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世界历史,古今中外,极具影响力的军事家有哪些?建立马其顿王国的亚历山大大帝算一个,古罗马帝国奠基者凯撒大帝算一个,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拿破仑也能入围,建立史上最大的帝国,蒙古帝国的成吉思汗应有一席之地,要说影响力最广泛,应该是伟人毛泽东。
在多个公认的十大军事家排行榜中,排名世界第一的是毛泽东,他是世界公认的战略军事指挥家。毛泽东指挥的战役很多,“四渡赤水”是他的得意之笔,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抗美援朝战役,都在毛泽东军事生涯中留下浓重的一笔。那么,毛泽东第一次指挥的战役是哪个?有人说是土城战役,但早在青年时期,无一兵一卒的毛泽东,军事才能就大显身手了。
1917年,毛泽东还在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院读书,这是一所接受了近代民主教育思想和西方先进教育理论的学校,吸纳的学生基本都是近现代的先进思想青年。当时学校的课程设置较为齐全,并且注重实际应用,就读于这所学校的毛泽东受益颇深。
当时学校课程中有一门是兵器操练,对学生进行军事训练,学习军事常识,增强学生对于军事战争的了解。但是让学校感到无奈的是,大多数学生对这门课并不无兴趣,毛泽东是其中为数不多积极响应学校安排的学生。
为此,学校不惜大费周折在课外组织了学生志愿军,并且为了强化兵操课程,还在以往的基础上增加了许多新的军事训练项目。其实,湖南一师并非不了解学生对于军事训练的抵触,只不过,当时的形势实在太过于紧张,湖南一师的这种做法,一方面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让他们多学些知识和本领,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对付黑暗混乱的时局,是不得已而为之。
而事实证明,湖南一师的做法是对的,正是他们组织的这支志愿军,在后来面对北洋军阀的时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压在人民身上的皇权的强权被移开,民主自由的思想逐渐地被更多人接受,一时间,人们无不开始憧憬自由平等的生活,但是,封建王朝虽然被推翻,可中国社会却没有接着步入国泰民安,而是开始了连年的军阀混战,民众的生活再次变得水深火热。而在军阀混战中,湖南首当其冲。
因为湖南地处军事要塞,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因此,湖南成为了南北军阀争战的场所。而更巧的是,湖南一师又处于整个湖南的交通要塞,后院比邻湘江和粤汉铁路,拥有两层宽敞的楼房和阔大的院落,一时之间成了求之不得的兵营与操场。仅仅是毛泽东在校的5年内,湖南一师就被北洋军阀强占了3次,小规模地骚扰不计其数。
这也是为什么湖南一师会选择组织志愿军的原因。毕竟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组织的学生志愿军虽然不能与军阀的大部队抗衡,却能抵御散兵游勇的捣乱,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学校的安全。当时,虽然学生对军事训练的兴趣不高,但是他们却也能清晰地认识到当时的局势,因此,学生们报名参加志愿军的很多,几乎占了全校学生总数的四分之一。
为了方便指挥,学校把大家编为一个营,兵式操教员任营长,连长、排长和班长则由学生担任。毛泽东也积极参加了学生志愿军,并且被大家推举为连长。
虽然志愿军的武器非常的简陋,但是学生的训练却非常认真,上起营长下至士兵,全是清一色的木棍,即便如此,大家却做到了“昼夜梭巡,警卫非常”。而正是有了这支志愿军,湖南一师的校园秩序才能大体上保持着稳定。
当时,湖南的主政者如走马灯般换来换去,这让本来就不稳定的局势变得更加的模糊,直系北洋军阀的干将傅良佐做了湖南督军并兼省长,还没坐稳屁股就同桂系军阀开战。然而 他不是桂系的对手。
1917年11月,傅良佐被打垮,为了保命赶忙逃出长沙,并且一路向湖北狂奔,而那时其他军阀的部队尚在衡山、湘乡一带,长沙因为它的逃离变成了一座空城,这一消息一经传播,各路军阀都拼命来补空缺,战火又再一次燃烧起来。11月中旬,战事逼近长沙,风声鹤唳,人心惶惶,社会秩序完全失控,局面一天比一天紧张。
