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杨虎城全家遇害,孙子花半个世纪找到凶手:祝你活到110岁

2024-08-24   康康历史

2006年4月的一天,在一个农户家的院子里,坐着一位身穿西装的中年男人,沉默的看着一位普通的老大爷,细细的听着老大爷的讲述。老大爷怎么也想不到,有生之年还能再回忆起这段往事。

这位老大爷正是当年加害杨虎城全家的凶手之一——88岁高龄的杨钦典,他此时正在回忆57年前的一场有预谋的残害——秘密杀害爱国名将杨虎城。

简单又陈旧的院落里,水泥墙面上已经有了深深浅浅的斑驳,杨虎城的孙子杨瀚和杨钦典面对面坐着,时不时的问候和低声的哭泣。

“我只是个当兵的,我......”杨钦典颤颤巍巍的说,这其中包含着挣扎,痛苦和悔恨。

就在杨钦典的家人都以为杨瀚是来寻仇的,都沉默着,杨瀚深深的叹了一口气,沉重的表示“我来只是想知道当时的真相”。

那么,当年杨虎城被害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

爱国英雄杨虎城将军

杨虎城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中十分贫困,为了减轻家中的负担,杨虎城读了两年的私塾,就去饭馆做杂工。

后来父亲因不满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参加反清活动被杀害,对杨虎城的打击十分沉重,从此心中埋下了革命的火种。

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杨虎城积极拥护孙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参加了国民党军队,但随着孙中山的离世,蒋介石的许多做法开始让他无法接受。

1936年12月,日军在大张旗鼓地为全面侵华战争做准备,而蒋介石却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

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深知出兵抗日的必要性,多次向蒋介石提出抗日主张却都被驳回。

在民族危难存亡的生死关头,为了劝谏蒋介石,达到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目的,12月12日,他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12月15日,在中共中央和周总理等人的努力下,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六项主张,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虽然国共顺利合作,抗日工作取得成效,张学良和杨虎城也被认为人民心中真正的“爱国大英雄”,但是其命运却急转直下。

重获自由的蒋介石怀恨在心,于是,1937年1月,张学良被秘密送到浙江慈溪软禁,长期生活在特务的监视下,所幸经过宋美龄的周旋,最后以高龄善终。

杨虎城的遭遇则更为凄惨,蒋介石认为与自己有八拜之交的张学良是受了杨虎城的蒙骗,才做出了大逆不道之事,于是对杨虎城恨之入骨。

“西安事变”后,蒋介石一直想方设法找机会逼迫杨虎城辞去职务,因此他最终带着妻儿离开祖国,前往欧洲生活。

假如杨虎城在国外度过余生,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可因为爱国之心一直都在,时刻关注国内战争局势的杨虎城在听到国内发生的“七七事变”之后,怎么也抑制不住想要回国的心情。

蒋介石知道后自然是百般阻挠,最后杨虎城还是通过苏联的帮忙,几经辗转才有机会回到祖国,这下可谓是“新仇旧恨”同时缠绕在蒋介石的心头。

1937年12月,杨虎城回国的消息第一时间传给了蒋介石,他就立刻部署,设了一个骗局,让杨虎城抵达香港之后,先到南昌见面,派军统头头戴笠前去迎接。

但事实上,表面说是迎接,实际是见到杨虎城后,直接将他扣押起来。

不知道真相的杨虎城还以为蒋介石心胸宽阔,被自己一心投身抗日革命的满腔热血感动,得到了对方的谅解。

没想到,到了南昌,没见到蒋介石,反而被戴笠安排的特务秘密关押,这一囚禁便是十二年。

在此期间,杨虎城不断给蒋介石写信,表达自己的爱国之心,忠心报国的志向,但是都石沉大海,没有得到回应。

据记载,共产党也曾进行了两次政治营救,均未成功,后来,经过多次辗转各地关押,杨虎城始终没有走出束缚他革命事业的牢笼,再也无法完成自己的理想了。

杨虎城的妻子谢葆真在他囚禁数日后,才得到消息,忍无可忍的她不禁哭喊:“抗日有什么罪!救国有什么罪!”之后她和孩子也被蒋介石关押了起来,直到第二年才得以与杨虎城团聚。

