍微减一些价值加一些成长,这也是一种择时的思路。这里我就不展开讲了。

(08:30)

今天第二个想讲的话题是普通人要不要配置海外市场,这个话题稍微有点敏感,所以大家留言的时候注意一下尺度。有些地方我也不好展开讲,就讲一个大概。

首先基金是持有一篮子的股票,一个基金组合里面有七八个基金,一个组合就包含了几百只甚至上千只股票,这样就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国运的影响。特别是如果长期持有,那就更加会受到一个国家长期发展的影响。所以对于基金投资者来说,我们跟股票的投资者肯定不一样,你没有必要向下对个股做太多研究,因为单一的个股对我们的组合影响是非常小的。这个时候应该向上多做一些国运的研究,这样的话你的研究可能对整个投资反而会更有帮助。

(09:45)

如果是股票投资者,因为他只能投国内,海外的股票基本上也看不懂,也投不了,基金投资者比较幸福的一点就是我们也不一定要投国内,还可以投海外市场,都可以通过基金参与。曾经采访过多位富豪的蕾娜奇特尔曼说过,不要陷入本土偏好这种陷阱。世界各地的许多投资新手都会自然而然地选择本国市场发行的股票,或者选择买入本国市场的基金,甚至不会考虑去其他市场寻找机遇。西班牙的投资者如果将90%以上的炒股基金投入本国市场,这个做法实在荒唐,更不用说墨西哥的投资者把所有的股本都投入自己的市场。

(10:38)

李录也说过,投资某个国家的企业,需要对这个国家本身有一个基本的认知,包括对这个国家的历史和未来趋势的洞察,这一点在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尤其会受到考验。比如现在相信大家也感觉到了这种考验。

(11:00)

一个国家的长期发展取决于什么?我觉得像制度、政策、民族的性格,包括它的地理位置、人口结构,这些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我们怎么去研究?最好的办法还是读书,而不是去看那些自媒体的分析。很多自媒体都是半桶水,他的言论也很有煽动性。包括很多墙外的媒体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这是一些墙外媒体对中国的一些分析,根据他们分析的文章的情绪指标,来对比上证指数的走势。当这些海外媒体的分析文章中负面词语比较多的这些高点,其实对应的都是我们上证指数的低点。从2013年以来,包括今年也能看到,他们在负面评价最多的时候,市场都比较低。但是现在负面评价最高点已经过了,可能也意味着后续我们股市有可能再次迎来反转。

(12:40)

这是一个公司做的研究,它的数据库是从彭博的文章数据库里面提取的,比如这些都是他们提取用到的关键词。不管是国内媒体还是海外媒体都是一样的,他们看空的时候往往也是受到了情绪的影响,可能也都是一些反向指标,所以大家还是少看这些媒体的文章。

(13:09)

这里可以给大家推荐几本书,看这些书才能真正对我刚才说的那些长期影响国运的因素有一个基本的判断。这本书是比较经典的,从地理、人口甚至一些病毒的影响,对长期经济发展都产生了很明显的影响,这本书还是挺经典的。

这个《亚洲大趋势》是分析了东亚日本、韩国,包括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还有东南亚的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的一些发展,以及中国大陆的一些发展。这个文章真的是特别经典,我看完了之后对国内的一些产业政策就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14:00)

以互联网为例,之前可能大家觉得对互联网的一些政策调整会比较悲观,要限制资本无序扩张,但是看完这本书你会理解,这其实是一件好事,我们逼着这些互联网企业不要在国内搞内卷,而是走向海外。比如我们看这两年就出了拼多多到海外有一个Temu,还有TikTok,这些软件现在都是海外互联网下载排行榜靠前的软件,都是我们逼这些企业走出去以后才做到的。

如果说互联网企业占领了金融,那我们国家的金融政策就很难去扶持这些产业转型发展的方向,可能不一定是一件好事,这本书挺经典的。

(15:07)

