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19家企业叫停NBA合作,李宁作为CBA战略伙伴10月9日大涨近4%,有望乘着“国潮”提速业绩。
作者:charlieH
一场由NBA休斯顿火箭队总经理莫雷发表的有关涉港错误言论引发的效应仍在扩散,截止目前,已经有19家NBA中国合作伙伴宣布暂停NBA合作,包括安踏体育、腾讯体育、咪咕视频、德克士、瑞幸咖啡、康师傅冰红茶、长虹、美菱、vivo、携程、一嗨汽车、蒙牛、李宁等等。据悉中国目前已经成为NBA最大的海外市场,估算每年NBA联盟从中国可获得1.5至2亿美元的净利润,可谓损失惨重。
不过另一边厢,收到消息刺激,与CBA(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有关的股票却迎来大涨。除了粤宏远、浙江广夏这些A股以外,港股市场最强当属运动品牌李宁。作为CBA官方战略合作伙伴,李宁在10月9日最高价达到25.65港元,创下9年以来新高,2019年以来的最大涨幅超过200%!
行情来源:华盛证券
要知道恒生指数到目前为止,年涨幅为负数,也就是说李宁在2019年远远跑赢了大盘。李宁是由著名的“体操王子”李宁先生在1990年创立,历经30个年头的发展,为何在今年可以在资本市场上如此大的飞跃呢?
体操王子李宁在赛场上取得了无数的世界冠军和奥运金牌,而这也为他在创办品牌,快速成长为中国体育用品龙头起了重要作用。在1990年至2003年期间,在李宁(第一任 CEO)和陈义红(第二任 CEO)的带领下,公司通过赞助亚运会、奥运会打响知名度,率先在全国广泛建立特许专卖营销体系。2001年张志勇出任公司第三任CEO,2002年确立品牌定位:“李宁,一切皆有可能”。
来源:国盛,华盛证券
在2004年李宁正式登陆港交所,也是首家香港上市的内地运动用品企业。2006年李宁成为第一个出现在NBA赛场上的中国体育品牌,2008年全世界观众见证了李宁在空中行走,于鸟巢点燃北京奥运会主火炬。从经营上看,伴随着品牌影响力加大,公司在这段时间里面借助经销体系迅速扩张网点,营收也从18.8亿元增长至94.79亿元,净利润从1.33亿元上升至11.08亿元。
来源:国盛,华盛证券
但是在2011年开始,李宁的营收利润出现下滑,经营上逐渐陷入困境,这又是为什么呢?原来在繁荣的盛景之下,李宁继续利用经销商渠道大规模开店,巅峰之时全国李宁店面高达8000多家。但在这个时候,国际大牌耐克阿迪达斯开始冲击一线市场,二三线又遇到以安踏为代表的晋江草根企业的崛起。
来源:国盛,华盛证券
当时李宁强调体育精神和冠军效应带来的收益,战略上避开基数更大、外延更广的篮球、足球运动,却把羽毛球作为最核心。2010年6月,公司战略更为激进,把目标消费人群转向“90后”(而据调查它有50%的消费者年龄为35至40岁),口号由“一切皆有可能”更改为“做出改变”,并决定向对手的大本营欧美市场发起挑战。而庞大的库存和下滑的营收证明了李宁的误判,2012年至2014年李宁连续亏损三年,付出了失去龙头地位的代价。
来源:网络
到了2014年底,李宁时隔16年重新出任公司CEO,重启“一切皆有可能”的口号。公司也延续上任CEO金珍君的批发转向零售的模式改革,同时定位转为“互联网+运动生活服务提供商”。在2017年李宁Young品牌重塑推出,2018年至2019年李宁产品在纽约时装周和巴黎时装周亮相,顿时引发一股强劲的“中国潮流”。
来源:网络
2015-2018 年,李宁营收从70.89亿元上升至105.11亿元,净利润由0.14 亿元上升至7.15 亿元。最新的2019年上半年,李宁实现收入62.5 亿元,同比增长33%;扣除一次性与经营无关的损益后净利润为 5.61 亿元,同比增长109.1%。从业绩和市场上股价的优秀表现来看,李宁走出了困境。
根据2018年数据,全球的运动鞋服市场是一块超过3300亿美元的大蛋糕,但是中国市场规模约为401亿美元,人均运动鞋服消费支出仅为28.8美元,相比较日本和欧美还有较大差距。不过根据Euromonitor统计,2018年中国运动鞋服市场的同比增速高达19.5%,未来五年有望整体规模突破650亿美元。也就是说在中国庞大的市场增长空间将会为愿意深耕价值、敢于创新的品牌创造机遇。
来源:国盛,华盛证券
目前李宁在经历了困境反转以后,营收和利润的增长都朝着非常优秀的方向发展。根据2019年中报数据,在港股的四大运动公司来看,李宁的营收增速仅次于安踏,净利润增速达到惊人的近200%。对此如大摩等券商更是给与了李宁29港元以上的目标价,李宁强劲的股价走势也不负众望。近期,李宁更是聘请了在优衣库原全球执行董事、优衣库中国首席运营官的高坂武史作为联席CEO。究竟优衣库在零售运营、库存、供应链管理,以及门店效率等优秀的管理模式能否融入李宁,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wind,华盛证券
风险及免责提示: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的个人立场和观点,不代表华盛的任何立场,华盛亦无法证实上述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原创性。投资者在做出任何投资决定前,应结合自身情况,考虑投资产品的风险。必要时,请咨询专业投资顾问的意见。华盛不提供任何投资建议,对此亦不做任何承诺和保证
本文来源于新浪集团旗下港美股交易平台华盛通APP资讯专栏,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