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时常感叹,中医文化博大精深,上自坟典,下迨国朝,几千年的文化传承,在人类文化群星的大宇宙中,独树一帜,且经久不衰。而且,中医药不仅自身能够兼收并蓄,而且还能渗透到诸多领域,经史子集、文史哲医,既独开一道,又密不可分。
魏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在《养生论》里有这么一句话,“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意思是如果心情烦闷,可以弄点合欢,如果心情愁苦,可以弄点萱草,这样会让人消除郁愤,忘记忧愁。也正是因为这句话,后世人们便给萱草起了一个新名字——忘忧草!
萱草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植物,对于文献考证,发现最早记录这种植物的却是《诗经》,早在《诗经》里就有“焉得谖草?言树之背”的句子,而这里所说的“谖草”就是萱草。那么,这个萱草究竟是什么植物呢?古人眼中的萱草在现代究竟是否还存在呢?于是,需要进行本草考证。
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萱草究竟是什么植物,但是见到了很多人可能会一拍脑门,惊奇地回应,“原来是你”。从植物学的角度来说,萱草是什么?萱草的原植物有这样几种,分别是萱草Hemerocallis fulva,黄花菜H.citrina,重瓣萱草H.fulva var.kwanso,北黄花菜H.lilio-asphodelus和小黄花菜H.minor[1]。
萱草是一个多功能的植物,它可以作为观赏植物,它可以食用,它还可以药用。它的药用部位,主要分为三类,一是萱草根,二是萱草花,三是萱草嫩苗。虽然萱草早在《诗经》《养生论》等作品中就有记载,但是对于本草经典的收录,却相对比较晚。据考证,萱草根的功效始载于唐代的《本草拾遗》,萱草苗花的功效始载于宋代的《本草图经》,后世本草多采用“萱草”“萱草根”“萱草花”为正名[2]。
萱草不知道是为什么,它在古今流传的过程中,“异名”太多,不过总体来说,萱草的各种名称都是有它特定意义的。有相关学者将萱草的异名来源分为了三类,一类是与功效相关,比如“忘忧”“疗愁”,二类是与文化内涵有关,比如“宜男”;三类是与植物特征有关,比如“丹棘”“鹿葱”“鹿剑”“萱萼”“黄花菜”等[2]。
对于萱草的名称,其实还有一个名称,可能很多人还真不知道,它还有一个名称就是“母亲花”。在古代文化体系里,有“北堂幽暗,可以种萱” 的说法,而且也有“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这样的诗句。古代“北堂”代表母亲的意思,而且也有“令堂”的尊称。所以,萱草也就逐渐演变成“母亲花”了。
萱草作为中药使用,也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最初对于萱草入药是指全草,后来发现萱草根可以作为一个单独的入药部位。宋代著名的本草著作《本草图经》中记载,萱草具有“安五脏,利心志,令人好欢乐无忧,轻身明目”,这一点与嵇康所说的“萱草忘忧”如出一辙。中医四小经典之一的《药性赋》记载的是萱草根,并说“萱草根治五淋而消乳肿”,而萱草根治五淋、消乳肿的功效,在《本草纲目》中也有类似记载。
对于萱草的药用部位与药用功效,临床中也一直在发展和更新。就目前来说,萱草的嫩苗、花朵和根都是可以作为药用的。本草研究发现,萱草根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解毒消肿的功效,可用于治疗黄疸、水肿、淋浊、带下、衄血、便血、崩漏、瘰疬、乳痈、乳汁不通等病症;萱草嫩苗具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胸膈烦热、黄疸、小便赤涩等病症;萱草花的“利心志,令人好欢乐无忧”的功效,以及治“气火上升,夜少安寐”的作用,仍值得关注[2]。
不过,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现代药理对萱草也有相关研究。现代药理对萱草的根和花都进行了研究,发现萱草根可应用于对血吸虫病的治疗,也具有抗结核、抗菌、抗肿瘤等药理作用;萱草花的主要药理作用是镇静安神,也具有抗抑郁、预防肝炎等作用[3]。随着深入的研究发现,萱草的根、叶和花都可以入药,而且各个部位的提取物中都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较多的生物学功能,其中抗氧化、抗肿瘤、抗抑郁、肝保护等是其最主要的功能,还有抗寄生虫、分解脂肪等药理作用[4]。
对于萱草根的用量,常规剂量范畴是6~9克。曾有相关的《中草药手册》指出,干萱草的用量不宜超过一两,过量可能会损害视力。虽然萱草的毒性主要集中在根部,但是加热60度以上可使毒性减弱,甚至完全破坏;用米泔水炮制不能减低萱草的药物毒性,但是黄连、黄柏却能部分解除其毒性[5]。
总之来说,萱草还真是一个奇妙的中药,不仅被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喜欢上,一句“萱草忘忧”,可谓是“愚智所共知也”;而且还能喜提“母亲花”,可谓是游子思乡的情怀。不仅如此,作为中药,还有抗抑郁、抗肿瘤、保护肝脏、分解脂肪等作用。另外,它的花还是一种食材,焯水后,也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美食。像这样的本草,你说奇妙不奇妙?建议你早知早好!
参考文献
[1]张铁军.萱草根的原植物考证[J].中国中药杂志,1993,18(9):515-517+573.
[2]管雅雯,臧守虎.萱草本草源流考证[J].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2023,37(1):80-84.
[3]郭冷秋,张颖,张博,等.营草根及营草花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1(1):74-76.
[4]安英,沈楠,赵丽晶,等.萱草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5,36(2):132-135.
[5]高学敏,李兴广,王淳.药性赋白话解(第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本图文由“神希园”新媒体独家原创出品。作者神希园(全球中医人士的精神家园,中医生命科学的博物图鉴),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