1938年9月,杨虎城和妻子谢葆真被押送到贵阳市息烽县,在这阴暗潮湿的环境下身体每况愈下,在这期间,他们出生8天的女儿也不幸夭折了。

值得高兴的是1941年,谢葆真又生了一个小女儿,在善良的奶妈的帮助下得以活下来。

后来谢葆真共产党员的身份被暴露,这里的特务尤为“关照”她,整日生活在痛苦之中,在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下,她的内心逐渐崩溃,几次的求死都被救了下来。

后来特务们看她特别刚烈,也没有什么价值,还总是大骂蒋介石,便决定不再留她的性命,最终谢葆真于1947年的除夕夜含恨而终。

在百般请求之后,谢葆真被火化,杨虎城亲手用几块旧木板为妻子打造了骨灰盒,自此,因为思念妻子,他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差,经常目光呆滞盯着骨灰盒,了无生趣。

后人无法想象那样的囚禁生涯究竟是怎样的惨烈和无奈,生生把一个满腔抱负的将军,磨炼得眼中只有沧桑和悲痛!

看到这里,想来大家心中都是不忍,也会奇怪,杨虎城好歹也是一名有实权有名气的将领,怎么就沦落到这种地步呢?

谁也救不了杨虎城

杨虎城是杀富济贫起家,组建了一支能征善战的队伍,四处征战,投靠蒋介石的南京政府后,被收编为国民第17路军,因为实力过于强大,一直被蒋介石视为眼中钉。

在“西安事变”之后,杨虎城被迫出国的这段时间,17路军被蒋介石利用各种手段,逐步削弱、肢解,渐渐走向了分裂,最后17路军的番号也被撤销,所以他的势力等于已被瓦解。

而身为一名爱国将领,我党和社会各界人员也的确一直在为他奔走,甚至代总统李宗仁曾签署命令特赦杨虎城,但是最后他和家人还是被秘密杀害了,这又是为什么呢?

1949年1月,蒋介石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主动下野,但依旧掌握着权力,代总统李宗仁在共产党的积极救援下,承认了释放杨虎城,但是迫于蒋介石的压力,依然没有成功。

甚至因为国民党败于我党军队,要逃亡台湾的蒋介石,更是怨恨满满,临走之前,还特地安排人手来处置杨虎城一家。

而其中的一个参与者,就是杨钦典。

1918年,杨钦典出生在一个贫农家庭,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国军节节溃败,损失惨重,于是在各地抓壮丁,杨钦典报名加入了胡宗南部。

杨钦典二十二岁考入西安军校,他非常能吃苦耐劳,因为他的这种性格,使他得到了加入特务组织军统的机会。

后来他被蒋介石挑选到警卫团,在1948年被派到歌乐山的白公馆,任看守长,同时看守的还有特务王少云、杨进兴、熊祥。

在看守期间,在蒋介石的授意下,杨钦典动用了老虎凳、辣椒水等各种刑法,对杨虎城造成了重大的人身伤害。

但是后来,他慢慢被狱中革命同志甘愿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高贵品质所触动,经过我党同志的积极争取,杨钦典与同志们建立起了还不错的关系,在他值班的时候,也会给关押的同志一些优待。

1949年9月6日,是一个让杨钦典永远也无法忘记的日子,在歌乐山的一座防空别墅中,杨虎城以及随行之人都被残忍的杀害了。

其中包括杨虎城的小女儿,以及宋琦云的儿子宋振中,就是我们语文本里学到的小萝卜头。他在监狱中坚持学习的事迹一直广为流传,然而对于两个幼小的孩子,特务们也毫无悲悯之心。

特务王少云将杨虎城的儿子一刀捅死,杨虎城被特务熊祥杀害,特务杨进兴杀害了宋琦云和他的妻子,杨虎城的小女儿和“小萝卜头”死在了杨钦典手里,是杨钦典亲手掐死了“小萝卜头”。

