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道明:敬畏是最大的动力 认真是最好的态度 谦逊是一辈子的财富

2019-09-25   得着说

娱乐圈就是一个浮华的名利场,进来的人不可能想出去,出去的人削尖了脑袋想进来,管他是顶级流量的“小鲜肉”,还是演技超群的“老戏骨”,即便对“粉丝经济”、“营销炒作”又爱又恨,却早已深陷资本运作的游戏,自觉不自觉的成为利益共同体的一分子。

面对看不见的资本指挥棒,没有人能清高到独善其身,按照自己的喜好做一名演员,这便是混在圈里的人,逃不掉的命运。

深谙资本运作之道的冯小刚,对陈道明的评价是:一个清高到只肯在戏里低头的人。所谓的“一人一世界”式的自我实现,有也只有像陈道明这样,早已功成名就却依然深藏功与名的传统演员,才能够真正做到。

与影视娱乐圈若即若离,被无数次形容为“太清高、太做作”,听到这些评价,陈道明只是微笑着,不做声。

从艺了40年,囊括了国内所有重要的表演奖项和荣誉成就,担任了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早已无需证明什么的他,便是演艺圈中的那股清流,虽博学多才,却清心寡欲,虽是看透了的旁观者,却是从不搅局的当局者。

任何一个角色都很好,演戏就是遗憾的艺术,这是陈道明的敬畏。

他热爱自己演员的身份,尊重艺术、尊敬观众,正因为这种始终如一的敬畏感,令他在这么多年依然肯钻牛角尖,非要把一个人物演活了、演出彩才肯罢手,哪怕《我的前半生》中带有客串性质的老卓,亦是如此。

严于律己、不忘初心,这是演了这么多年戏的陈道明最大的人生感触。塑造令人信服、表达创作意图人物是最终目标,陈道明是一位“用戏驱动”的演员。

所谓“入木三分”,他在《末代皇帝》做到了,所谓“神还原”,他在《围城》做到了,至于《康熙王朝》中,被观众奉为一代经典的“康熙皇帝”,以及剧中“正大光明匾”一折,足以令其他演员吃足了老本和资历。

见好就收?偏不!这是陈道明的态度。

“老戏骨”是戏堆出来的,表演其实是一种独特的经验艺术。很多跟陈道明对过戏的演员,都知道他只要一上戏就特别认真严肃、一丝不苟,哪怕一点小细节都逃不过他的眼睛,为对手说戏、协调大家的状态甚至自己“加戏”,陈道明没少干过。

他不是导演,却是一名资深的演员,只干自己分内的事儿。他想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经验和总结,最直接的传递给和他搭戏的演员,他不是针对谁,针对的其实还是他自己。这是为自己的戏负责,也是为观众负责。

看他塑造人物总那么是轻松随意很洒脱,却特别见功力。演员演得是戏,但归根结底表现得还是文化与生活,没有厚重的积累和储备,做不到厚积薄发是不成的。

都知道陈道明平常最爱干的事,就是跟个“宅男”似的窝在家里,看书、写字、看剧本。只有那种能让人沉下心来的淡薄生活,才能让人安静下来,把事情想清楚、看透。

看不惯那些一窝蜂的跟风炒作、赚完钱转身就走的资本,身为圈里人的陈道明,深知中国有很多好演员,却得不到好的机会。短视的资本让影视剧市场乌烟瘴气,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陈道明看透了、说透了,他有自己的希望,那就是“都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