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传统的楼市旺季,居然交出了一份令人震惊的成绩。
来自中原研究发展部统计的数据:今年9月,广州一手住宅网签成交6523套,环比下跌11%,同比下跌33%;成交面积70.66万平,环比下跌8%,同比下跌32%。
不仅是同环比双双下跌,就在今年前9个月的网签量中,本月的网签面积也仅高于2月。
难道市场真的凉凉了吗?一起来看看中原研究发展部的分析:
1、8月住宅供应创春节后新低,导致9月成交表现不佳
今年8月,新批可售面积55万平,这是导致今年9月成交量锐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中,一手主力区南沙、增城、番禺等8月供应环比“全线下降”;
其中“东大仓”增城8月仅供应11.55万平(1117套),环比下跌34%,刚需板块“乏力”直接影响9月大市表现。
2、各区以高端盘推货为主,货量也相对较少
9月上旬推推新以思科智慧城12光年、葛洲坝紫郡府、珠江花城为代表。
对于此类中高价位项目,市场需要时间消化,故未能在短时间内拉动成交数据上扬。
3、跑量大盘多选择在国庆前夕推货
包括亚运城、湖山国际、科慧花园、中交蓝色海湾在内的跑量大盘,都选择在9月下旬或国庆推货,成交未能反映在9月网签数据上。
中心区成交逆势反弹
具体到各区成交情况,增城销量大神的地位岿然不动,9月共网签了4310套新房,但环比上个月,还是跌了13%。
本月中心区和外围区成交呈现出鲜明的反差,中心六区整体成交量环比上涨了6%,其中仅黄埔区出现了下跌现象,其余五区均逆势上涨。
而外围五区整体成交量则环比下跌了17%,花都、南沙均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跌。
不过,9月的热销大盘仍然被外围区霸占着。
本月成交10大热盘中,8个为番禺、增城、南沙、黄埔刚需大盘,8大项目累计成交1454宗(14.5万㎡),占全市21%的成交面积。
广州中原研究发展部认为,随着外围区大盘推货力度加大,加上“年尾”一口价、促销活动带动,刚需买家陆续入市,纷纷进入“年底购房状态”。
全市库存消化周期10个月
由于本月成交放缓,加上新批供应量有明显增加,刺激全市消化周期重上10个月关口。
长期处于缺货状态的天河、白云、增城区库存得到补充,消化周期延长,其中增城提升至8.2个月,对比此前6个月以下水平有所改善。
但需要指出的是,同样备受买家追捧的黄埔区本月新增供应体量依然偏少,消化周期仅5个月。
由于知识城大盘早于7月便开始推货,8-9月均未有大量补充,因此市场上出现较明显供不应求情况。
预计随着10月大壮名城、品秀星樾等大盘入市,供货环境将有所改善。
新增供应面积为年度第二高
在新增供应方面,本月一手住宅供应为70.25万平(6523套),供应面积环比增加28%,为年内仅次于1月(85.2万平)的第二高位。
根据当前十一推货预判,中原研究发展部推测,假期期间广州大部分项目以顺销为主,或会推出小量一口价单位、抽奖活动等吸引客户,但整体市场交投将表现平稳。
从局部板块来看,地铁通勤、供应相对紧缺的板块开发商要价或相对“强硬”; 板块竞争激烈的板块出现小幅让利的可能性较高。
综合近年一手市场成交“翘尾”特征,广州中原研究发展部认为进一步“抢客大战”或从假期后开始打响,尤其今年四季度将有大批全新项目入市,届时买卖气氛或将更加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