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对抗行业细分市场应用及发展趋势解析:新时代的战场电子战争
“电子对抗”或“电子战”主要是指为削弱、破坏敌方电子设备使用效能和保护己方电子设备正常工作而采取的综合措施,其实质是敌我双方为争夺电磁频谱的控制权(即“制电磁权”)所展开的斗争。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各军事强国都在研究、开发和换装工作频段更高的雷达及通信设备,以便在低频段遭受干扰后切换至更高频段工作,高频段电子对抗的需求正在逐步提高。
在信息化、智能化、一体化的武器装备发展总体趋势下,各类武器装备搭载的电子信息设备数量和复杂程度都在快速提升。电子对抗产品作为针对这些电子信息设备的“矛”和“盾”,其需求和应用领域都在快速扩张。
1、电子对抗行业下游细分应用领域
电子对抗的应用领域较为广泛,不同的作战目的结合不同的对抗设备、配置地点、对抗频域等,形成了一套复杂而紧密的电子对抗作战体系。
(1)弹载干扰领域
导弹是现代战争最重要的武器之一,也是国防现代化的标志,在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过程中,发展导弹武器技术是必经之路。导弹的作战使命包括威慑与实战两个方面:导弹超强的进攻性决定了其强大的威慑能力,使其成为了维持战略平衡的支柱、实行精确打击的武器、进行非对称作战的杀手锏以及构建现代防御体系的平台,维持较大的导弹库存量具有很高的战略价值;另一方面,导弹在实战中是典型的战争消耗品,战争储备、训练与实战都将拉动导弹需求的增长。
参考美国在导弹采办方面的投入与规模:根据航天科工集团主管下的核心期刊《飞航导弹》2021 年 9 月刊载的《美国防部 2022 财年导弹采办预算分析》,美国 2022 财年的国防预算中导弹和弹药采办预算金额达到了 203 亿美元,其中战略武器的采办预算为 55 亿美元,较 2021 财年提高了 38%;而战术级的各型精确打击导弹的采办目标则达到了3,986 枚。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我国加强国防军工建设、提升保卫国家安全的能力是大势所趋。考虑到实现战略威慑所需精确打击武器的数量,我国导弹未来的市场规模将十分可观。
作为搭载在导弹上的电子对抗设备为导弹提升突防能力起到了关键作用。导弹的快速列装将带动其配套市场的高速发展,相关产品将迎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2)要地防护领域
现代战争中,进攻方通常会把对手的重要城市、关键基础设施、军事设施等作为首选打击目标。通过攻击这些目标,进攻方可以快速达成阻断对手工业生产、瘫痪其作战体系、打击其战斗意志进而颠覆其政权的战略目的。因此,战略要地的自卫防护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对于提升国家的综合作战能力、维系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幅员辽阔、战略要地分布广泛、军事设施数量较多。根据我国交通运输部等 5 个单位联合发布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我国重点建设的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达 100 个左右。同时,水利部、民航局、国家统计局以及交通专业知识服务系统数据显示:截止 2021 年末,我国建有 728 座大型水库、248 个中国境内运输机场、15.07 万公里铁路运营里程和 961,139 座桥梁(其中特大桥梁 7,417 座)。
电子对抗产品已成功应用在要地防护领域,通过发射大功率的干扰信号可有效阻止敌方对我方要地进行准确的电子侦察,并通过压制导弹的制导和通信信号使敌方导弹的作战效能降低,达到保护工业基地、大型工程、交通枢纽、战机、战舰、战车、机场、雷达站等关乎国计民生的战略要地与军事设施的目的。
2、电子对抗领域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电子对抗领域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1)电子对抗开始走上武器装备发展舞台的中央
虽然基础的电子干扰、雷达对抗等技术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但电子对抗在军事领域真正成体系、成规模地发展时间并不长。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电子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各种武器装备中,从侦察、监视、预警到通信、指挥、控制,从情报处理到作战决策等过程,都离不开电子信息技术的参与,这使得针对电子信息设备实施打击与防护的电子对抗技术开始走上武器装备发展舞台的中央。
2017 年,美国《国防授权法案》要求电子战执行委员会建立起完善的电子战战略,为美国电子对抗的研发投入、武器装备采购、机构部门管理等做出顶层设计。在世界主要军事强国的整体发展规划中,电子对抗的重要性和体系化程度快速提升。
(2)电子对抗行业进入持续增长期
受经济与科技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电子对抗水平曾长期落后于美国、俄罗斯等军事强国。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及科技水平的发展,我国电子对抗装备研制水平大幅提升。
2023 年我国军用电子对抗领域的市场规模约为210亿元,电子对抗行业规模持续呈现扩张趋势。“21 世纪仍是频谱战的时代,正在发展的无人化、智能化战争也是以电磁频谱的自由利用为前提,电磁斗争将是未来军事竞争战略制高点”,该观点充分说明了电子对抗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及未来战争中的重要性。电子对抗领域的发展促使微波部组件、分机等产品的市场需求和其在武器装备整机中的价值占比进一步提升,行业未来将持续具备高成长性。
(3)行业整体处于从研发向大批量采办过渡的快速发展期
美国作为全球领先的军事强国,其电子对抗领域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的发展过程对我国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自 2022 年开始,美国各军兵种在装备采办方面的支出快速提高,研发、测试和评估方面的支出则相应放缓,显示出从研发阶段向大批量采办阶段过渡的特点。
在我国军工产业融合创新、分工协作的背景下,大型国有军工集团在研发阶段能够获得更多的经费从而承担更多的责任,项目进入大批量生产阶段后,外围的配套厂商才能够享受到大量采购订单带来的业绩增长,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的电子对抗行业将逐步从研发阶段向大批量采办阶段过度,外围配套厂商将享受大量采购订单带来的行业红利。
(4)各军兵种存在差异化需求,电子对抗产品具有较高的定制化程度
在信息化、智能化、一体化的武器装备发展总体趋势下,各类武器装备搭载的电子信息设备数量和复杂程度都在快速提升。电子对抗产品作为针对这些电子信息设备的“矛”和“盾”,其需求和应用领域都在快速扩张,只要是使用了电子信息设备的武器装备,都具有潜在的电子对抗需求。
在发展前景广阔的另一面,是电子对抗细分领域众多、产业链条复杂的特点,且不同的军兵种和作战任务对于电子对抗设备的需求存在差异。例如:海军舰船的搜索、预警等雷达需要较大的发射功率以提供更远的探测距离,为作战指挥提供更多的决策时间,为了保障其功率和分辨率,雷达和配套干扰设备的体积和能耗通常较大;而对于弹载的电子对抗设备而言,体积、功率和重量的节省,意味着更大的战斗载荷、更远的射程以及更强的机动性能,其对于小型化、轻量化的需求更为显著。为了满足不同武器装备多样化的作战需求,电子对抗产品需要具有较高的定制化程度。
3、重点企业分析
电子对抗行业主要有天箭科技、国光电气、盟升电子和华盾防务等企业。
电子对抗行业重点企业分析
更多行业资料请参考普华有策咨询《2024-2030年电子对抗行业细分市场分析及投资前景专项报告》,同时普华有策咨询还提供产业研究报告、产业链咨询、项目可行性报告、专精特新小巨人认证、十四五规划、项目后评价报告、BP商业计划书、产业图谱、产业规划、蓝白皮书、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认证、IPO募投可研、IPO工作底稿咨询等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