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幼名帝象,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化名中山樵,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中国近代民族民主主义革命开拓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倡导者。
人物生平:
1866年 出生于广东省香山县
1894年 上书李鸿章创立兴中会
1895年 广州起义失败
1905年 与黄兴、宋教仁成立中国同盟会
1912年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3年-1918年 维护共和
1919年 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体
1921年 第二次护法运动
1924年 新三民主义
1924年 病逝 遗言“救中国”
投身民主革命
1879年(光绪五年),孙中山随母赴檀香山。他的长兄孙眉资助孙中山先后在檀香山、广州、香港等地比较系统地接受西方式的近代教育。1883~1885年的中法战争中,孙中山目睹清政府的卖国、专制和腐败,开始产生反清和以资产阶级政治方案改造中国的思想,经常发表反清言论,同时与早期的改良主义者何启、郑观应等有所交往。1892年,孙中山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随后在澳门、广州等地一面行医,一面结纳反清秘密会社,准备创立革命团体。1894年,孙中山上书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改革主张,但未被接受。
上书的失败,才使孙中山“知和平之法无可复施。然望治之心愈坚,要求之念愈切,积渐而知和平之手段不得不稍易强迫。”在这之后,至1911年武昌起义推翻清朝统治之前,孙中山领导了十次武装起义。
1911年夏天,湘、鄂、粤、川等省爆发保路运动,运动在四川省尤其激烈。9月25日,荣县独立,成为全中国第一个脱离清王朝的政权。把保路运动推向高潮。10月10日晚,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
起义军分三路进攻总督署和旁边的第八镇司令部,并在中和门及蛇山占领发射阵地,向督署进行轰炸。起初,起义军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指挥,加上兵力不够,进攻受挫。晚12点后,起义军再次发起进攻,并突破敌人防线,在督署附近放火,以火光为标志,蛇山与中和门附近的炮兵向光处发炮轰击。瑞澂在总督署后墙打洞钻出,仓皇逃往停泊在长江的兵舰上,第八镇统制张彪仍旧在司令部顽抗。起义军奋不顾身,血战通宵,终于在天亮前占领了督署和镇司令部。张彪退出武昌,整个武昌在起义军的掌控之中,取得了首义的胜利。
孙中山在美国得知消息后,12月下旬回国,即被17省代表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布就职,组成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年2月12日,清朝宣统帝(溥仪)被迫宣布退位,结束长达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国。孙中山制定和公布一系列改革和进步的法令,3月11日,颁布带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由于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强大压力与革命党本身的涣散无力,孙中山被迫在清帝退位后,于1912年2月13日辞去临时大总统职,让位于袁世凯,4月1日正式解职。此后一年多,孙中山积极宣传民生主义,号召实行平均地权,提倡兴办实业;还亲自担任了全国铁路督办,力图筹借外资修筑铁路干线。但因政权落在袁世凯手中,孙中山的努力并未取得成果。1912年8月,同盟会改组成国民党,孙中山被推举为理事长。1913年3月,袁世凯刺杀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孙中山主张武力讨袁。7月发动二次革命,失败后再度出亡日本。
1914年6月,孙中山在东京组织中华革命党,希望恢复和发扬同盟会的精神。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孙中山于1915年5月初回到国内,继续为捍卫共和制度而斗争。旋又返日,10月25日在东京与宋庆龄结婚。1917年7月,因段祺瑞为首领的北洋军阀解散国会和废弃《临时约法》,孙中山联合西南军阀,在广州建立军政府,被推举为大元帅,进行护法战争。但孙中山在军政府内备受军阀、政客的排挤,不得不于1918年5月辞去大元帅职务,经日本赴上海。第一次护法战争的失败使孙中山认识到南北军阀都是一丘之貉。从1918~1920年,孙中山完成过去已着手撰写的《建国方略》,对以往的革命经验进行总结,提出了改造和建设中国的宏伟计划。
1924年1月20日至30日,中国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孙中山以总理身份担任主席,提出并确立“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阐释三民主义。1月25日,为哀悼列宁逝世,电唁苏联政府并发表讲话。下令筹办黄埔军校,2月23日,命廖仲恺负责筹备并兼筹备委员会委员长。4月12日,发布《国民政府建国大纲》。8月20日主持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第六次会议,通过《国共合作草案》、《国民党与世界革命运动草案》。9月18日,发布《北伐宣言》;同月,移师韶关,举行北伐誓师典礼。
11月10日,应冯玉祥之邀,同意北上,发表《北上宣言》,重申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军阀,废除不平等条约,召开国民会议。11月12日,偕宋庆龄离粤,取道日本长崎、神户北上,一路多次发表演讲。12月4日,抵天津,当晚肝病复发。12月31日,扶病由津入京,发表《入京宣言》。
1925年1月26日,病势力加重,入北京协和医院手术,确诊为肝癌。
2月24日,病危,口授遗嘱、《致苏联遗书》。
3月11日,在《遗嘱》及《遗书》上签字。
3月12日,病逝。遗言“和平、奋斗、救中国”。
在艰难的革命道路中,他以“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信条名言作为自己前进的动力。在1905年的时期,他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在此期间他又以“要立志做大事,不要立志当大官”的话语来鼓励大家坚持到底,一同参与到国家革命事业的奋斗当中。当他在辛亥革命中被推举成为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时,他发表讲话表明:“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其次又用“人类要在竞争中生存,便要奋斗”的话语表明了自己坚持革命到底的决心,同时又告诉了人们,若果要真正的生存下去就必须起来奋斗。
孙中山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革命建设,他不但是我国民主革命的开拓者,同时也为为后人留下了不可磨没的功绩。