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侠郭靖黄蓉夫妇共育有一子二女:郭破虏、郭芙、郭襄。《神雕侠侣》完本时没有给出郭靖一家人的最终结局如何,关于他们的事迹,我们都是从《倚天屠龙记》中武林人士的只言片语中了解到的。在《倚天屠龙记》二十七章《百尺高塔任回翔》中,灭绝师太等人被赵敏设计关押在高塔之中,传掌门之位于弟子周芷若时,说道:
你已是本门掌门,我得将本门的一件大秘密说与你知。本派的创派祖师郭女侠,乃是当年大侠郭靖的小女儿。郭大侠当年名震天下,生平有两项绝艺,其一是行军打仗的兵法,其二便是武功。郭大侠的夫人黄蓉黄女侠最是聪明机智,她眼见元兵势大,襄阳终不可守,他夫妇二人决意以死报国,那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赤心精忠,但郭大侠的绝艺如果就此失传,岂不可惜?何况她料想蒙古人纵然一时占得了中国,我汉人终究不甘为鞑子奴隶。日后中原血战,那兵法和武功两项,将有极大的用处。因此她聘得高手匠人,将杨过杨大侠赠送本派祖师的一柄玄铁重剑熔了,再加以西方精金,铸成了一柄屠龙刀,一柄倚天剑......
但襄阳城破之日,郭大侠夫妇与郭公破虏同时殉难。
由此可知,郭靖唯一的儿子郭破虏在襄阳城破之时与父母同时殉难。郭芙夫妇的结局小说中并未提及,风舞个人认为,郭芙夫妇也和父母弟弟一起战死在襄阳。只有郭襄游历天下,虽然没躲过国破,却避开了人亡,开创峨眉派成为一代宗师。
天下父母心,没有父母不疼惜自己的孩儿。郭靖黄蓉作为父母,为什么没有在襄阳覆灭之前让郭破虏和郭芙离开,唯独放任郭襄?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首先,郭靖黄蓉对襄阳城的结局早有预判。
义助襄阳时的郭靖,早已不是儿时那个有些呆萌的“靖哥哥”了。郭靖天质纯朴,心地善良,心怀大义,使得他受到了众多前辈高人的垂青,武功精进,趋于大成。他随铁木真军队远征西域,武穆遗书中的兵法也得到了实践。黄蓉家学渊源,冰雪聪明,也曾随郭靖一起出征西域,出谋划策攻城略地。他夫妇二人深知蒙古军团的军事实力,也目睹南宋朝廷的腐败无能,襄阳能不能守住已不是问题,唯一的问题是可以守多久。郭靖来到襄阳,是“义之所至”,在《神雕侠侣》第二十回中,郭靖对杨过说道:
襄阳是大宋半壁江山的屏障,此城若失,只怕我大宋千万百姓便尽为蒙古人的奴隶了。我亲眼见过蒙古人残杀异族的惨状,真实令人血为之沸。......