这个《浪潮之巅》主要是讲美国硅谷的创业企业,看完了之后你大概能对科技型企业,包括对美股的投资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这本书是讲政府引导一些产业发展,包括城投的一些引导经济和房地产的一些内容,看完了之后就知道我们国家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一些作用。

企业主对企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国家也是,领导人对整个发展也是有很重要的影响。李录的书着重对比了中国和美国,因为他在美国,但是目前中国和美国可能都有投资,所以他写了一些A股和美股,包括两个国家的一些发展思路,我觉得也挺好。

(16:22)

达里奥也算是中国的老朋友了,他一直比较看好中国的经济发展,他也写了很多全世界各个国家的经济周期。我大概就推荐这几本书。如果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也可以在留言板里面留言。

这里再说一下我自己的市场配置的思路,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思考,假如说现在全球的股市都是一个估值合理的状态,我还是倾向于以美股为主,A股为辅。情感上我肯定希望中国富强,但是理性上我以后可能还是更愿意以美股为主,因为美股整体的ROE比A股高,波动更小,他们资本市场也比较规范,更符合我长期的投资目标。

(17:24)

而且现在两个国家竞争激烈,同时配置也有一定的对冲效应,可以降低组合的波动,这里列举了沪深300和纳斯达克的相关性只有零点一几和零点三几,相关性都比较低。美股为主的另外一个理由,因为我们绝大部分的身家都已经在国内了,你的收入怎么样也取决于国内的经济怎么样。如果以美股为主,任何一边表现好都有一定的收入,相当于也建立了一个杠铃的策略。

(18:17)

比如国内的经济好的话,那你职业收入自然就高,如果美国的经济好,你投资的收入就会高,所以这两方面都能带来一定的回报,属于一个对冲的杠铃策略。

美股我倾向于配置纳斯达克,因为我觉得美国最大的优势还是科技,它的创新能力是世界最强的。特别是我看完《浪潮之巅》,我觉得美国的优势还是科技,所以我更倾向于多配一点纳斯达克。如果美股配得比较多,也可能会考虑标普500。

(19:00)

我说以美股为主,但是这个比例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一个比较大幅度的动态调整。还是结合了前面我说的择时的策略。我前面说过了,在A股非常低估的时候,还是会把大部分的仓位配置在A股,所以目前我大部分还是配在国内,海外配了百分之六点几。

虽然美股很香,但是我们对国内更加了解,如果前面择时的策略有效,我们去动态地调整国内和美股的比例,还是有机会获得更好的超额收益的。我前面那个回测也看到了,如果这样调整得比较好的话,甚至还可以跑赢美股。

(20:03)

我还会配置一个其他的海外市场,比如印度、日本、越南,这个思路并不是为了获取更多的收益,而是为了分散一点风险,降低组合的波动。因为毕竟现在面临全球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任何单一市场的确定性都在下降,相对来说分散一点更保险一点。所以我上次还特意去越南转了一下,感觉越南这个国家还挺不错的,生机勃勃、充满活力,而且它的发展阶段和我们不一样,同时配置的话也能降低整个组合的波动。

全球资产配置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防范股市的黑天鹅,也提高了组合的反脆弱的能力。反脆弱大家应该也听过,黑天鹅和反脆弱都是塔勒布的经典书籍,也是防范风险的必读书籍。黑天鹅有三个特点:事前不可预测、遇到的话会给投资带来最大的回撤,事后来看好像又可以解释。

(21:34)

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好像A股每隔几年就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比如近几年又是疫情又是贸易战,又是今年这种意料之外的经济下行,好像每年综合算下来,黑天鹅的概率并不低。当黑天鹅发生的时候,最好是有两手准备,第一手准备是手上如果有一定的仓位,出现剧烈回调的时候可以去抄底,比如巴菲特就长期保持了现金的储备。我记得他2018年和去年都做了一些抄底。

(22:52)

