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政策带动工业装备减隔振(震)需求提升

2023-07-26     普华有策

原标题:核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政策带动工业装备减隔振(震)需求提升

核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政策带动工业装备减隔振(震)需求提升

双碳背景下,核电作为重要的清洁能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核电汽轮发电机组是核电厂的核心设备,其能否长期安全稳定运行,将直接影响到电力能源的保障和核电设备的安全。随着核电工业的高速发展,机组容量越来越大,振动控制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型发电机组基础作为一种框架式基础,其下部结构与扰频重合或接近而产生的共振将导致基础和核心设备汽轮发电机组损坏,将给核电厂带来巨大损失和安全隐患。同时,地震的产生也将使汽轮机组及其基础损坏,引起巨大的经济社会损失。因此,核电厂的汽轮发电机组基础振(震)动控制尤为重要。

1、工业装备减隔振(震)行业概况

在我国经济体系中,工业装备处于产业链中游,产品种类繁多、应用范围广阔,对我国制造业各环节起到不可代替的支撑作用。我国先出台了《中国制造 2025》《“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等一系列政策促进工业装备行业向高端化、精细化、绿色化方向发展。近年来,工业装备随着其技术不断发展,趋向精细化方向发展,对环境及工业装备本身振源的振动控制要求很高,为工业装备减隔振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时,随着工业装备大型化趋势进一步加深,工业装备将会引起更大的环境振动与噪声,基于环保等因素考虑,工业装备减隔振(震)需求将进一步提升。

工业装备减隔振(震)是我国减隔振(震)行业的主要应用之一。根据下游应用分类,工业装备减隔振(震)应用包括发电机组、机械加工设备、传动设备、大型动力机械、通用机械等一系列工业装备。根据使用用途分类,工业装备减隔振(震)可以分为主动减隔振(震)和被动减隔振(震)。被动减隔振(震)是指在振(震)动传播途径中加入被动元件如橡胶、弹簧等,以减少传递到工业装备的振(震)动强度。主动减隔振(震)采用满足一定要求的作动器,根据所检测到的振动信号,应用一定策略驱动作动器,减少工业装备本身振动对其它设备或周围环境的影响。

在工业装备中,核电设备是减隔振(震)产品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核电作为新型清洁能源之一,政府及各部委纷纷发布《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等政策法规推动核电行业发展,但其安全性问题阻碍了行业进一步发展。在核电发展过程中,几次大型地震灾害导致全球各国核电厂遭受不同程度损失,对经济和人民安全造成重大影响。减隔振(震)产品可以保护核电设备结构,确保核电设备正常运行,因此核电的安全发展需要依靠减隔振(震)产品支撑。

目前,核电设备基础减隔振(震)技术主要被国外企业垄断,具有很高的技术门槛。与其它工业装备相比,核电设备基础减隔振(震)产品在隔振效率、承载能力、温度、噪音控制等多个指标要求上普遍高于其他工业装备减隔振(震)产品的标准,因此核电设备基础减隔振(震)产品生产商掌握的技术通常也可运用于其他工业装备减隔振(震)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

2、工业装备减隔振(震)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

我国工业装备减隔振(震)技术已大规模应用到工业装备中,但在部分关键技术例如核电减隔振(震)技术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主要仍以引进国外技术及产品为主。针对国外垄断的产品和技术,如核电设备基础减隔振(震)系统,国内部分领先企业不断加强自身研发能力,通过多年发展,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实力,实现了核电减隔振(震)关键技术和核心产品国产化、自主化,正在逐步缩小与国际领先企业的差距。

3、工业装备减隔振(震)行业竞争格局

工业减隔振(震)行业竞争格局较为分散,行业参与者众多,但在核电设备基础减隔振(震)等技术要求较高的领域,目前市场仍处于被外资垄断的状态。由于较高的技术壁垒以及市场准入壁垒,行业内参与者较少,集中度较高。行业参与者主要有隔而固(青岛)、道尔道科等。

