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幼儿园首轮关停潮已来”“幼儿园‘一孩难求’”等话题热度居高不下。出生人口的走低对教育领域的影响较大,其中学前教育更是首当其冲。
从家长排队抢着报名“一位难求”,到幼儿园敞开大门“一孩难求”,幼儿园们究竟处境如何?
生源不够,幼儿园“一孩难求”
其实,幼儿园“一孩难求”现象不是今年才出现的,近年来也曾有媒体发布相同话题稿件。
到今年,幼儿园似乎更为招生感到“头秃”了。
据相关报道,北京丰台区一家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园长王莉说:“两年前,还是孩子们追着我们跑,现在,是我们追着孩子跑”。北京房山的北京凤凰禾童幼儿园执行园长张裕欣也说,往年3月到8月,她每天都会接到大量咨询和报名电话,很多家长还要给孩子排队等位。到了2022年,她“清闲”了不少,咨询电话减少了50%以上。
两位园长均表示,伴随着招生难,幼儿园之间的“竞争”可谓日趋白热化:去年就有民办幼儿园“派”家长去别的幼儿园抢生源,还有曾经“一园难求”的公办幼儿园也开始下场……
确实如此,最近,话题#央企幼儿园首次对外招生#也冲上了微博热搜。
据报道,家住武汉市汉阳区归元寺附近的龚玲(化名)在小区周边为刚满3岁的儿子物色幼儿园。令她意想不到的是,家门口的一所驻汉央企机关幼儿园向她抛来橄榄枝。该幼儿园园长告诉龚玲,从去年秋季开始,个别班级却出现了招不满的现象。面对变化,今年春招园方决定扩大招生范围,不再硬性规定家长必须为本单位职工。
该园长坦言,幼儿园从“报名难”变成“招生荒”,一方面是私立、普惠幼儿园增多,家长可选择的范围增加了;但更重要的原因还是近些年生育率的下降,导致能够上幼儿园的孩子数量骤减。“我们幼儿园2018~2019年高峰期时,在园幼儿有240多人,现在不到140人。”
为了招生,幼儿园们有多拼
为了应对“招生难”,不少幼儿园各出奇招。
一些幼儿园请来专业咨询公司设计“打败对手”的招生方案,一些园长亲自直播宣传,还有更多幼儿园开设各种“特色课程”,如冰球、马术、艺术等,吸引家长。在“卷课程”背景下,王莉园长也不得不卷起来:去年起,为了在市场上获得更多竞争力,王莉所在幼儿园不得不私下免费开设英语、艺术类课程。
相关报道称,记者所居住的武汉某小区,打开地图搜索幼儿园,方圆2公里内有28所幼儿园。由于竞争激烈,这些幼儿园抢夺生源也是花样迭出,私立幼儿园的“老带新”活动,老生学杂费可立减5000元,普惠幼儿园新生学杂费直接打9折,公立幼儿园不设招生范围零门槛入园。
另据其他媒体报道,杭州一些民办幼儿园也遇到了招生难题。杭州一家民办幼儿园园长表示,“以前招生基本不用做推广宣传,现在学费连续打折还是招不满”。
出生人口下滑,未来还有大学将关停?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人口为141175万人,比2021年减少85万人,人口总量略有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0‰,下降0.94个千分点。
对于出生人口下降的原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冯文猛分析,从长期因素来看,随着居民受教育年限增加和女性就业参与意愿的提高、城镇化推进、社会化服务发展等变化的发生,公众对家庭、婚姻、生育等观念出现深层次变化,居民生育意愿有所下降。从短期因素来看,受到疫情的影响,部分人考虑到备孕和就医不方便,所以推迟生育。还有部分人的经济状况发生变化,影响生育决策,推迟生育计划。
而出生人口下滑对教育领域的影响,目前来看首当其冲的是学前教育,对其他阶段的影响则存在延后效应。
据报道,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分析,整体而言,出生人口减少对小学招生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结构差异,未来乡镇的小学受到的冲击最为明显,其次很多县城和部分小城市的小学也会受到影响。但年轻人流入较多的大城市这一影响很小,这些大城市学位一直比较紧张。
不仅如此,未来中学乃至大学的生源也将受到较大影响。丁长发说,不同类型的高校受出生人口下滑的影响差异很大。好的大学招生没问题,未来招生生源受影响较大的高校是高职院校、民办高校,未来有不少高校将会倒闭。当然,这是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
真金白银!多地出台生育支持政策
今年以来,已有多地陆续推进一系列积极生育支持措施,如发放生育津贴和育儿补贴,加强住房保障支持等。
其中,云南、山东济南、湖南长沙、辽宁沈阳、黑龙江哈尔滨等多地发放“真金白银”。
云南省印发《云南省生育支持项目实施方案》,2023年1月1日起,对符合政策条件的家庭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发放期限为2023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方案》明确了补贴标准,对符合政策条件的家庭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二孩补贴2000元、三孩补贴5000元),育儿补助(二孩、三孩0-3岁期间每人每年补助800元),对婴幼儿意外伤害险参保给予补贴(婴幼儿0-3岁期间每人每年补助50元)。
今年1月,山东省济南市发布《济南市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其中提出:本市户籍按照生育政策于202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二孩、三孩家庭,每孩每月发放600元育儿补贴,对其中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供养人员及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的生育妇女每月加发200元育儿生活补贴,直至孩子3周岁。