第二个准备就是,你的组合如果有一定反脆弱的能力,甚至可以在这种黑天鹅事件中能够获利。举个例子,俄乌战争,虽然欧洲整体是受损的,但是美国是受益的。再比如发生了中美摩擦,可能越南、印度这些国家就是受益的。所以如果你只配A股,你的组合就没有反脆弱的能力,如果你的组合中这个时候有越南或者印度,可能组合中总有一部分是受益于这种黑天鹅事件的,它不会都是受损的,这个就叫提升了组合的反脆弱。

(23:44)

如果在跌得很多的时候,你甚至还可以把海外市场卖掉一点,再来抄底A股,这样的话又进一步提升了组合的灵活性。

我们可以再看一下全球市场的相关性,A股除了和港股相关性高一点,和亚太市场也有一定的相关性,但是和其他的这些市场的相关性都是低于0.5的,相关性是比较低的。

(24:22)

这里我还是要强调一下,海外市场也没有必要配置太多,要说海外市场可以分散风险这个是确定的,但是配置海外市场真的能提高收益吗?这个就不一定了。虽然我们看今年好像印度、日本、越南这些股市表现还可以,但是如果拉长来看,还是中国和美国的股市表现比较好。

这里我要先提醒一下,我们对比国内和其他海外市场的时候,不要去拿沪深300做对比,因为我们在国内投资的时候,一般是可以买到可以创造更多超额收益的主动基金,所以用主动基金,就是用偏股型基金指数885001更适合作为我们在A股投资的机会成本,拿这个去对比。

(25:17)

第二个要注意的是,我们不是简单地对比指数的涨幅,因为我们投资是用人民币,他们拿到钱以后会换成该国的货币去买,所以我们买QD基金一定会受到汇率的影响,包括长期来看汇率变动还挺大的,所以我们在对比的时候,最好还是要换算一下汇率,然后再进行对比。我这里已经换算好了,给大家看一下。

这是近五年的,我这个数据是截止到6月底的,近五年包括了中美贸易战,就是2018年以来,而且包括了疫情。可以看到在这个区间美股的表现比较好,A股表现也还不错。因为当时整个疫情期间,中国作为一个世界工厂,总体还是比较受益的。日本和印度表现也还可以,但是他们的汇率贬值比较多,所以综合下来他们的涨幅按美元计价并不是很多。

(26:36)

再看一下近十年的对比,近十年是从2013年开始,这个时间就比较长了。看这个区间更明显,A股也是领先这些市场的,虽然说涨幅印度也还可以,但是它也贬值了不少,包括日本也是。越南还不错,因为越南盾是挂钩了美元的,所以他们的汇率波动一直不是很大,所以越南的收益还可以。欧洲表现不是很好,虽然今年还可以。

(27:20)

最后再给大家看一下偏股基金指数和沪深300,还有标普500的对比。很长时间我们的偏股基金指数并不比美股差,可能只是今年表现稍微差一点,之前我们的偏股基金指数都还可以。

我还要强调一点,很多人觉得既然美股这么强,刚才也有人问,美股这么强,为什么不直接配美股就好了,干吗还要配A股?我觉得这还是跟认知有关。我们回头看觉得美股很强,但是真正在持有的过程中,如果对美国不是很了解,其实是很难拿住的,特别是去年的时候美国的回撤也挺大的,如果没有充分的认知,你是拿不住的。

(28:23)

我们对中国更了解,也更容易研究,如果你看外国的资料一个是很少,再一个是也不一定看得懂。你就很难形成很深的认知。国内的资料还是比较多的,可以形成充分的认知,这样态度拿得住。

第三点我想聊一下投资要不要关注宏观,刚才也说了很多,国运跟宏观的影响也挺大的。投资到底要不要关注宏观?我也是很长时间都认为,投资不要去看宏观,我也是受这些大佬的影响,彼得林奇说,你花10分钟研究宏观,就浪费了10分钟。霍华德马克思说,对绝大部分人来说,宏观面都是不可知的,你不可能靠宏观预测去取得成功,他自己也不看宏观。查理芒格也说,宏观只能被动接受,在微观才能有所作为。巴菲特也说,不会有一毛钱的投资基于宏观预期,也建议我们不要去看宏观。

