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在网络上看到
外出的吉首人有这样一个困惑
面对他人提问
你是哪里人?
吉首
吉首?吉首是哪里?
额……
当场你是不是很无奈
心里想:
吉首就是吉首啊
现在,小编告诉你怎么自信的回答
吉首也没什么
只是有跨峡谷跨度世界第一的矮寨大桥
有“小张家界”之称的德夯景区
有历史悠久的乾州古城
有湖南省三大文化旅游节庆品牌之一的吉首鼓文化节
……
要一一细数,
哪一个不是响当当的吉首名片
近日
又传来好消息
矮寨大桥入选“中国桥梁”闪亮名片!
创四项世界第一
1
大桥主跨1176米,为目前世界峡谷跨径最大悬索桥
2
首次采用塔、梁完全分离的结构设计方案
3
首次采用“轨索滑移法”架设钢桁梁
4
首次采用岩锚吊索结构,用碳纤维作为预应力筋材
中西部的对接重要通道
一桥飞架东西,天堑变通途。2012年3月,矮寨大桥建成通车,国家8条西部高速公路大通道之一的湘渝高速全线贯通。以前从长沙开车到重庆,全程需要16个小时,自此仅需8小时。
1936年9月,湘西第一条公路——湘川公路全线竣工通车。湘川公路中段横贯湘西全境,路面在崇山峻岭中盘旋俯仰,其惊险程度,超出人们想象。
其中一段离吉首不远,被称为“矮寨公路奇观”,这条盘山而上的公路仅长6.25公里,却修筑于水平距离不足100米、垂直高度达440米、坡度大小在70至90度的大山斜面上。特定的空间迫使公路左右回旋,转折13道锐角急弯,形成26截几乎平行、上下重叠的路面,就像一道陡峭的天梯。
史料记载,修筑这段6.25公里的公路,当年2000多位民工栉风沐雨奋战了整整7个月,200多人长眠于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在抗日战争中,这条公路作为衔接粤汉、湘桂铁路通向西南大后方的唯一通道,承担了重要的历史使命。
拥堵的车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车流量日益增大,矮寨盘山公路经常堵车,有时一堵就是大半天。
为加强与重庆等西部省市的联系,改变湘西落后的交通状况,湖南省委、省政府决定修建吉茶高速公路。
每日经过矮寨公路的车辆络绎不绝
“矮寨大峡谷是吉茶高速公路的必经之地,如何跨越天堑,成为当时的焦点与难点。” 矮寨大桥设计团队主设计人员、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桥梁院总工程师刘榕介绍,2004年起,由时任湖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副院长胡建华领衔的20多位桥梁设计师,就开始踏勘、设计。
面对矮寨大峡谷高差达500米的悬崖峭壁,设计师们曾一度陷入迷惘。修隧道还是架桥?
“该区域地质条件异常复杂,岩溶现象高度发育,大规模的溶洞、漏斗、天坑、暗河密布,隧道方案一个又一个提出,但一个个又被否决。”刘榕回忆,经过反复探索对比后,特大悬索桥飞跨矮寨大峡谷的设想逐渐占据上风,悬索桥方案比起隧道,优势明显。
设计团队跋山涉水,在跨峡谷地段周边几公里的范围选了7个桥位、8个线位,通过充分比选及对复杂地质情况的综合考虑,历经近4年的艰苦设计,才最终确定了大桥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方案。
悬索桥方案成为最终选择。2007年10月28日,吉茶高速公路关键控制性工程矮寨大桥破土动工,大桥为特大型钢桁加劲梁悬索桥,全长1073.65米,悬索桥的主跨为1176米。
挑战世界难题
在悬崖峭壁间横跨起一座桥梁,设计难,修建起来更难。
矮寨大桥指挥部副总工程师张永健介绍,由于湘西矮寨地处云贵高原山脉断层处,山高坡陡,地势险峭,矮寨大桥需要跨越1000多米的大峡谷,桥面距离峡谷底部高度达355米,施工难度在国际建桥史上十分罕见。大桥建设者一开始就与世界级难题狭路相逢
地形险要,桥面到峡谷底高差达355米,两岸索塔位置距悬崖边缘仅70至100米。
地质复杂,索塔处存在岩堆、岩溶、裂隙和危岩体等不良地质现象。仅在吉首岸索塔基坑附近就发现大小溶洞18个,其中最大的溶洞体积近万立方米。
气象多变,峡谷多雾,瞬间最大风速为31.9米每秒,严重影响施工测量和主缆架设。
吊装难,主缆及钢桁梁在300至400米高空架设,单件吊装最大重量达120吨。
运输难,土建工程运量大,仅钢材、水泥、砂石等材料运输总量就达18万吨。
承担施工任务的湖南路桥集团,曾被交通运输部授予“中国桥梁十大英雄团队”,先后承建了7座长江大桥。但“路桥湘军”面对矮寨大桥,也不敢掉以轻心,集中了全集团的技术优势兵力支援项目部,由集团副总经理盛希出任项目部经理。
“面对这么多世界级难题,当时我们脑袋也是一片空白,一到那里,水电没通,手机信号也没有,不知从何下手。”湖南路桥集团矮寨大桥项目生产部经理梁先勇介绍,作为先遣队,他们2007年9月到达时,施工便道还没通,从矮寨镇爬到工地,需要1个多小时,“米、菜、水都用背篓背上去,项目的地形测量、临建规划都是在非常艰苦的条件下完成的。”
两个月后,施工便道修通,“先遣队”才结束每天爬山的日子。
“最难忘的是2008年那场冰灾,冰雪让工地交通彻底中断,山上断水断电,没有水就把雪融化成水做饭吃。”湖南路桥集团矮寨大桥项目部吉首岸工区长苏巧江回忆,“房间阴冷潮湿,冷得像冰窖,但没有一个人当逃兵。”
“看守炸药库的老党员贺建德最让我感动,当时大雪封山,没水没电,连只狗都没有,那真的是孤苦伶仃!但50多岁的老贺硬是一个人在远离项目部几公里的炸药库坚持下来。”说起10多年前的事,苏巧江感觉就在昨天,“矮寨大桥可能是我一辈子干得最苦最难也最难忘的项目。”
面对艰难险阻,大桥建设者用“吃得苦、霸得蛮”的精神与不服输的血性,勇敢地挑战“天险”,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奇迹。
2008年至2009年,大桥两岸索塔搭建;2010年3月,进入主索缆施工阶段;2011年4月,大桥钢桁梁架设启动;2011年8月,大桥钢桁梁全桥合龙;2011年12月,大桥主体工程全部完工;2012年3月31日,大桥正式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