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房子是我从小到大喜欢做的事”

2023-12-05   UniDesignLab

原标题:“盖房子是我从小到大喜欢做的事”

“盖房子是我从小到大喜欢做的事”

转自:小印帆的建筑笔记

武同学

东南大学 本科

同济大学 硕士

A

"莫把学习当差事"

对武同学最深的印象大概是,答辩前几天大家都在疯狂赶图的时候,她已经画完图在气定神闲地做模型。对于设备结构构造之类的东西的很多同学是在出图阶段才匆匆考虑,技术报告也是乱写一通交差。但是她总能在答辩时就准备好,而且有详细的技术与方案互相调整的过程。问及如何做到,她说:

把应付差事的作业变成学习过程的记录”

在方案初期就将结构设备等纳入考虑,调整方案时一并调整,到最后只要把整个过程呈现,并不会花很多时间,而且可以真正学到东西,有所收获。

院宅设计剖透视 @武同学 大二

B

“简洁克制也是一种能力”

高效的另一个原因是,不去玩花里胡哨的概念。

有些人对于‘空间丰富性’的理解有所偏差,以为各种穿插错层,越复杂越好。这与其说是‘丰富’不如说是‘冗余’,而且徒增自己工作量。

柯布和康的作品很好地诠释了什么叫做简洁而丰富。”

同时不因为概念牺牲方案合理性。武同学说,在方案初期自己一般没什么花样,但是流线等尽量合理,这样后期不会有硬伤,不需要花大量时间去处理基本问题。

校园活动中心设计轴测分解 @武同学 大三

C

“读书但是不要逼自己读”

听过武同学讲卒姆托案例的同学可能会感受到她的阅读量是很大的,课后也给大家分享了她的书单。问她如何有这么多时间,她分享了一个看纯文字书的技巧:下载txt,语音朗读当歌听。

“就是语音特别搞笑 要习惯一段时间”

乡村设计 @武同学 大二

关于理论书,武同学也分享了一些心得:

可能很多人对于纯理论的书都会有太拗口读不下去的感觉,但是这种书单独看一本可能会摸不着头脑,有时候需要把这个作者的其他书以及这个主题的其他人写的书都翻出来看一遍,是个很耗费精力的过程。

对于不喜欢或者看不下去的书可以先放一放,不要逼自己读书,一旦产生厌恶感就完了。”

D

“先出去探探路顺便骗作品”

武同学整个大四一年会分别去两个学校交换,她说本科选择出去交流是因为已经明确研究生打算出国。先分别去两个地区看看,方便毕业时选学校,她开玩笑“顺便骗一些作品回来”。

确实出国的话作品集会有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到了大三后半段,大家都在讨论学业规划的事情,出国还是保研看自己的目标和具体情况,也可以和朋友老师多讨论讨论,一个人思考会有局限性。”

模型照片 @武同学 大三

E

“从小就喜欢盖房子”

“终极问题——为什么学建筑?”

她说自己从小学开始就想学建筑:“家旁边有座山,会自己搭一些东西,喜欢盖房子和画画”。

听过很多学建筑的理由,从小就想的人还是寥寥无几,这不就是漫画里主角设定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