郭靖又道:“我辈练功学武,所为何事?行侠仗义、济人困厄固然乃是本分,但这只是侠之小者。江湖上所以尊称我一声郭大侠,,实因我为国为民、奋不顾身的驻守襄阳,然我才力有限,不能为民解困,实在愧当大侠两字。”
在二十一回中,郭靖又道:“我与你郭伯母谈论襄阳守得住,守不住,谈到后来,也总只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着八个字。”
为国为民,侠之大者,郭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无愧大侠二字,他是抱定必死之决心留在襄阳,以全忠义。
其次,中国传统观念中,儿子是家族血脉的继承者。郭靖的女儿郭芙、郭襄虽然深受父母宠爱,但是在襄阳军民看来,郭靖大侠的传人只能是郭破虏。
郭破虏在小说中着墨不多,只知道他最后身死襄阳。百余年后,武林人士在忆及郭靖忠义之时,也要道一句“郭公破虏”,说明郭破虏并非泛泛之辈。为何这样说?历史上南宋襄阳之战是在1273年以吕文焕举城投降结束的,结合蒙古王子拖雷的生卒年代,我们可以推断出,郭靖此时大概七十岁左右,郭破虏三十岁来岁。古人自立较早,少年成名者比比皆是。郭破虏生长在战火之中,襄阳事务繁重,郭靖等人可能无时间教习他武艺神功,但是对于战争兵法必然得到郭靖的悉心教导。郭靖年老后,军务繁重力不从心,从小对战争耳濡目染的郭破虏顺理成章的接过父亲的责任,担当起驻守襄阳的重担,成为军民的主心骨。
最后,郭破虏无论身世地位,都不允许郭靖念及亲情让他离开,他自己也不能离开。
依照小说中的说法,襄阳能够在宋蒙前线屹立几十年不倒,完全是依仗郭靖一家的鼎力协助。郭破虏作为郭靖的儿子和后期的“主帅”,他的一举一动都关乎着襄阳城的安危。城中军民视郭靖为精神领袖,能够坚守城池,靠的就是郭靖及其家人的不屈精神的感染。郭破虏如若为了自己安危离开襄阳,城中民心即时就会崩溃,军心民心不稳,襄阳便不堪一击。此中缘由,郭靖深知,郭破虏亦深知。所以,郭破虏是无论如何都不能离开襄阳的。
襄阳最后是投降的。郭靖、郭破虏等人是在之前的樊城之战中力战殉国还是为保全城中百姓引颈就戮于蒙元,我们不得而知。只知道在历史的洪流中,英雄们为了天下苍生不计个人荣辱安危,实在令人钦佩。同时也感慨,做英雄难,做英雄的继承者更难。
郭芙是郭靖黄蓉的大女儿,少年时刁蛮任性,胡作非为。《神雕侠侣》中,许多读者最为不喜的就是这个砍断了杨过手臂的大小姐。我们不去纠结郭芙和杨过的爱恨情仇,只道郭芙、耶律齐夫妇的最终结局。
金庸先生没有明确道出郭芙的结局如何。我们从郭芙、耶律齐夫妇的日常举动中推断,他二人也在襄阳之战中身死。
首先,郭芙实在是算不上一个聪明人,她继承了母亲黄蓉的美貌,却没有继承黄蓉的聪明才智。也许是郭靖黄蓉的爱情经历了太多的坎坷,郭芙作为大女儿,受到了父母的极端宠爱。她真正的成熟,是为了救丈夫耶律齐向杨过下跪。《神雕侠侣》三十九回言道:
杨过叫道:“郭大姑娘,你向我磕三个响头,我便去救你丈夫出来。”
依着郭芙平素骄纵的性儿,别说磕头,宁可死了,也不肯在嘴上向杨过服输,但这时见丈夫命在须臾,更不迟疑,纵马上了小丘,翻身下马,双膝跪倒,便磕下头去。
郭芙作为长女,目睹了郭靖义助襄阳的全过程。在襄阳的宋蒙两军厮杀中,她的心智开始成熟。以前那个意气用事的刁蛮姑娘,渐渐有了沉稳和计较。她对杨过的这一跪,也预示了她的结局。郭芙知道自己内心中爱着的人是杨过,可她依然为了耶律齐去求这个令自己纠结了一辈子的人,可见在郭芙的内心中,“家人”的概念是第一位的。有此心境,无论最后郭靖等人做什么决断,她都不可能为了独善其身离开襄阳。郭襄像黄蓉,年纪轻轻就喜欢闯荡江湖,小东邪之称号也并非浪得虚名。其实郭芙真正的性格更像郭靖,把家人看得很重,小说中的她没有郭襄的潇洒,从来没有远离过父母。也许,在这个性格有些偏执的姑娘眼中,生死大事也比不上一家人的团圆。