(29:52)

类似这样的大佬我也看了好多,所以我一直觉得投资不应该关注宏观。但是慢慢的,特别是这几年我觉得如果在A股不去关注宏观,好像根本就行不通,这一点相信大家也是深有体会。因为这几年宏观对我们整个投资的影响还挺大的,特别是一些政策,包括一些重大事件,都深刻地影响了宏观。从行业政策来说,比如医药、互联网、教培、地产,包括最近的医疗反腐,都对行业的影响特别大。一些突发事件,比如疫情、俄乌战争,也对走势影响很大,还有包括今年的经济周期是向上、向下,这些都对股市影响很大。

(30:52)

如果我们对这些宏观问题毫无察觉,你的投资也是面临巨大的波动,而且你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我刚才说的这些大佬,我知道巴菲特对宏观还是挺了解的,另一个原因就是美股的整个宏观经济比较稳定,它们的经济周期没有那么强,所以他们的宏观没有那么重要。但是我们目前整个股市一个是受政策影响比较大,第二个是我们的经济周期波动也比较大,所以我觉得还是有必要慢慢地学习一下宏观,对宏观有一定的了解。

(31:45)

在国内做投资,要花多少时间研究宏观,整个投资框架有多大程度根据宏观的判断来做,这也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因为长期来看,自上而下地做投资其实是一个不太好的投资方法,这个已经经过美股上百年,包括国内很多人已经反复验证过了,完全根据宏观做判断,投资收益并不是很好。

(32:27)

最典型的就是自上而下的鼻祖凯恩斯,他写的《论概率》《货币论》,他被誉为是宏观经济学之父,他从1914年开始做投资,就是用的自上而下的方法。我看到他的简介,他先后经历了两次先成功再失败,按道理他应该是鼻祖,那个时候市场上根本没有什么竞争对手,而且他当时是全世界掌握宏观数据最多的人,但是他都经历两次失败,所以结果并不是很好。

(33:09)

后来凯恩斯放弃了自上而下,他用挑选优秀管理层、分散投资的方法,反而后来取得了成功。

国内也有很多类似的例子,比如现在比较有名的这些投资大佬,刘彦春、赵枫、安昀、邱国鹭,他们以前都是看宏观策略出身的,但是后面他们都慢慢地放弃了自上而下,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才慢慢取得了成功。还在坚守宏观策略的一些基金经理,比如袁宜、李永兴他们目前的业绩都不是很好,包括以前很有名的宏观经济学家姜超,他的产品从2020年以来到8月底也是跑输了沪深300跑输了公募基金。

(34:07)

这就说明,如果我们纯粹按照宏观策略指导投资,也不是很好的方法。我们一方面要注意宏观,要对它有所了解,另一方面我们又不能给予它太大的权重,可能稍微加一点辅助的判断,其他的决策还是要自下而上地研究,可能相对来说是更稳健一点。

宏观判断指标特别多,特别是散户也没有获取宏观数据的能力,更没有分析宏观数据的能力,你也不可能以宏观为主,只能作为一个参考的指标。只关注一些少数的指标,这样可能会比较好。

(35:07)

我这里把我觉得比较重要的做一个简单的排序,第一个比较重要的是政策方向,政策到底是鼓励还是限制,这个政策包括对整个资本市场以及对某个行业的,特别是对某个行业的大家应该都吃过亏,也觉得比较重要。相对来说目前整个政策对资本市场还是比较支持的,也出台了很多降印花税、限制减持的一些政策,基本上现在可以认为政策底已经到了。

行业政策方面,像那些被打压的行业,我们还是要适度规避,比如以前的教培、互联网、还有地产、P2P这些都要稍微注意一下。政策支持的行业,比如新能源、半导体、中特估,这些我们就可以稍微多关注一下。也不是说政策支持的就一定要去买,但是至少那些政策打压的行业要稍微注意一下,不要在高点的时候买。

