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说,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
但在颜姐看来,成年人的世界处处“容易”:容易脆弱,容易伤感,也容易丧......
这没什么好丢人的。成年人不是铜墙铁壁,因为背负了太多生活的压力,崩溃起来也只是一瞬间。
所以当《乐队的夏天》来袭,反光镜、痛仰、新裤子等 31支中国青年乐队,站在舞台上只谈梦想,不向现实低头的时候,台下和电视机前的另一群成年人哭了。
哪怕我不是摇滚乐资深迷妹,但也期期不落,也许是摇滚乐真的好听,也许是因为在这档节目里看到了太多自己的身影。
我们都曾想当个热血沸腾的成年人,最后却因为各种原因,只能躲在角落里伤感,这是大多数人的人生。
01
《天堂电影院》里有一句经典台词,阿尔弗莱德说:
“生活和电影不一样,生活难多了。”
这句话,用在每一支乐队身上都再合适不过。乐队在国内不好做,这几乎是人尽皆知的事情。就好像新裤子乐队的主唱彭磊在节目中说的那样:“好的乐队特别多,但境遇好的乐队不多。”
即便是新裤子,成立了23年,摩登天空的头牌,甚至是中国最好乐队之一的他们也是如此。玩乐队这么多年,依旧没能实现财务自由。
有一期和反光镜PK,彭磊说自己想赢,理由是:
“我们乐队有仨孩子,比反光镜还多一个呢!我们得留下,养孩子真的不省钱。”
新裤子尚且如此,其他乐队更是好不到哪里去。
始终坚持自我,永远自信骄傲的Click#15,会为了30块钱的场地费去刷脸。他们也做音乐很多年了,而且一直做的是小众音乐,这些年根本没赚过钱,一年到头平均下来月薪不过1000块。
还有让我特别感动的一个乐队——刺猬。刺猬乐队的女鼓手石璐,是圈内公认的“中国第一女鼓手”,她和乐队主唱赵子建恋爱7年,分手7年,离开乐队再回归的时候,已是一名离婚的单亲妈妈。除了在刺猬做鼓手,还要在不同的乐队间串场来维持生活。
可即便如此,依旧抵挡不住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全职玩乐队会饿死,那就边工作边支撑;能够大火当然更好,就算不能火也会一直唱下去。
对大多数人来说,成年人的世界,光是活着就已经很累了,不断叠加的身份一点点剥夺个人自由,这个时候再谈梦想,根本是天方夜谭。
所以当这群理想至上的成年人站在舞台上又蹦又跳的时候,才让那么多人一边热血沸腾,一边热泪盈眶——原来真的有人过上了自己想过而不敢过的生活。
而我们大多数人曾梦想仗剑走天涯,如今却只能说一句“算了”。
02
《乐队的夏天》话题点最高的,应该是盘尼西林改编朴树的《New boy》那期。
一首朴树的《New boy》唱哭了张亚东,唱哭了观众。就连不在现场的高晓松也对着电脑嚎啕了一把。
为什么哭?
因为这首歌,是张亚东20年前为朴树做的。如今听到这首歌,让他想到了那个时代,也想到了当年的朴树。
朴树,一直都是娱乐圈的一股清流。颜姐想了很多个词来形容他,最后还是回归到了“简单”和“真实”。
当年的朴树活得有多纯粹呢?
2000年的春晚导演组找到麦田,点名要朴树。这对歌手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但朴树一句话就给拒绝了。
朴树的固执气得麦田副总裁张璐破口大骂:
“你特么怎么这么牛逼啊?”
朴树又急又气:
“我特么怎么牛逼了,我不爱过这种生活,挣再多钱有什么用呢?它不能带给我快乐。”
朴树就是这样一个人,无论身处的世界有多现实,在他眼里,金钱和名利都不是他人生里值得去计较的东西。
不接商演、不上综艺、不爱社交,很多年里,朴树都是如此。
但后来,朴树还是变了。
从来不参加综艺的他,上了《跨界歌王》,跟王子文合唱了一首《那些花儿》。
问起他来帮唱的原因,朴树仍旧不改往日的心直口快:“说实话,我这一段时间真的需要钱。”
之后,他又参加了真人秀《奇遇人生》。
这好像不是我们一直以来认识的那个朴树。那个始终坚持自我,视金钱如粪土的人去哪里了?
让人难过的是,再理想主义,也会遇见有一些事逼着你去改变。
因为经纪人告诉他如果不上春晚,就把所有合作伙伴的路堵死了,所以他最终还是去了。
因为乐队的吉他手患了胰腺癌,需要很大一笔治疗费,他不得不四处筹钱。
你看,这就是成年人。在这个世界里,你扮演的每一个角色,都是你的软肋。要真正为自己而活,谈何容易。
朴树的身不由己,也是我们每个人的无可奈何。
就好像他在43岁那年给《New boy》重新填的词一样:
所有曾疯狂过的都挂了,所有牛逼过的都颓了,所有不知天高地厚的全都变沉默了,你拥有的一切都过期了,你热爱的一切都旧了,所以你曾经嘲笑过的,你变成他们了。
再回到前面颜姐说的那个问题,为什么哭?
因为那个曾经以为自己怀揣梦想无所畏惧的,和如今这个在现实世界里苟延残喘畏畏缩缩的,是同一个人。那是青春年少的你我,也是眼前这个疲惫又平凡的成年人。
03
于是,随着《乐队的夏天》大火,平凡的成年人和努力追梦的成年人,再一次被放到台面上进行比较。
各种“激励学”接踵而至:
“多少成年人,不敢这么活。”
“敢追梦的人才有人生,我们充其量就是活着。”
一来二去,也让不少人开始焦虑:
为什么多少年过去,我还是个普通人?
说真的,关于成年人的这种焦虑,我也常常如此。
我有一个特别爱音乐的朋友在看完《乐队的夏天》说:
“要放到我20多岁那会,我肯定会受他们的感染冲着理想再去搏一把,可现在的我接受了眼前的自己,我就是一凡人。但也正因为认清了自己,才知道以后的路该怎么走,认真规划接下来的每一步,也算是对生活最大的诚意吧。”
人这一生,追逐理想需要勇气,但接受平凡更需要吧。
说到这,颜姐想到了高晓松,人到中年的他,越发觉得平凡难能可贵:
“原来觉得过不来平凡的生活,一定要激荡。现在是从平凡的生活里发现幸福,和老婆孩子一起就是平凡的幸福,不是非得流浪,去远方。”
那些归于平凡的人,不是接受平庸,而是不再奢望那些不切实际的梦想,不为自己的普通而感到焦虑,因为平凡的人生也有很多有意义的事在等着你。
把自己岗位上的活儿完成的漂亮,有一份精神寄托的兴趣爱好,拥有照顾家人的能力,对父母孝顺,是孩子的榜样......
就好像《飞屋环游记》里说的那样:
“幸福,不是长生不老,不是大鱼大肉,不是权倾朝野。而是一个个微小生活愿望的达成。当你想吃的时候有得吃,想被爱的时候有人来爱你。”
追梦的人生也好,平凡的日子也罢,最重要的是接受眼前的这个自己,哪怕它不够完美,不够优秀,但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以后,依旧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如此,享受生活,过好当下,因为平凡本就是我们的人生底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