北洋军阀王汝贤部遭遇失败,侥幸活下来的散兵游勇向长沙多地游窜,甚至打起了骚扰湖南一师的主意。要知道,虽然王汝贤部是残兵败将,但是作为正规的军人,他们的军事素养是比一般的学生要高出很多的,因此,此事在当时的湖南一师引起了一阵恐慌。
但是在众多或不知所措、或愤怒的学生中,有一个人却一直临危不惧,更是在后来的危难中指挥若定,巧施计策退敌,这位学生就是当时身为学生志愿军连长的毛泽东。
当时,兵祸来势汹汹,学校打算让学生转移,学监方维夏认为,南郊有作战危险,全体师生最好集体到城东5 里的阿弥岭暂避,避免与军阀交战的造成大规模恐慌和人员伤亡。于是,撤离的消息传开,师生们回去以后,忐忑不安地等着学校的号令,可是等来等去却没有任何动静。
原来,担任学友会总务的毛泽东极力反对师生们外出暂避。他匆匆找到校长,表明了他的看法,认为外面战事混乱,学生对外面的情况不熟悉,外出暂避凶多吉少,但是学校墙高宅深,可以为学生做掩护,再利用学生军做护卫,击退散兵游勇的可能性很大。
针对毛泽东的建议,校长深思之后觉得有理,于是同其他几个主事者展开商议,最后决定坚守学校,不外出避难。随后,毛泽东充分发挥了他的组织才能,领导学生志愿军展开紧张的护校行动。
他想到农村人护院的办法,在校园的墙头上插满削尖的竹子, 又在学校门口和校内主要通道上布置了岗哨。溃退的散兵游勇成群结队,越来越多,他们路过一师的门口,想顺手抢掠几个学生,但见学校岗哨林立,知道校方做了防范,一个个灰溜溜地 走了。
不过,形式虽然没有变得更加严峻,但是总指挥毛泽东一点也未松懈,他知道前方战事正酣,大批溃兵还在后头,需要认真对待。
果然,11月15日中午刚过,支援傅良佐的北洋军第八师王汝贤部被打败了,一个个丢盔弃甲,由株洲、湘潭一线沿粤汉铁路溃退下来,速度快的已经到了离一师十多里的猴子石。慌乱中的溃散官兵只听说长官傅良佐已经逃走,却弄不清长沙城内虚实,不敢四处乱窜,只好在湘江边上徘徊观望。
毛泽东看到这种状况,不由得焦急起来。他想,这些溃兵多是亡命之徒,一旦知道长沙是座空城,必然会肆意烧杀抢掠,全城几十万人包括一师师生,将会遭受一场浩劫。必须赶快想个法子,赶走这些残兵败将,保护好一师校园和更多的群众。
就在此时,大批溃兵到来的消息迅速传播,使一师师生惊恐不已,谣言四起,人人自危, 有的甚至后悔没有出城躲避,担心兵祸随时袭来。
可是,毛泽东却镇定自若,他不顾个人安危,到猴子石察看情况。看到乱兵越来越多,暗自思忖起来,突然机上心头,在他看来,这些不知城内底细的家伙,如同一群惊弓之鸟,几乎完全丧失战斗能力,眼下一击即溃,如果再不把他们赶走,时间越长则越危险。
毛泽东回到学校之后,立即向校方提出一个大胆建议:把学生志愿军组织起来截击溃兵,出其不意,以多胜少,一定可以把他们赶走。对此,校方经过细致商讨认为可行,并让他担任这次行动的指挥。毛泽东挑选了 100多名胆大力强的同学做好准备,同时又派人拿了学校的公函,到城南区警察局请求他们增援。
晚饭后,警察们到来,毛泽东进一步增强了必胜的信心。而当此之时,那些溃兵们也在城外等得不耐烦了,正在成群结队向长沙城内移动,很快就要洗劫学校,情况异常危险!
毛泽东得到这个消息,立即做了布置,令拿木枪的学生军把守校门,握真枪的警察占据 山头,大部分防守力量放在校后,在溃军官兵提心吊胆行进的时候打响第一枪。
本来袭来的就是残兵败将,刚经历了失败正心下恐慌,一下子就被突如其来的枪声、呐喊声给吓蒙了, 以为陷入桂军的重围,于是你拥我挤乱作一团,稀里糊涂放弃了抵抗。毛泽东派人命令他们放下武器,后退几十步听候处理。溃兵们争先恐后把枪扔下,老老实实退到学校前坪。
第二天,湖南商会的老朽听见了此事大感惊奇,深为一师学生军的做法感动,同时又害怕溃兵再生祸乱,很快筹集了一笔款子,分发给这些残兵败将,路近的5元,路远的7元,驱赶着他们上了开往武汉的火车,一场乱兵之灾化险为夷。
这是毛泽东的第一次军事指挥行动,他临危不惧,指挥若定,保护了学校的安全,避免了乱兵祸害。湖南一师的师生纷纷称赞道:“毛泽东通身是胆”。他的同班同学邹蕴真问道:“万一当时败 军开枪还击,岂不甚危? ”毛泽东笑笑说,败军若有意劫城,顶天晚上必将发起进攻,既然溃军没动,必然就是心有畏惧且对形势不熟,犹如惊弓之鸟一般,一有风吹草动定然溃败。
多年之后,毛泽东在一次闲谈中还提到这件事,说他搞军事,那是真正的第一次。而这一年,他才24岁,军事才能并不在乎兵多将广,毛泽东巧施妙计智退北洋军,展现天赋异禀的军事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