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的年味:新春佳节将至,各地风俗大有不同,看山东如何过新年

2024-01-16     资深人士说文史

原标题:山东的年味:新春佳节将至,各地风俗大有不同,看山东如何过新年

春节是在我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新春佳节,举国同庆,贴对联,包饺子,走亲戚,送走一年的喜怒哀乐,以最好的风貌面对来年的点点滴滴。

如今新春将至,各地也都开始备年货,为即将到来的新年做准备,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齐鲁大地上有哪些年俗。

从传统意义上来讲,山东许多地方的年节从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其中,除夕,正月初一和正月十五是最隆重的。

一、赶年集:在购物渠道上不如今天方便的年代,年货大部分都是从集市上储备,即便是如今网购如此便捷之时,年集也依旧是绝大部分人购买年货的主要途径。

年集不同于往日的普通集市,其规模更大,人数更多,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物美价廉,人们会选择在年前的某一个集市买购直至元宵节所用的东西,方便除夕晚上的年夜饭以及年后招待客人。

像是青岛李村大集,莱芜颜庄大集,莱州沙河大集,这都是山东各地传承了上百年的集市,一到年下,集市上可谓是摩肩接踵。

二、花样面食:山东以吃面食为主,很多家庭会在年前备好直至元宵节之前需要吃的馒头,饺子,馄饨之类的食物。

宁阳县春节吃馄饨,称为“填仓”,而在孔府所在的曲阜一带,年前会有“蒸壮”的场面,各家各户都会准备各式各样的面食,由“烧火户”来烧火,蒸出各式各样的馒头,正月初一这天,他们在收压岁钱之前会先用手摸一摸家里备好的饭食。

而在济南的诸多地方,过年会蒸一种“花馒头”,一个馒头分为好几层,寓意节节高升。

另外,在过年时,除去贴春联之外还会在厨房供灶神,请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三、请家堂:除夕这一天,除去放鞭炮,贴春联之外,山东很多地方还要举行一场非常重要的仪式,那就是‘请家堂’,将已经逝去的先祖亲人请回家过年,为他们专门摆上香案,有的还要挂上“家堂轴子”,许多地方在仪式结束后会在门口横上一根木棍,喻意家中亲友团聚。

正月初一这一天拜年之时,所有的后辈都要去香案前行跪拜礼,以表示对先祖们的尊敬。

请完家堂后还要进行‘送家堂’的仪式,有些地方在初二上午进行,有的地方会在初五晚间进行,意为将请回家中的祖先送回,期望他们能够保佑后辈们来年顺顺利利。

四、走亲戚:在全国很多地方,已婚的女生都是在正月初二那天回娘家探望,不过在山东烟台,济南,聊城等地却有更加细致的规定。

女儿出嫁后,若家中还有父母便在正月初三这一天回娘家探望,但如果父母双方均已离开人世,那便是正月初三这天去兄长家探望。

不过无论是哪一天,妻子,丈夫以及他们的子女去拜年都一定会拎着大大小小的礼品,有几个舅舅的还要挨家挨户的上门拜访,长辈们畅谈这一年来的点点滴滴,孩子们也能放下繁重的课业,自由自在的玩耍,场面好不热闹。

而过了初三,朋友们便都开始走动,大街上随处可见来往走亲访友的车辆。

五、逛庙会:逛庙会是一种古老的娱乐方式,集吃喝玩乐于一体,是让人心驰神往的民俗活动。

在山东春节期间逛庙会是不少地方的传统风俗,例如青岛的天后宫庙会就闻名全国。

在庙会上,我们能欣赏到很多平日里难得一见的传统技艺,例如,皮影戏,舞龙舞狮,划旱船等等,现场的呐喊声都是一浪高过一浪,群众的欢呼喝彩声几乎能响遍大江南北。

除了这些娱乐项目,人们还能看到一些民间艺人在街头捏糖人,画糖画,扎纸灯笼,街面上人来人往,一片欣欣向荣之景。

在齐鲁大地上过年的风俗还有很多很多,除去上述这些,还有我们熟知的贴春联,放鞭炮,拜年,送压岁钱,守岁等等,元宵节那天,也会吃汤圆,踩高跷,放花灯的活动,这一项又一项的仪式,无不体现着人们对春节的重视。

春节是一年的结束,也是新的一年的开始,承载的是每一个中国人最美好的祈愿。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9f93a1709fe53b6d01b363bee754cc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