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交部网站消息,美媒彭博社记者11月13日提问称,“据报道,中美会晤期间中方或同意承诺采购波音737MAX飞机。这将带来中美关系的破冰,波音对来自中方的订单期待已久。对相关消息中方如何回应?”发言人毛宁就此指出,相关问题应向中方对应主管部门询问。彭博社记者的提问存在一大问题:引用来源不明、具体内容模糊。可以视作美媒试探中方口风的诱导性提问。彭博社提问时称“据报道”,这一具体报道是什么,彭博社未指出。“可能同意承诺采购”这一说法,采购一词前有三个限制词:可能、同意、承诺。这能够说明中美相关工作处在早期阶段,彭博社更多在充当波音话筒,试探中方口风。
中方的回应则表明了态度,相关问题不是外交问题。是否采购美方大飞机作为商业问题,彭博社应向中国商务部等对应部门询问。就商业角度而言,波音机型在当下中国市场遇冷,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结果。波音自身原因在这方面难辞其咎。一,安全问题。最近几年时间中,波音飞机接连发生空难,机毁人亡的事件一再发生。
这触碰了安全问题这一民用航空业的基本底线,中国此前率先禁飞波音737MAX机型,是重视民航安全的基本要求。波音公司在相关事故后的整改难以服众,737MAX机型的安全风险不容忽视,相关事故带给中国消费者的信心损伤难以恢复。当下的波音,尚缺乏对安全关切的更明确回应。
二,中国市场环境变动。一架大飞机涉及的零部件超过100万个,是工业链系统集成的产物。中国国产大飞机C919的量产意义重大,在进一步为中国工业体系赋能。对中国民航而言,中方更能把关C919的安全性能,降低采购、运营、维护的全系统成本,也为中国社会新增就业。C919同时在中国有可替代方案前提下布局全球供应链,与各方共赢的同时为C919走向海外奠定基础。中国民用航空的增量市场,是C919扩大市场规模的空间。在布局中国市场上,法国、德国领衔的空客飞机相比于美国波音目前更具优势。
2018年、2019年波音飞机接连发生两起空难,同期的空客保持着更好的安全记录,这为空客扩大中国市场提供利好。相比于中美经贸,中欧经贸环境更为稳定。朔尔茨去年11月访华,马克龙今年4月访华,二人行程中均推动空客与中国市场的合作。马克龙访华期间,空客宣布将在华建设第二条总装线。第二条总装线的建设现已开工,预计2025年年底完成建设。新设总装线在提升空客的中国本地化服务能力,是中欧产业链互利合作的实例之一。
三,波音参与鼓动“台独”势力。波音旗下公司波音防务已因多次对台军售被大陆列入制裁名单,波音防务作为美国军工复合体成员,在激化台海局势过程中扮演助推角色。波音通过民航业务从中国市场获利,同时拓展军工业务伤害中国主权。这样的做法创伤了波音在中国市场的基本形象。
中国是当下主要经济体中经济增幅最大的国家,是民航领域主要的增量市场。波音公司想要在中国市场扩张,应对其系列不当做法进行纠偏,应提升产品质量。如果波音公司仍依循当下轨迹,难免将与中国市场渐行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