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钱要注意了,5 家银行被通报,已有储户中招

2022-02-28   李艺南

原标题:存钱要注意了,5 家银行被通报,已有储户中招

引言:

我国储蓄率位于全球第一,老百姓们喜欢把手中的闲钱放入银行赚取利息。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年轻人相比老一辈人比较节俭,家里很多老物件坏了也舍不得扔,总觉得修一修还能用,他们把平时舍不得花的钱都存进了银行。相反,由于消费观念的变化许多年轻人没有存钱的意识,常常赚多少花多少,只要当下快乐了就好,从不去想以后要如何生活。

当然,还有部分人存不到钱是因为生活所迫,刚上班不久就要面临房租、交通等各种杂费,基本生活都捉襟见肘更别提攒钱了。因为种种原因导致我国储蓄率开始呈现下降趋势,其中的原因不用多说相信大家也都知道。如今储蓄的主力仍然是老年人,据了解截止去年年底我国人均存款不到六万,许多90后出现负债累累的情况。

存款的好处在于就算你突然失业或是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在没有经济来源的时候可以给予一定缓冲的时间。再加上生活中突发状况很多,万一遇到用钱的时候也不至于慌乱。毕竟成年人都要面子,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愿意开口借钱。由于存款的数额没有标准,所以大家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攒钱。

每个月几百块虽然不多,但是一年下来就能看到明显变化。比起理财人们更愿意把钱放进银行,因为理财是门学问,如果什么都不懂就贸然把钱投进去,很大可能性会竹篮打水一场空,搞不好连本金都赔进去了。但银行不同,一年到头什么也不用做就可以稳赚利息,相对于基金股票那些比较稳定、安全。

虽然存钱是件好事,但是还是要提醒大家注意:自2020年以来有5家银行被通报,已有储户中招。从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的通报来看,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银行涉及5家,分别是:兴业、农业、光大、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和北京农商银行。根据通报可知,案例主要侵害了个人用户和企业用户的财产安全、知情权等。

其实大部分人对于金融行业的认识不深,甚至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中国银行保险监督委员会的提醒让大家提高了警惕。下面我们就根据银保监会的分类给大家罗列一些问题,避免大家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第一:自营和代销分不清楚。有些理财产品捏准了人们对银行的信赖,所以经常给储户推销一些超过自身认知或难以承受风险的产品。

第二:捆绑销售。它主要侵犯的是储户们的知情权,因为银行的业务服务很多,经常有付费开通业务的情况,例如买了甲就必须要开通乙,否则会影响正常使用。如果银行事先征求储户同意还好,关键是这些捆绑销售大多都是默认用户知晓并同意,一旦开通就要交钱,到时候储户们有苦也说不出。

第三:默认选项的设置。这种做法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储户们的自主选择权,有点“霸王条款”的意思。多数情况下银行会给储户提供档位的选择,但为了维护银行的利益,他们会把有利消费者的选项藏起来,给出的选项都是对银行有利的。这三类问题都是存款时最常见的问题,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

赚钱并非易事,是我们花费了时间和体力换来的报酬,所以存钱时多长个心眼,不能因为是银行就百分百的信任,否则吃了亏也不知道。当然,大家也不用太过担心,毕竟国家对银行的监管力度很严格,最大程度上保护老百姓的利益不收伤害。如果你在银行的存款金额和利息加起来没有超过50万,那么就算银行破产你也能得到全额赔偿。

结语:

对待存款我们一定要理性,不能被眼前的一点利息冲昏头脑。很多地方银行为了和国有银行抢生意,会将利率再提高一些,以此来吸引储户的注意。当然,有些人觉得银行利率太低想选择其他的理财方式也未尝不可,小额定投是现在很多年轻人的首选,相比活期存款定投的收益比较可观,适合那些有存钱打算但是一直存不下钱的人。定投虽然可以间接约束大家花钱的行为,但是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我们要从心底里认识到存款的好处,而且在理财时要根据自身的经济情况来选择合适自己的,不要盲目跟风,毕竟人跟人的情况不同、抵御风险的能力也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