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炼内功”
9月325.7亿元,同比+1.6%;
10月317.4亿元,同比+1.1%;
11月548.5亿元,同比-3.5%。
在经历了连续3个月微增和下滑后,2023年12月,化妆品零售总额终于迎来了近10%的同比增长,一扫此前阴霾。然而,从全年市场表现情况来看,化妆品零售总额的增速却并没有跑赢社会消费品和全国GDP的大盘。那么,今年行业将何去何从?
12月+9.4%,零售总额仅回到3年前水平
今日(1月17日),备受关注的2023年中国经济“成绩单”正式发布。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经初步核算,2023年全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26.0582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2%。
与此同时,国家统计局今日还公布了2023年1-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数据,为471495亿元,比上一年增长7.2%。其中,2023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550亿元,同比增长7.4%。
具体到化妆品行业,数据显示,2023年12月,化妆品零售总额为323亿元,同比增长9.7%,环比上月(548.5亿元)则下降了41.1%。不过,对于化妆品行业而言,每年的11月有双11大促,因此12月的数据环比下降也属于正常情况。
回顾去年全年化妆品零售总额的趋势走向,可以发现,去年同比增速最高的两个月份为4月和5月,分别是24.3%、11.7%,这两个月的零售总额分别为276.2亿元和329.8亿元。而7月和11月则是全年中录得负增长的两个月,同比下滑分别为4.1%、3.5%。其余月份则均保持着个位数的增长,这其中除3月、8月和12月的增速超过了9%外,其余月份的增速均未超过5%。整体呈现较为波动的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2023年12月的增速较为可观,但这也与上一年(2022年)12月化妆品零售总额的数值较低有一定关系。青眼梳理近10年来12月的化妆品零售总额发现,其中2022年12月是唯一录得负增长的年份,且下降幅度高达19.3%。可以看到的是,2023年12月在2022年的基础上实现了9.5%的增长,并不能代表明显的回暖迹象。
而从历年12月化妆品零售总额的绝对数值上来看,2023年12月323亿元的零售总额也仅仅是回到了与2020年12月(324.2亿元)差不多的水平,甚至还不及2021年12月(341.4亿元)。因此,有行业人士认为,“12月看似有较高的增长,实则只是一个假象而已。”
2023年卖了4142亿元,增速“拖后腿”
另值得关注的是,虽从单月上来看,12月化妆品零售总额的增幅超过了社会消费品(7.4%)。但从全年来看,今年化妆品零售总额的增速却“拖了后腿”。
具体来看,2023年1-12月,全国化妆品零售额为4142亿元,同比增长5.1%,这一数值明显低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7.2%的整体增速,同时,也不及全国5.2%的GDP增速。
有资深行业人士称,这几乎是近10年来,化妆品全年零售总额同比增长首次落后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有点令人唏嘘。”
不过,就化妆品行业自身的发展趋势来看,整体依旧是向好的趋势。青眼通过梳理近10年化妆品的零售总额来看,除2022年录得了4.5%的负增长外,其余年份均保持着稳步增长的势态,且2023年的化妆品零售总额为10年新高。
然而,从增速上来看,在实现了正向同比增长的9个年份里,2023年的增速却是最低的,仅有5.1%。其余8个年份的增速均保持在8%以上,且在2014年、2015年、2019年和2021年这四个年份里还实现了10%(含)以上的增长。由此也可以看出,化妆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开始有所放缓。
“稳住就是赢了”
2023年是疫情后恢复的第一年,各行业的年终“成绩单”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该行业的发展韧性。就化妆品行业而言,“难”几乎成为去年整个行业的底色。
去年,全行业可谓是破产潮、注销潮接连不断。据青眼近期的不完全统计,2023年共有43家化妆品企业走向破产,其中还不乏有着20多年历史的老牌企业(详见青眼文章《今年,40余家企业走向破产!》)。此外,根据多个省份的监管层发布的化妆品生产许可证注销公告显示,还有150家企业注销了《化妆品生产许可证》,其中广东省注销数量最多,达到88家。
并且部分资深人士还表示,“今年,行业破产倒闭潮或许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由此可见,行业寒冬仍未过去。在这一背景之下,不少行业人士纷纷表示,“稳中求进”是今年企业的关键词,甚至还有人称,“稳住就是赢了”。
不过,行业中也不乏一些“尖子生”选手,仍十分看好今年的发展势头。近日,上海某头部工厂的负责人即向青眼透露,“今年一季度,公司新建的总部&研发大楼就要奠基了,我们今年的业绩有望增长30%。”此外,广州不少工厂的负责人也表示,今后将专注某一细分领域,不求“大而全”了,转做“小而精”的业务。此外,不少品牌方也在不断加码研发领域的布局。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不少法规人士认为,“明年完整版安评的政策是否会如期落地,也关系着行业的整体发展。如果按规定期限执行,估计届时又会有一批企业撑不下去。”据青眼了解的情况,目前已有部分企业正在积极准备完整版安评的资料,广州一原料公司即表示,“公司70%的原料已做了安评”。
有行业资深人士认为,当市场行情普遍不好的时候,修炼企业/品牌自身的内功就显得尤其重要了,这个时候就需要沉淀和蓄力。一旦当市场行情回暖时,再奋力一搏,才有希望把失去的找补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