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在看古装剧的时候,经常会看到一幕,就是皇上正在和大臣商议事情,这时候忽然外面有人进来,喊:报皇上,大事不好,哪里传来了战乱,而这个进来禀报皇上的人通常是累的半死。说到这里,大家都知道这种消息通常是非常紧急的,而古代最紧急的事情要传到京城里来都是八百里加急,那么到底什么是八百里加急呢?
首先在这里给大家说一点,现在的一里是500米,不过古代的一里是415米,还是有点差别的。古代传送东西有专门的中转站,也就是大家熟悉的驿站,一般每隔20里就有一个驿站,间隔还是比较短的。由于古代的交通是非常不方便,所以传送什么消息通常要10天半个月的,但是有一些消息是非常的紧急,要以最快的速度传送,所以就有了八百里加急。
古代传送公文一般是马上飞递,凡是标上这四个字,是明确规定速度不能少于每天300里,而如果一些更紧急的东西,会增加到每天500里,600里,而800里就是极限了,超过800里,不要说马受不了,人也会受不了的。不过这里大家可能有一个误区,就是这个马并不是千里马,一是因为千里马很少,二是千里马也不可能一天不休息,所以都是用很多匹快马接力,如果一个马体力不行了,就赶紧换下一匹马,并不是只用一匹马。
这时候驿站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因为驿站要提前准备好马和物资,要做好接力的准备,不能有一丝的耽搁。在古代也是有不少的诗人描写过这种景象,比如说唐朝岑参曾写过:“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流星。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当时唐朝的安禄山叛变时,安禄山发动叛变的地点是范阳,距离华清宫是三千里,而唐玄宗是在第六天的时候知道了这个消息,也就是说当时的马是一天跑500里,也是非常快了。
不过古代运输东西有一个很致命的缺点,就是不安全,容易遇到土匪。比如说宋朝的时候,公孙胜等人就是截了生辰纲,所以被逼无路,上了梁山。古代的土匪是不少的截东西,成功率还是比较高的,但是凡事八百里加急的东西,他们是想都不敢想。其实说白了就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不敢,古代负责八百里加急的人,他们的身上都有黄色的旗子。可以说这个黄色的旗子就相当于皇上给的通行证,全国通用,凡是有拦截的,格杀勿论。
你凡是敢动八百里加急的案件,不管你逃到哪里去,朝廷都不会放过你,而且一定是重罪,连家人都会受牵连。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些土匪也知道有一些消息是关乎到国家的安危,一旦国家没了,他们肯定是要倒霉的,所以很多土匪还是有国家大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