虽然他没有直接杀害杨虎城将军,但是他参与并杀害了两个稚嫩的孩子,绝对是凶手之一。

但这件事也成为了杨钦典心中最大的阴影,这也是为何,之后他会帮助我党人士逃过一劫。

杨钦典的立功表现

1949年11月27日,解放军解放重庆时,穷凶极恶的军统特务决定对被关押的革命志士进行大屠杀,以掩盖其杀害爱国人士的恶行。

罗广斌趁着只有杨钦典一个人的时候,悄悄对杨钦典说:“你可以放心,我可以保证不让解放军杀你,还可以证明你为共产党做过的工作,功大于过,争取让政府帮你安排工作”。

杨钦典内心摇摆不定,或许是看清了当前的形势,觉得应该给自己找一条退路。

又或许是参与杀害杨虎城一行人,特别是亲手杀害了两个幼童之后,内心自责、后怕和愧疚,唤醒了他内心还残存的良知。

在听了罗广斌的一席话后,无疑是吃了一颗定心丸,生命得到保障以后,最终在他的多次心理博弈之下,偷偷释放了还没来得及被屠杀的19名革命志士,立了一大功。

1月30日,重庆宣告解放,在罗广斌的陪同下,杨钦典主动自首。被杨钦典偷偷释放的19名革命志士也都为他作证。

后来罗广斌回忆起杨钦典,激动地说道:“如果没有杨钦典的将功折罪,白公馆剩下的19个人会全部被杀死,那么狱中党组织血和泪的嘱托就不可能被保存下来,杨钦典最后的义举,对保存这些历史资料以及了解大屠杀的真相,客观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最后政府宽大处理,没有对他进行处分,随后,杨钦典有帮忙找到了几处死难人员的埋葬地点,帮助政府找到了被残害的革命志士的残骸。

1949年底,土地改革时期,杨钦典选择回到老家务农,在老家分到了自己的土地,与家人在一起,日子过的平淡又充实,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

但是曾经的经历和过往时不时的会出现在他的脑海里,无论是歉疚,还是良知,大概都是今生抹不去的一页记忆。

1966年,当年的往事又被翻了出来,杨钦典还是接受了人民的审判,被押往重庆受审,最后因特务身份被判刑二十年,大儿子也受其牵连,丢了工作,妻子最终抑郁而终,一个幸福的家庭也就此破碎。

此后经过十多年的申诉,以及被救同志们的证明,直到1982年,重庆中院做出判决:撤销原判,对杨钦典不予追究。

杨钦典接受了人民的审判,接受了内心的洗礼,终于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中。

面对家中的变故,亲人的离世,杨钦典一次又一次的陷入深深的自责中,那段难以忘怀的历史,刻骨铭心的经历,让他永世难忘。

回到家乡的杨钦典终于可以安安稳稳的过上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但已经付出代价的他还是觉得不够,此后,杨钦典多次参加“11.27”烈士殉难纪念活动。

他不断为当年在革命中牺牲的烈士们献上鲜花,为自己当年犯下的错误忏悔,同时也后悔自己没有能够挽救下更多的革命同志,表达自己对革命烈士的愧疚之情。

直到2006年的这一天,他还有机会见到了杨虎城的孙子杨瀚,此时距离杨虎城将军被害已经过去了57年,内心的激动和愧疚,让老人家久久不能平静。

他只是反复的念叨着:“我只是个当兵的......”然后小声的哭泣,这些年来,曾经的过错早已成为了这位老人心中最深的伤痕。

杨瀚看到这个朴实的老人,心里五味杂陈,嘴巴张开了又合上,最后静静的说:“没关系,我来只是想知道当时的真相,我只是来看看你,祝你身体好,活到一百一十岁”。

然而,在2007年11月,杨钦典虽然得到了杨家人的谅解,却没能如祝福中那般长寿,最终他病逝于家中,享年89岁。

从1949年到2006年,历经57年,隔了半个多世纪的仇恨化成了一句祝福,杨瀚知道真相后的释怀,杨钦典得到谅解后的轻松,都是那么让人感慨。

其实,在历史的长河之中,杨钦典只是一个小角色,他当年为了生活不得不选择了杀害,然而又为了活着,选择了将功补过,他是不幸的,也是幸运的。

战乱年代,能活着并且怀有良知的活着,无疑是十分幸运的,虽然有许多的身不由己,但是善良的人终将得到内心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