湖南省长沙市去年8月出台《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工作方案》。报道称,《工作方案》创新性地推出一系列支持生育的惠民“组合拳”,力度大、覆盖广、标准高,直指群众生育的“痛点”。其中提出,发放一次性生育补贴。夫妻双方共同依法生育三个及以上子女的本地户籍家庭,三孩及以上每孩可享受一次性育儿补贴1万元。据测算,每年需投入约2000万元。
辽宁省沈阳市出台《实施积极生育支持措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其中提出,对夫妻双方共同依法生育三个子女的本地户籍家庭,三孩每月发放500元育儿补贴,直至孩子3周岁止。
黑龙江哈尔滨印发的《哈尔滨市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明确,按政策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家庭,每孩每月发放500元育儿补贴;按政策生育第三个子女的家庭,每月每孩发放1000元育儿补贴,直至子女3周岁。
资料图。 陈超 摄
除了生育补贴,多地的《方案》中还明确提到了住房保障支持和产假等安排。
山东济南
在构建多方位支持体系方面,《实施方案》提出,落实符合规定生育子女的夫妻的休假政策,女方享受158天产假,配偶享受不少于15天陪产假,3周岁以下婴幼儿父母各享受每年累计不少于10天育儿假。
对按照国家政策生育二孩的缴存职工家庭,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首套自住住房的,一人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家庭最高可贷额度提高至60万元,两人及以上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家庭最高可贷额度提高至90万元;生育三孩的缴存职工家庭,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首套自住住房的,一人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家庭最高可贷额度提高至60万元,两人及以上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家庭最高可贷额度提高至100万元。
湖南长沙
湖南省长沙市出台的《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工作方案》指出,符合法定生育条件的夫妻,女方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产假60天,男方享受护理假20天。女方产假期满,经本人申请,用人单位批准,可以请假至婴儿1周岁,请假期间的待遇由双方协商确定。依法生育的夫妻除享受育儿假(夫妻在子女满三周岁前每年各享受10天育儿假)外,在子女1周岁以内增加10天亲子假。
此外,对依法生育两个及以上子女的本地户籍家庭,增加1套购房指标。根据家庭未成年子女数量在户型选择等方面给予适当照顾。
同时,《工作方案》就保障女性就业合法权益、维护计划生育家庭的合法权益、健全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全方位帮扶保障制度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辽宁沈阳提出,在配租公租房时,对于符合住房保障条件且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可以优先配租,可根据未成年子女数量在户型选择等方面给予适当照顾。落实支持多孩家庭购买自住住房的政策,对生育二孩、三孩未满18周岁的居民家庭在沈阳行政区域内已拥有2套住房的,可在我市限购区域内再购买1套新建商品住房。对生育二孩、三孩未满18周岁的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家庭,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自住房的,贷款限额可放宽到当期最高贷款额度的1.3倍。
黑龙江哈尔滨提出,健全支持生育的住房保障政策,政策内二孩及以上家庭,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连续缴存时间降低至半年。政策内生育第二个、第三个子女的家庭,在9城区购买新建住房的,分别给予1.5万元、2万元的购房补贴,具体补贴办法按照相关要求执行。在配租公租房时,对符合我市保障性住房资格条件、有未成年子女且按政策生育二孩及以上的家庭,纳入实物配租优先保障范围。
湖北荆门提出,对夫妻双方中至少一方为本市户籍,在东宝区、荆门高新区·掇刀区、漳河新区等三区购买首套或改善型普通住房的生育二孩及三孩家庭发放购房补贴,其中二孩家庭给予一次性补贴2万元,三孩家庭给予一次性补贴4万元,所需补贴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所购住房区域由市、区财政各承担50%。
园长幼师通服务平台 为中国学龄前教育工作者提供专业资讯服务,致力于帮助托育园&幼儿园园长、教师专业化提升,为托育园&幼儿园提供专业服务的第三方服务平台。
*声明:本文大部分文字和图片均来自网络,由园长幼师通服务平台小编因教学和研究需要转载或选编的文章,重在分享优秀教育理念,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后台留言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