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麦克阿瑟叫嚣着要给中国点颜色看看,26枚原子弹已经准备就绪了。可令人没想到的是,演讲结束几小时后,杜鲁门直接下令:解除麦克阿瑟的职务!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麦克阿瑟会准备26枚原子弹?他的职务被解除与这次演讲有着怎样的关系?杜鲁门又为何要解除他的职务呢?
事情还要从1950年6月25日说起,朝鲜和韩国在“三八线”附近不断发生冲突,最终两国打起来了。
朝鲜军队在战争初期节节胜利:6月28日拿下了汉城(首尔);7月20日把大田占领了;7月24日占领了木浦;7月31日又占领了晋州。韩国国防军和美军被一直逼退到釜山。此时的朝鲜军队所向披靡,已经占领了朝鲜半岛90%的土地,92%的人口。
此时,麦克阿瑟一面强令美军第25军“不准再后退一步!”,一面又与其他高级军官商量,准备实施仁川登陆计划。
在麦克阿瑟的亲自督战下,在美英两国百艘军舰和数百架飞机的掩护下,美军第十军团顺利登陆仁川,和釜山附近的部队会合,将朝鲜军队打得节节败退,甚至一度逼近鸭绿江。
10月,志愿军参战,一上来就给美军打了个措手不及。但麦克阿瑟依旧自信:世界上没有哪支军队可以击败“联合国军”。他甚至在11月24日向全世界宣布:美军即将发动一个可以一举结束战争的行动。
单从这句话,不难看出麦克阿瑟的傲慢和对中国军队的轻视。不过很快,他就要为他的傲慢无礼付出代价了。
从1950年10月25日到1951年1月8日,彭德怀连续发动了三次战役,直接将“联合国军”打退到三七线南北地区。这下,麦克阿瑟就成为了全世界的笑话。
要知道麦克阿瑟过去可是西南太平洋战区盟军司令、盟军最高统帅;而彭德怀过去只是西北野战军司令员、西北军区司令员。众所周知,美军各方面比如人数、武器装备、伙食等都优于志愿军,堂堂“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居然干不过一个军委副主席彭德怀,还被打回了“三八线”,这老脸肯定是挂不住的。
恼羞成怒的麦克阿瑟决定使用原子弹,这才有了1951年4月11日的那段话。如此疯狂的想法,杜鲁门和华盛顿方面会同意吗?
几个小时后,答案就出来了——麦克阿瑟收到了杜鲁门的解职通知。
但实际上,杜鲁门也是支持使用原子弹的,甚至还将自己的想法付诸了实践:1951年4月,他将配备有原子武器的B-29轰炸机部署到关岛,并将消息传到毛泽东那里。还命令国内尽快完成原子炮的研究。
那为什么杜鲁门最后会转变态度呢?
笔者认为原因有三:
第一,二战刚结束不久,各国都元气大伤。当初就是投放了两枚原子弹,才加速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投降。若在这个时候,对志愿军再次使用原子弹,无疑是向世界宣战,也是把自己的野心公之于众。杜鲁门和华盛顿方面还不敢这么做。
第二,不管怎么说,韩国背后有美国撑腰,朝鲜和中国的背后可是有苏联。老毛子,美国暂时还不敢惹,只敢勾结其他国家进行“冷战”。
第三,原子弹杀伤力极大,若是想把原子弹用在朝鲜战场上,就必须得让美军撤出阵地,否则就会误伤队友。更何况现在美国的战略重点是欧洲,并非东亚。
事实上,即使美国撤了麦克阿瑟的职务,也并不意味着美国就停止了对中国的核威胁。他们因为各种因素不能使用原子弹,但却一直在研究比原子弹威力小一些的“原子炮”等武器。甚至在放弃研究之后,遇到点事,就会对中国进行核威胁。这样的威胁直到中国成功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才结束。事实证明:只有拥有足够的武力,才能有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