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奇案故事,必须聊聊涉及到“雨夜屠夫”的那些三级片

2023-03-20   邑人电影院

原标题:香港奇案故事,必须聊聊涉及到“雨夜屠夫”的那些三级片

本文作者: 哈布斯堡的彼得巴甫洛夫斯克大公

上期讲了两起冤案,这期开始讲真正的奇案。

我们前面分析过,所谓“香港十大奇案”其实是个娱乐概念,很多案件其实并不复杂,更谈不上“奇”,比如 灶底藏尸案,一起很普通的杀人案,灶底藏尸的手法现在看也不新鲜,但当时在影视圈还算新鲜。因此这种在影视层面具有话题性的“普通”案件才会混进来。

因此想在“香港十大奇案”这个标签里找到能聊的东西,真心不简单。

而且,香港电影在这个标签里,其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发达,我原以为一起震动全港的案件,可能从前面的案情到后面的社会影响都有电影去展现,但实际上除了宝马山双尸案有这个待遇以外,其他的都没有那么细。

因为宝马山双尸案我们在黑社会专题里已经聊过了,所以这边只贴一下电影名字,大家自己按片索骥吧。

宝马山双尸案的案情主要可以看 《香港奸杀奇案》,导演郑健平,1992年上映,剧情平平无奇。

后续社会影响看《等候董建华发落》。主要是针对少年犯“ 等候英女皇发落”最后迟迟无法确定刑期的社会问题。

这是我目前找到的绝无仅有从事发案情到事后社会影响都有电影描写的案子。

别的奇案就没这个待遇了。尤其是那些真正具备奇案性质的案子。

比如,连环杀手。

香港历史上被电影描写过的连环杀手满打满算只有两个半。

分别是 雨夜屠夫林过云,魔警徐步高这两个实打实的,和 屯门色魔林国伟,因为不是每次犯案都杀人,算不算连环杀手有争议。算半个。

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连环杀手都是罕见的,但杀手犯案的扭曲心理,作案的残酷手法,以及各种心理侧写却都是相似的。

我知道很多人关注奇案,想要看的就是这些。但你们真的觉得你们看到是真实的吗?

之前在《踏血寻梅》里还没接受教训吗?编剧不是白莲花,不是白百合,不会这么配合你,他们往往还会夹带私货。

努力把水搅浑。

不信,我们可以找个实际的例子。

雨夜屠夫,林过云

单单大公我看过的关于雨夜屠夫林过云的电影,就有 《香港奇案之雾夜屠夫》《羔羊医生》《雨夜天魔》三部。而有这个角色出现并有完整故事线的,还有 《吸血贵利王》《强奸4最后羔羊》

其中《强奸4最后羔羊》是纯虚构,脑补了一个犯罪天才将香港两大连环杀手屯门色魔林国伟和雨夜屠夫林过云一起弄出狱来进行性犯罪的故事。其中饰演屯门色魔的是 生番哥陈志辉,这也是他在古惑仔里饰演生番哥时亲口承认自己是屯门色魔后再一次真正的饰演该角色。

但可惜是个虚构故事,并不是案情。

这部电影将林过云写成了一个纯粹的恋尸癖。

这也是我最早看到的关于林过云的电影。

那林过云到底是不是恋尸癖呢?

我们再看看另一部电影是怎么说的。

那应该是我看过的最早的一部关于林过云的电影,由亚视拍摄的香港奇案单元剧, 黄霑主持的《香港奇案》系列之《雾夜屠夫》[1991]。

导演 鞠觉亮,监制是之后被称为 “香港第一杀人导演”的邓衍成

这部戏主要是根据雨夜屠夫案重编的故事。很多案件细节都对不上,充斥着一些编剧塞进去的恐怖元素。比如剧情。

该片的剧情大概是由 刘锦玲饰演的女心理医生前往牢房看凶手,通过这种手段慢慢将林过云的故事和盘托出。当然这么安排最后是有目的的,结局强行安排林过云越了狱,上门和心理医生亲热了一把。

这种结构是当年的爆款,你懂的,那年一部变态杀手电影拿了奥斯卡奖,叫《沉默的羔羊》,所以一时间借鉴者无数,连 周星驰都蹭过热度。

只是这个电视版剧组还比较要脸,借鉴这个结构无非就是想让最后林过云越狱玩把恐怖谷效应而已。

两年后的 《雨夜天魔》就比较狠了,基本就在照抄《沉默的羔羊》。把剧本放在广州,虚构广州发生了杀人案, 邱淑贞演公安,来香港看林过云。最后把林过云引渡到大陆去办案。结局当然是跑了,一切都和《沉默的羔羊》一模一样。

区别在于,汉尼拔博士是虚构的,雨夜屠夫林过云可是真实存在的连环杀手啊!