其次,郭芙的丈夫耶律齐成为丐帮帮主,也表示着他们夫妇二人不会离开襄阳。耶律齐是辽国皇族后裔,蒙古丞相耶律楚材之子。后来家遭变故,逃到中原,娶了郭芙为妻。其为人正直、稳重,有领导才能,武功也不弱。耶律齐当了丐帮帮主后,辅助郭靖镇守襄阳。
丐帮与郭靖黄蓉夫妇渊源颇深,是其防守襄阳最为依仗的中坚力量。耶律齐是郭芙的丈夫,自然也是唯郭靖马首是瞻。在《倚天屠龙记》中,丐帮已经沦为“二流”帮会。曾经的天下第一大帮怎么会沦落至此?由此可见在当年的襄阳之战中,丐帮的精英力量已经消耗殆尽,使得丐帮几十年都翻不起身来。作为帮主和帮主夫人,耶律齐和郭芙的结局自不用说。
最后,郭芙的性格可能会导致她在襄阳的最后陷落前已然身死。上文说道,郭芙不算一个聪明人,虽然心智逐渐成熟,但是有些性格是改不了的,比如:冲动。
郭芙办事的特点就是爱冲动,骂杨过如此,砍杨过如此,跪杨过也如此。这样的性格放在江湖上,或许会有人说一句:“真豪杰。”可是放在两军对垒上,就是兵家大忌。襄阳防守战历经几十载,大小战役无数,郭芙在最后的十几年鏖战中,可能已经因为冲动的性格殉国了。
百余年后的武林人士在回忆前朝往事时没有提到郭芙,极可能是因为郭芙并没有活到城破那一刻。比如我们说起宋朝大将岳飞,也只会记得最后陪他一起赴死的岳云、张宪,谁又能忆起在他戎马一生中先期死去的将士?
这一切对于郭芙的身后名也许不公平,可我觉得,郭芙一定对此毫不在意。在她的心中,与亲人生死相伴才是一生夙愿。
首先,郭襄是“身在城中,心在城外。”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是郭襄爱慕杨过,虽然住在襄阳城中,但是心早已随着杨过的离开飞向江湖。二是郭襄出生在襄阳,虽历经战火,但是她有着“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心境。面对襄阳战争如地狱般的场景,郭襄并没有意志消沉,也没有悲天悯人,她的心永远向往着美好,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在《神雕侠侣》中,郭襄被金轮法王绑至两军战前,即将被烧死之时,
她初时自是极为惶急,但事到临头,心中反而宁静了下来,举首向北遥望,但见平原绿野,江山如画,心想:这么好玩的世界,我却快要死了。
郭襄的心是自由的,她没有像郭破虏那样身兼家族使命,也不像郭芙那样把心坐困孤城。正是有这样的心思,郭襄在对杨过爱之不得时,没有凄凄嘘嘘的虚度一生,而是游历天下,创建峨眉一派,成为了一代宗师。
其次,郭靖夫妇有意回护郭襄。郭靖为了襄阳城,不仅搭上了自己和妻子的性命,也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搭上了郭破虏和郭芙的一生。身为父母怎会不疼惜儿女?郭襄在历经磨难大难不死后,郭靖夫妇也有意让她远离襄阳的是非。在《倚天屠龙记》开篇章节中,郭襄“逃离”父母,在江湖中遍寻杨过踪迹,她知道杨过是有意回避她的一腔真情。郭靖黄蓉看遍世事,又怎会不知杨过用意?之所以忍着让女儿受尽情伤也对她放任不管,就是想让天性烂漫的郭襄离开襄阳,远离死亡。
最后,江湖豪杰、襄阳军民也于心不忍。协助郭靖驻守襄阳的能人志士,包括城中普通军民,在扩日持久的战争中,岂会不知襄阳的命运?他们身为南宋臣民,退无可退。可是襄阳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心是善良的。郭大侠为了防守襄阳殚精竭虑,为了保护百姓鞠躬尽瘁。大家焉能不知好歹?
相信依郭靖的性情,只要有人提出异议:郭襄为何不在城内与城共存亡?郭靖一定会召唤郭襄回城的。可是襄阳城破了,郭靖等人死了,南宋灭亡了,郭襄却活下来了。这也算给了郭大侠为国为民悲壮的一生一个小小安慰,老百姓的心永远是善良的。
作品均为原创,图片来自网络。
请关注风舞鹰翎。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