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正统的汉室宗亲,却是曹操的三朝元老,郭嘉都自叹不如!

2023-12-04   康康历史

原标题:此人是正统的汉室宗亲,却是曹操的三朝元老,郭嘉都自叹不如!

孙子兵法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贻”可见在战争中要想不失败,最基本的就是要做到了解敌我双方的情况,正确的把握敌情,从古至今莫不如此。更重要的是要对收集到的各种情报进行正确的分析,从而做于有利的决策。而在这方面最出色的应该是曹操的谋士刘晔。刘晔的长处在于情报方面,对于敌情和局势的分析有着过人之处。他历经曹操和曹丕两代,虽然官职不高但一直是历代魏主的心腹,参与了很多重大事情的谋划决策。

刘晔字子扬,淮南成德人,是汉光武帝的儿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正统的汉室宗亲。刘晔从小就胆识过人,汝南名士许邵躲避战乱到扬州时就评价说刘晔有辅佐帝王的才能。刘晔能文能武,为人机巧,胆识过人,对于天下局势,敌情的分析,对手心理的掌握都有其过人之处。而他在年少的时候就展示了自己过人的一面。

后来来到扬州避祸的名士许劭见到刘晔,对刘晔大为赞赏,说他有“佐世之才”,年纪轻轻的刘晔从此成名。东汉末年扬州境内有着众多地方豪强势力,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整日勾心斗角,相互争夺,自行其是。此时的刘晔已经二十出头,正为这件事情而担忧,但一时也没找到最为合适的解决办法。

正巧,曹操派遣使者来到扬州了解政务。刘晔眼前一亮,认为机会终于来了。于是,刘晔向将当地的局势做了一个详细的介绍,并将使者请到自己家中居住,刘晔这么做并不是为了炫耀自己与使者的关系,他早就想好了一出请君入瓮的好戏,之后将主角郑宝请到家中,将其杀害。而刘晔也自此名扬天下。

当刘晔还在庐江太守刘勋手下任职时,就正确的分析了孙策请求刘勋攻打上缭其中的谋略,刘勋不听其言果然被孙策偷袭而失败。当曹操到寿春时,要讨伐山贼陈策,以前派去的偏将失败了,曹操问其他的谋士都说不该派兵去,只有刘晔正确的分析了前后形势的不同“往者偏将资轻,而中国未夷”“今天下略定”“岂况明公之德”认为可以攻下“先开赏募,大兵临之,令宣之日,军门启而虏自溃矣。”后来果然结果就跟刘晔说的一样。

在公元221年,关羽遇害。孙权马上派人前往洛阳,表示正式归降曹魏帝国,向曹丕称臣。曹魏一帮文武官员一致道贺,只有刘晔警告曹丕:“孙权无缘无故归附,内部一定有紧急情况。吴国前杀关羽,刘备一定复仇,外有强大的对手,民心不安,又怕我们曹魏趁机动手,所以才献出土地,向我们曹魏归降。此时我们曹魏应该出动大军,渡江进击,蜀汉攻打孙权的边境,我们攻打孙权的心脏,孙权之亡,不过十日。东吴一亡,蜀汉势力孤单,蜀汉也维持不了多久时间。

但是曹丕却不愿依照刘晔所说,孙吴存亡之关键,间不容发,刘晔的渡江战役如果顺利实施,三国历史将从221年开始重写。曹操是个开创性的雄才,可13年前的那晚他输给了孙刘联盟,输给了自己的不可一世,输给了错误的情报,输给了天时地利。曹丕原本可以完成父亲的伟业,一举奠定其在历史中的地位,但是曹丕却因一己之见错失机会。然对于刘晔的谋略,郭嘉在世之时都自叹不如!

刘晔一生侍奉曹魏三代人,可谓是三朝元老。刘晔的才能迟迟无法得到施展,想必当时也是非常郁闷的。最终刘晔之死与其性格有着很大的关系,为人性格圆滑,善于曲意逢迎,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而不择手段,虽逞强于一时,但最终不免难逃厄运。正如何焯所言“为帷幄之臣,本之以忠信,持之以慎密,则无败矣。若窥伺机诈,未有令终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