那种真实感让人不寒而栗。

还好,《雨夜天魔》这片子拍的相当粗糙。不然可就太吓人了。

这两部电影就是典型的编剧“参考”真实案件做再创作的典型。这两部戏里林过云是完全相反的两种人,《雾夜屠夫》是真实性格的简化,塑造了一个简单的变态,主要的着墨点也就是表面化的变态行为,而《雨夜天魔》则是基本上套用了汉尼拔博士的高智商人设,强行把林过云也按高智商罪犯来塑造了。

如果你抱着想要了解一下真实的雨夜屠夫作案的心路历程,你会一脸懵逼,搞不清林过云到底是个打小缺爱的泥腿子,还是学富五车的博士。

因为你看到的,只是编剧给你的故事,至于真不真实,只是你的一厢情愿罢了。

凭心而论,这两个片子都很粗糙,但却各自有优点。集合了 邱淑贞的女探员和吴镇宇的博士版林过云的《雨夜天魔》有着一种粗鄙但迷人的质感,尤其是和原版《沉默的羔羊》对看,虽然邱淑贞和 吴镇宇的演技和对面的 安东尼·霍普金斯没法比,但也挺有味的。

《雾夜屠夫》则是很努力地构建了一个恐怖故事。甚至为了故事,连案情都不顾了。故事写的还可以,四个死者,其中三个都被写成了夜场失足妇女,甚至还有酒醉勾引情节,编剧很努力的要将这个故事写的更加合理一点,这样能增加戏剧冲突,同时弱化逻辑线条,让故事能通顺一点。但故事通顺了,真相会不会被埋没?受害人会不会被误会?那就不好说了。

《雾夜屠夫》最大的争议,就是将四个死者进行了简单的分类,其中三个死者都简单的写成了夜场舞女,而且给每个案子都写了细小冲突,都是酒醉舞女挑衅在先,林过云因大雨刺激在后,这样故事倒是通顺了,但有给受害者泼脏水的嫌疑。而且《雾夜屠夫》对于分尸的情节也进行了弱化,没有像原版案情一样当作重点去刻画。对于林过云的被捕也处理成了同住人报警,和真实案情不符。

这么做的原因可能是尺度问题,因为真实的雨夜屠夫案可比《雾夜屠夫》本身写的更加可怕。

《雾夜屠夫》的监制邓衍成可能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一年后,他找到了投资,和 李修贤一起又找回了任达华,拍摄了更加接近真实案件的《羔羊医生》。

如果你对于案情很感兴趣的话,可以对比一下两片的剧情。思考一下编剧的着重点不同。

真实的林过云是因为去照相馆洗尸体照片而被捕的。

而且被捕的方式十分无厘头,属于意外。

因为这不是他第一次这么干,他第一次洗照片时就和照相馆员工说好,自己是殓房工作人员及摄影师,冲洗的就是尸体照片,照相馆员工相信了他的话,并且为了不吓着同事,把他的照片单独清洗并保密。

原来相安无事,但事发那天那家照相馆设备坏了,于是将这个活外包了出去,新接手的别家照相馆看见尸骸照片当场就坐不住了,报警,这才东窗事发。

同时,警方在林过云家中找到了相当多的尸体残骸,被防腐收藏,主要是一些性器官,似乎林过云在这方面有着不同寻常的爱好。

《雾夜屠夫》似乎没有想着这个点上发力,着重只想把林过云描写成一个受到刺激而作案的变态杀手,只纠结犯案时的变态,很少给予心理深处的挖掘。

《羔羊医生》就不一样了,虽然在剧本层面也没有好好的写一下林过云的心理,但起码把案情描述到位了,这样,角色的塑造有了基础,剩下就要看演员发挥了。

两部电影的主演都是 任达华,演一个角色,处理却是不同的。对比看的话,你会有惊喜的。

真实案情和《雾夜屠夫》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前三个死者的身份处理。

和《雾夜屠夫》里把三人都刻画成夜场舞女不同的是,虽然前三个死者都是“夜场工作人员”,但只有第一位死者是舞女,第二死者的职业是夜场收银员,第三个死者的职业是清洁工,都不是舞女。他们都是在凌晨5点左右下班回家时被林过云杀害的。不是这个点下班的人就都有问题,也不是她们主动挑衅才会招致杀身之祸。这点一定要分清楚。

像《羔羊医生》那样,把变态的重点还给凶嫌,别去抹黑受害人,这样才对!

具体案情就不细说了,大家去看原片吧。

不得不说,演员啊,同样是任达华,同一个角色,演的差距那么大。不容易啊。

任达华演过的两次林过云,一次欧阳炳强,应该是演过真实版香港奇案电影最多的人。

你别看 黄秋生拍的多,他只演过一个真实案件,就是 八仙饭店案。那次拿了影帝之后,黄秋生就有点排斥演变态,于是演了很多次警察和正面主角。比如《人肉叉烧包2之天诛地灭》他演的就是警察。

《吸血贵利王》和《的士判官》里他演的就是正面主角,一个小人物,虽然最终被逼逆袭,但好歹不是变态。

怎么说呢,怪怪的,他演变态我觉得演的也就那样啊,起码不如任达华。

任达华在 《乌鼠》里的变态那叫一个经典。

这些电影都很烂,但《吸血贵利王》里 吴启华饰演的林过仁,却是我最喜欢的雨夜屠夫形象。

上集结尾我们说过,纸盒藏尸案凶手欧阳炳强,因为表现良好获得了减刑,即将出狱,这个消息见报后引起了香港电影人的兴趣,于是在《吸血贵利王》里虚构了一个刑满释放版雨夜屠夫林过仁。

重点是这是一个经过改造后向善的雨夜屠夫。虽然最后再次拿起凶器犯案,但也是惩恶扬善。这么一个可怕的杀人凶手,在电影里也按照恐怖谷定律在塑造氛围,最终反而衬托了真实的高利贷黑社会的可怕。

吴启华饰演的林过仁,有着一种特殊的邪典气质,眼神戏尤其精彩。值得一看。

over了!

投稿、合作、加入读者群

我们在百家号、头条号、搜狐、知乎、简书亦有入驻,敬请关注。

我们的作者来自山川河海,因对电影共同的热爱而聚在一起,在业余时间坚持原创写作,坚持每天更新。希望你喜欢我们的文字,喜欢我们分享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