工业装备减隔振(震)产品价格主要受工业装备的形状大小、重量、用途、技术要求等因素影响,不同产品之间的价格有所差距,导致参与者利润水平差异较大。核电设备基础减隔振(震)产品具有准入门槛高、技术水平复杂等特点,目前市场仍处于被外资垄断的状态,行业维持较高的利润水平。

4、工业装备减隔振(震)行业面临的机遇

(1)政策推动机遇

减隔振(震)产品是清洁能源项目设备的核心组成部分,发电站中的汽轮机组、管道系统、给水泵及变压器等设备均有相应减隔振(震)需求。近年来,我国发布《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等政策方针,提出“十四五”期间,实现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取得明显进展,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到 2025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0%左右;“十五五”期间,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到 2030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5%左右。受到政策推动,核能、水能、风能等清洁能源项目将逐步落地,从而带动工业装备减隔振(震)需求提升。

核电等工业装备减隔振(震)领域,《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要求“推动能源供给革命,建立多元供应体系,坚持绿色发展导向,优先发展可再生能源,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快提升非化石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比重”,核电能源的发展为核电设备基础减隔振(震)技术的发展提供基础。《“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中提到“积极有序推动沿海核电项目建设,全面加强核电安全管理,实行最严格的安全标准和最严格的监管”。规划发布强调了核电安全相关要求,减隔振(震)技术为保障核电安全的重要技术之一。

(2)核电等工业装备减隔振(震)领域市场机遇。

工业装备随其技术发展,趋向精细化方向发展,对环境及工业装备本身振源的振动控制要求很高,为工业装备减隔振(震)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其中,核电设备是减隔振(震)产品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也是技术门槛和技术要求最高的应用领域之一。

随政府及各部委发布《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等政策法规推动核电行业发展,核电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其安全性问题阻碍了行业进一步发展。在核电发展过程中,几次大型地震灾害导致全球各国核电厂遭受不同程度损失,对经济和人民安全造成重大影响。减隔振(震)产品可以保护核电设备结构,确保核电设备正常运行,因此核电设备进一步发展需要减隔振(震)产品的支撑。与其它工业装备相比,核电设备基础减隔振(震)产品在隔振效率、承载能力、温度、噪音控制等多个指标要求上普遍高于其他工业装备减隔振(震)产品的标准,因此核电设备基础减隔振(震)产品生产商掌握的技术通常也可运用于其他工业装备减隔振(震)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因此,核电等工业装备减隔振(震)领域具有较为广阔的市场空间。

(3)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需求机遇

我国仍处于工业化进程中,高端装备对外依存度高。《中国制造 2025》提出“明确支持战略性重大项目和高端装备实施技术改造”的政策方向,从而推动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但是,城镇化发展与轨道交通线路增多造成的环境振动愈发严重,影响高端装备工作稳定性,加剧高端装备的磨损,导致其精度和使用寿命降低,阻碍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工业装备减隔振(震)产品可有效降低环境振动对高端装备造成的影响,随着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减隔振(震)产品需求进一步增加,中国工业装备减隔振(震)行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4)工业装备大型化发展机遇

工业装备大型化有利于提高设备作业率和摊薄生产过程中非生产设备成本,近年来我国工业装备趋向大型化方向发展。随着体积逐渐增大,大型化工业装备将会对周围环境以及设备产生更大的振动和噪声影响,对工业装备减隔振(震)需求进一步提升。此外,由于工业装备大型化,传统的减隔振(震)产品难以维持装备固有频率,减隔低频振动变得更加困难,为传统的减隔振(震)产品带来严峻的考验。基于大型工业装备的减隔振(震)需求,减隔振(震)产品厂商将致力于研发能够承受巨大的工作负荷且拥有优异减隔振(震)性能的产品,从而推动工业装备减隔振(震)行业发展。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2023-2029年工业装备减隔振(震)行业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报告、十四五规划、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d46e90c380e5e8295d6ddae52368f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