(36:27)

第二个要关注的就是一些重大的事件,像金融危机、疫情、贸易战、俄乌战争。至少当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你要意识到这个事情可能会对整个投资产生影响,很多情况也会发生改变,这个时候就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我这个组合是不是要去调整一下。不一定真的要去调整,但是发生了这些重大事件,一定要有这种意识。

第三个就是关注宏观经济的大致方向,比如经济是上行还是下行,上行或者下行,哪些方向会受益,哪些方向会受损,大致也要有一个了解。第四个就是流动性方向,比如国内或者国际货币政策是宽松还是收紧,是放水还是在加杠杆还是去杠杆,或者加息降息,还是要大致有个掌握。比如目前美股加息可能接近见顶,国内总体是一个比较宽松,今天还降准了,就是一个比较宽松的状态。流动性宽松哪些方向会受益,流动性收紧哪些方向会收益,这个也要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37:50)

相对来说前两个判断起来容易一点,后面这两个判断起来更难一点。我快讲完了,大家有问题可以打在屏幕上,等一下我来回答。

最后说一下怎么分析宏观,怎么获取这些信息。因为散户其实没有主动掌握宏观数据的能力,真的要去查统计局这些数据,也不一定看得懂。我们对宏观这些关注主要还是通过一些第三方的观点,缺点是比较滞后,优点是不用自己分析。

(38:39)

我自己一个是看基金经理的观点,因为他们在投资一线,他们也会比较关注宏观。有一些基金经理会在定期报告或者路演里面,也会经常讲一些宏观的观点,我们也可以拿来做参考。有一些比较擅长宏观的基金经理,他们会讲的更细一点,也可以自己去看一下,比如过钧、刘彦春、张清华,他们经常定期报告都会详细分析,我们也可以学习一下。

(39:18)

另外就是有些宏观策略分析师,还有经济学家的观点,我自己比较关注的像辜朝明、付鹏、戴康、李春雷,我觉得他们分析得比较好。我们平时也可以关注他们的一些公众号,或者是直播路演,也可以跟他们学习一下。

我今天要说的内容就这些,也不一定对,就是我对自己这几年投资的一些反思,还请大家多多批评。还有几分钟的时间,大家有没有什么问题?

如何查美股的估值分位。美股估值分位可以查到,但是我觉得在美股投资,根据估值分位数做不是很准,美国这几年基本上一直是高估的状态,就没有低估的时候,但是不影响它股市上涨。它这几年长期都是保持一个比较高的位置,这个在雪球基金就可以查到。

(40:30)

一直说3000点,很多人都习惯看上证指数,其实上证指数确实从2006年开始就一直在3000点,最近也是3000点,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我们其实有些指数并不影响去关注,比如上证指数就不是一个很好的,根据上证指数来判断做都是决策的一个指数。一般我们会用至少是沪深300或者万得全A,这样的指数更能反映市场的整体走势,包括偏股基金指数,相对来说更能反映市场的真实情况。看偏股基金指数还是有创新高的。如果你只是根据上证指数来做一些投资判断,那这个判断很有可能会出错。

(41:37)

国内研究深,结果还是一样。确实现在行情不好,大家会比较丧气,但是如果真的能判断现在真的是一个市场低位,在现在加仓,你能够判断2021年的那种情况,能够减仓,还是有机会创造更多收益的。关键还是看你对研究够不够深入。我自己也是一直在学习,我觉得对基金的判断还是有一定的把握,但是对市场的把握也还在持续学习。我觉得我对国内的研究也不是很深。

(42:32)

中证800也可以,就是尽量选择稍微有点代表性的指数,上证指数确实不太准,拿它来开开玩笑说一直在3000点是可以的,如果你一直看上证指数去判断,哪怕是做技术投资可能也不会很准。

今天分享的内容就这些,谢谢大家,有问题可以在雪球上向我提问,再见

作者:雪球路演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4c1e87c3f88c609fcc66426defd6f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